红网时刻11月23日讯(通讯员 王薪棋 潘友娣)11月22日,夜幕渐沉,喧嚣渐悄,蓝山楠市镇卫生院住院部走廊里,病友们互话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我这个疝气手术是在楠市卫生院做的,只花了150多块钱,这里手术做得好,服务态度也好,我们老百姓看病方便了很多。”已经办完出院手续的黄万启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说道。
楠市镇村民黄万启,今年59岁,2019年8月在楠市镇卫生院诊断患有右侧腹股沟疝,需要手术治疗,当时的楠市卫生院因为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缺乏等问题,无法开展手术。2019年9月黄万启来到蓝山县人民医院,了解之后,因年纪大、路途远等多种原因无法到医院就诊,就一直拖着没去治疗,每当发作时苦不堪言。
2020年11月,蓝山县结合实际,抓住改革机遇,全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医共体总院紧扣“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目标,用心盘活医疗资源,激活基层医院的“造血能力”,探索创建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医疗体系。同时,为了破解“家门口就医”难题,蓝山县医共体总院与永州市中心医院结成专科联盟,以“院长+专家+行家”模式,下沉38名专家教授定期帮扶基层乡镇卫生院,开展定期坐诊、查房带教、技术培训等,并选派专家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组建了县中心医院牵头,15家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
2021年11月初,村卫生室医生刘小平在家访时告诉黄万启,像他这个病现在在镇上的卫生院就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而且费用也很低。“当时我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躺在床上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楠市镇黄均德村卫生室医生刘小平说道。
11月17日,在家人的陪同下,黄万启来到楠市镇卫生院接受手术治疗。
如今村民们不仅不用“往上跑”,还有专家“往下跑”,越来越多的农村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会诊,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医共体建设带来的就医便利。
“医共体建设以来,我们医院添置了全自动生化仪、血凝仪、心电监护仪等设备,还建起标准外科手术室,填补了以前不能手术的空白,目前我院已经开展了623台一类外科手术,最多一天做了14台手术,并且全部痊愈出院。”楠市分院院长肖纳新介绍道。
家门口就医带来稳稳的幸福,也为小康生活铺上暖心底色。日暮时分,夕阳余晖洒在房前屋后,走在楠市镇村子里的乡间巷道,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嬉笑声、打闹声、说话声飘进耳畔。(视频来源 永州电视台)
来源:红网
作者:王薪棋 潘友娣
编辑:王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