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话嫌疑人丨“为了拿更多钱,我们就不自觉地照做了”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编辑:王津 2021-12-08 21:13:27
时刻新闻
—分享—

早先报道:抓获嫌疑人177名 冻结资金500余万 长沙打掉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

红网时刻记者 郭薇灿 实习生 谭苏昕 长沙报道

直到被抓的那一刻,王浩(化名)才知道自己违法了。

12月8日上午,在长沙市第一看守所,穿着蓝色马甲的王浩低着头,与其他同案嫌疑人站在一起接受媒体采访。

年轻、白净,个头不高,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他也从未想过,25岁的这年,会成为长沙“11.12”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的嫌疑人之一。

11月30日上午,天心公安分局调集刑侦大队、特巡警大队、各派出所共计500余名警力在天心区南湖路某写字楼统一开展收网行动。行动共抓获嫌疑人177名,扣押作案用服务器3台,扣押、冻结涉案资金500余万元。

也就是这一天,王浩与他的同事们在单位被带走。

回想3年前入职湖南强贲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时,王浩还是一副年轻气盛的模样。幻想着找到一个好工作,可以挣大钱过上好生活。

公司主要承接银行、信贷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管理及信用卡催收业务服务。下设行政部、数据部、业务部等多个部门,且每个部门分工明确,催收业务由业务部负责,信用卡透支户、信贷逾期户的个人信息由数据部对接银行提供给业务部,业务部员工负责联系催收对象,确认是否有还款意愿。

尽管王浩的日常工作就是对银行逾期账户进行催款,但他总是会超额完成公司发放的工作任务。

“看着别人都在做,我以为这是正常工作。”王浩介绍,最初只需按照公司发下来的名单每天打电话。如今已经升为部长的他,管理着10个组员,也慢慢发现,拥有用户更多的详细信息,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催款成功率。

公司为了提高催收成功率、提升业绩而获利,将催收对象还款金额直接与业务部绩效收入挂钩,在银行提供的个人信息无法联系或者催收对象还款意愿不强的情况下,组织公司人员通过网络黑灰产渠道大量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再将这些公民个人信息贩卖给公司员工用于催收,并巧立名目以“水果费”“风险费”等名义,每月从员工工资中扣除几百到数十元不等的费用,作为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资金。

“刚开始是公司强制教我们操作,后来为了拿更多钱我们会不自觉地照做。”王浩说,业绩直接与工资挂钩,高的话每月一两万,没完成就只有几千,为此公司人员的流动性非常高。

通过专案组初步调查,该公司月均购买公民信息10万余条,累计非法获取公民信息达200余万条。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161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此案也是系近年来,长沙公安机关破获的涉案人员最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

“我现在深刻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违法催收对社会危害性很大,以后从事工作之前必须把性质搞清楚。”对着镜头,王浩懊悔地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12/08/105388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