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2日讯(通讯员 邓立平 魏芸霞)今年,醴陵市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抓手,突出三个坚持,积极引导多方参与,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面貌显著改善,取得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的良好开局。
坚持四措并举,强责任聚合力
筑牢组织体系。成立醴陵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5个工作组由20名专职人员组成的办公室,实行市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市镇村三级书记重点抓的网格化管理。
营浓工作氛围。发放明白卡等宣传资料10万余份,设立各型展板1000余处,开展主题宣讲、集中培训400余次。在醴陵市融媒体中心开设“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专栏,进行专题宣传。同时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推送相关稿件。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了人民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政策、措施等家喻户晓。
凸显示范引领。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一批示范镇和示范村,探索出一系列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和工作模式。嘉树镇嘉树村创新的集中联户农村改厕模式,既解决了土地和管护问题,又有效提高了处理效率。全市累计推广该模式建设联户厕所80多个,受益农户1500多人。而“农村垃圾清运付费”模式,则通过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动权交给群众,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共建共治共享。
横店村再生资料利用贮存分拣中心。
强化资金保障。努力构建多元化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机制,市财政全年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8亿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收入80%以上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成功引进“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PPP项目”和“渌江水系综合治理PPP项目”。
坚持五治同施,抓整治改面貌
治垃圾。全域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250个涉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村庄日常保洁机制全面建立。
治厕所。全面推行“首厕过关”制度,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新)建22519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9.1%,卫生公厕普及率达99.2%,旱厕等非卫生厕所实现基本清零。
治污水。累计投资51235.58万元,持续完善18座镇级污水治理厂建设,启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查处整顿了一批畜禽粪污排放不合格养殖户,告别污水直排。
治村容村貌。加大乡村公路文明示范创建,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等级路率达到89%,乡村道路绿化率达到85%以上。排查“空心房”安全隐患,整治“空心房”39栋。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共创建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7个。
干净整洁的村主干道。
治陋习。全市271个村(社区)均修订了村民认可的红白喜事章程。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星级卫生户、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建成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4个,村级实践站270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21处。
正在村文化广场玩娱乐设施的儿童。
坚持三方联动,抓常态促长效
部门联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巩固脱贫成果、河长制、路长制等工作有机结合,强化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全年组织开展联合现场办公21次,解决难题70余个。
区域互动。组织镇村之间开展互评互学活动8轮次。组织各镇赴成都、吉安等外地学习3批次。通过纵横双向互动学习,扬长补短,共同改进提高。干群齐动。各行政村建立了“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马脑村巾帼志愿活动。
干群齐动。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始终走在前列,进村入户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个一”(宣讲一次政策,检查一次卫生,查勘一次厕所,做好一次动员)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全市共有84个志愿服务组织9133名志愿者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来源:红网
作者:邓立平 魏芸霞
编辑:文建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