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绣,等待一个春天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鹏飞 李颖 编辑:杨雁霞 2021-12-20 09:20:49
时刻新闻
—分享—

  湘绣是沙坪永恒的魅力,这里家家户户,从花季少女到老年妇女,人人都会穿针引线。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湘绣是沙坪永恒的魅力,这里家家户户,从花季少女到老年妇女,人人都会穿针引线。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十二月,长沙市开福区沙坪街道湘绣文化广场。这是一处僻静之所,既静水流深,又暗潮涌动。胡锷背对阳光充沛的窗棂,与一只雪豹静静对视。

这是一场人与豹子、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复杂对视。

他对视的这只雪豹,通体毛色璨然,在自然的丛林间休憩已久,却在绣娘毛珊的手指间,重新复活;

他对视的这只雪豹,眼神坚韧悲悯,在历史的河床上已然归隐,却在伊飞的绣房间,再次出山。

这是一次对文化的叩问与回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沙楚墓中发掘出来的湖南刺绣,沐浴了两千多年的浩荡长风,如今走向何处?

痛点:藏在民间的深宅旧梦

难以回避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好些门类,老祖宗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空间。

譬如,当我们聊到中医药时,依然会将古老的《黄帝内经》奉为至道之宗。譬如,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已臻顶峰,永和九年的曲水流觞成了中国文人永远回不去的梦境。譬如,中国画在宋时已达化境,万壑松风只在历史风烟的尽头回荡。

而古老的绣品,命运并没有特别青睐。上世纪从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大量绣品中,可以窥见当时湖南地方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高度。

清朝光绪年间,平江绣女李仪徽首创掺针法,湘绣声名鹊起。1898年,长沙“吴彩霞”绣庄的开设,标志着湘绣正式走向商品化的道路。

从此,湘绣技艺一骑绝尘。湘绣狮虎毛纹刚猛劲健,眼神晶亮,几可乱真,已发展到异色、异形、异面的双面全异绣,先后参加过日本、巴拿马、美国等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获得优胜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当时报刊评价:“湘省刺绣,本极精巧,故有湘绣甲天下之美誉。”

千载而下,在江湖之远,在庙堂之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刺绣人共同的精神谱系。

看雪豹的胡锷并不是一个湘绣人,他的正式身份是湖南高岭建设集团的董事长。一个施工建设企业的领导,似乎与湘绣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汲汲于此,念兹在兹?

“我母亲是个老绣娘。我要在母亲八十岁寿辰时献上一幅珍贵的湘绣作品作为贺礼。”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提起童年关于母亲的记忆,胡锷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的绣花绷子。幼时,家境贫寒,母亲就绣花贴补家用。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工资极低的时候,一块湘绣却能卖到一两百元。有时候,母亲绣花绣得忘记做饭了,淘气的胡锷便拿个瓦楞,躲在母亲的绣绷下,趁母亲一个不留神,在正在绣的绣品上戳个洞便跑。母亲追着嗔骂的声音,至今饱含暖意回响在胡锷的耳边。

责怪归责怪,母亲却有法子修复那刺眼的破洞:补朵摇曳生姿的花,补只顾盼生辉的鸟,胡锷的童年被美好的事物撑得满满的。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胡锷成了知名企业家,撑起这座城市的钢筋骨架,但他的刺绣情结从未消减,反而成为他徐徐回望时永远的情感归宿。

然而,令他意难平的是,湘绣行业风光不再,已呈现萎缩之态。上世纪三十年代,湘绣的产值最高达80万银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创下年出口额500余万美元的辉煌。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行业持续低迷,产品大路货太多,出自于匠人满含心血的作品太少。在市场经济的淘洗中,曾无比荣耀的湘绣难掩尴尬的现状——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09年,国际市场上,高档装饰品苏绣一度占了80%,湘绣仅占5%;在国内,湘绣只占30%,而苏绣占60%的市场份额。海关数据显示,湘绣已经从湖南省大宗出口商品中销声匿迹。

湘绣没落至此,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这是一种文化传承上的失败。”胡锷满心忧虑,“虽然推广湘绣前路崎岖,但我愿做那个盗火者。”

热点:太空中飘荡的国色天香

沙坪打造了一个湘绣文化广场,满怀期待建成,此际却冷清岑寂。

这里的湘绣文化工作者们,内心骄傲又无奈。位于广场一隅的伊飞湘绣刺绣艺术体验馆内,陈列了神舟十号搭载物极品单面绣——《伟人的梦想》、神舟九号搭载物双面全异绣——《国色天香》等湘绣珍品和历史文物。

伊飞湘绣的总经理彭建兴奋地说起神舟九号搭载的绣品《国色天香》的创作情况:航空搭载物有个很重要的要求,那就是轻。我们选材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寓意是好的。再就是我们采用了双面异绣法。

谈起湘绣的三大核心技艺,彭建如数家珍:双面全异绣、鬅毛针、开脸子针。

双面全异绣的工艺特点是极其复杂的。它要求在一块透明刺绣底料的正反两面上,绣出形象、构图、针法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象,全异绣在透明的薄纱上施绣,因而要求外轮廓完全吻合,这就要利用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所提供的各种造型变化的可能性,精微的藏针隐线是工艺诀窍。用于全异绣的刺绣丝线,一般细于头发直径的四分之一,线头藏入绣件另一面,其线段不长于五分之一毫米,成为极微小的点状,肉眼难以分辨,才能取得天衣无缝的隐线效果。而且,这种藏针隐线的技术操作,有时还须在绣品的背面,在不可视的情况下,全靠心手神会进行。

“湘绣老虎苏绣猫”,湘绣中的老虎栩栩如生,归功于它用到了一种叫“鬅毛针”的针法,为湘绣老艺人余振辉所创。这种技艺绣出的毛发就像真毛一样,质感生动。“鬅毛针”绣法的应用使湘绣狮虎题材的绣品异军突起,引起其他名绣的关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其他名绣曾派人到湖南省湘绣厂进修刺绣,也想学习“鬅毛针”绣法,但为了保持湘绣的独有性,“鬅毛针”绣法至今没有外传。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鬅毛针”绣法传承人周金秀、刘爱云培养了一批徒弟,并将这种针法创新,运用到刺绣猫、狗、豹、羚羊等走兽和大翎毛禽类,极大地提高了绣品的艺术效果。

开脸子针法也是湘绣核心技艺之一,顺着人物脸部肌肉施针走线,绣出来的人物头像鲜活明丽,宛若新生。

湘绣自创造开脸子针法,也为自身品牌开了脸子。

伊飞绣馆内有一幅齐白石绣像,质朴,细腻,2012年曾在维多利亚展厅作为非卖品展出。他们展出的其他作品卖出190多万元。这幅齐白石绣像当时有人想买,彭建没同意。一个月后,那人竟从新加坡专门飞往长沙,让彭建开价,诚心想买这幅作品。彭建说,能不能照这个样子另绣一幅卖给您?客户坚持只要原绣,不在乎价格。

彭建说,不是价钱的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呢?

彭建心中惘然。他有内心的坚持,不是所有事物的价值都可以用钱来衡量的。正是这样的坚持,使他没有执着于地上的六便士,而是抬头看见了月亮。

难点:传承与现代社会的悖论

此刻,我们对谈,馆内透着些许悲壮苍凉的气息。在这个被视频碎片充斥的时代,物品越来越容易被定价的时代,一幅湘绣,是一件产品,还是一件作品呢?

既是产品,更是作品。二者兼得,才是传承文化应有的样子。

太难了,彭建说。难在哪?当然不是指刺绣工艺难。

从炙手可热到门庭冷落,湘绣经历了什么?

难在作品远离时代生活。这是一个悖论。正如写古典诗词一般,如果用飞机、汽车这样现代的词汇入古诗词,那么便失去了古诗词应有的韵味。绣品也一样,它缘自闺中古老的绣楼,如果一味表现当代现实生活,同样会失掉原有的风姿。但写实是湘绣的主要艺术特征,如果在题材的选取上仍然以狮虎以及中国传统的书画作品作为主要题材,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也将导致素材走向枯竭。

难在急功近利导致的产品质量下滑。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不断山寨、不停复制,把粗制滥造的机制湘绣作品投放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冲击精品湘绣,使湘绣在工艺品市场上的声誉大受打击。

产品质量下滑,导致市场混乱,助长了低价竞销等恶性的市场竞争,不能使产品生产走向良性轨道。一时间,鱼龙混杂,湘绣产品被时代的浪潮狠狠地拍在了沙滩上。

难在缺乏复合型人才。湘绣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门艺术。它吸收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等诸多艺术精华,这就对匠人的文化层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湘绣的发展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艺术家。比如绣艺超群的廖家惠、鬅毛针的创始人余振辉、诗咏生辉的李云青、丹青老到的杨应修……

但时至今日,有几个学艺术的年轻人愿意忍耐这种寂寞而又收入乏善可陈的工作?能静下心来刺绣的年轻人太少了。互联网让世界变得如此之小,时间变得如此之快。一两百元钱一日的工钱,还不及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的工种待遇高。

待遇低也造成了绣工素质偏低的问题。家住长沙县北山新区的李华,10多岁就跟着母亲一起刺绣,每每带出一个徒弟她都非常欣慰。据介绍,现在绣工普遍来自当地农村,文化基础薄弱。她忧心忡忡地说:“好希望有专业学美术的小姑娘愿意来当学徒啊。”

记者问彭建:“你们有没有想过推出自己的明星绣娘?”彭建说:“有的,我们经常绣制名人名画。”

这尴尬的一问一答,或许是因为彭建会错了意,但何尝不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湘绣传承人尴尬的境地:即使再牛的湘绣大师级人物,也不曾被大众熟知。她们躲在那间小小的绣房里,在一针一线间,被遮蔽,被忽略,被困在了原地。

但其实,伊飞公司艺术总监毛珊就是明星绣娘。

亮点:天地间有大美而不言

毛珊,就是彭建的妻子。交谈中,她安坐在绣绷前,笑容宛如少女般温润恬静。

外公李碧涛是她的引路人。在妈妈的绷架下爬来爬去长大的毛珊,受家学渊源影响,自小热爱美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眷恋。外公李碧涛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是湘绣界有名的美术大师了,在她的记忆中,家里的女人个个都会舞针弄线。

四十年湘绣文化浸染,毛珊传承下来的,不只是文化和技艺,更有半生的经历和情感。

“为什么我绣出来的老虎像在打瞌睡,没有您绣出的那样有神呢?”有一回,毛珊问左季纯老师。

湘绣传承人左季纯老师是亲历过湘绣鼎盛时期的。1988年,左老师被评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首批工艺美术师。1992年她曾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表演湘绣技艺。

面对毛珊的疑惑,左老师笑而不语,而是挑出一根墨绿色的丝线,绣进老虎眼睛里。针停,老虎眼露精光,虎虎生威。

传承技艺,也传承美好。

如今的毛珊,拥有诸多头衔: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湘绣画稿专业设计师、湘绣鬅毛针第四代传承人,湘绣画师第五代传承人……但在她内心深处,执着地认为,她只是少女时代那个默默无闻的绣女。

“现在能静下心来学习湘绣的年轻人不多,能坚持在这个行业里扎根的更是百中无一。目前绣娘已经明显呈现老年化,年轻力量不足。”毛珊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湘绣市场的现状。

2019年,在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中,毛珊指导设计的湘绣礼品《八方锦绣》作为刺绣业内唯一提供的国礼,为湘绣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展现了新时代工艺匠人的社会担当与家国情怀。

2021年11月,毛珊作为党代表光荣出席了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她表示,将以党代会为契机,加强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关乎文化血脉赓续、文化战略全局和民族复兴伟业。“我们希望湘绣这个艺术行业有可期的未来,而不仅仅是我们伊飞如何如何。”

拐点:文化乡愁里的王者归来

中华元素、湖湘文化,包含了太多中华民族、湖湘儿女情感上的文化乡愁。

2006年,湘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湖湘文化与湖南文化强省的艺术名片。

做大做强湘绣市场,推广湘绣文化,绝不是一城一池攻城略地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整个文化的助力提升。

传统文化,不是,也不应成为老古董。让老古董焕发新颜,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可以借鉴的是,同为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通过订单式培养,依托大师工作室,引进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等,探索了一条集传承与创新、技能实用与市场需求、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何为?传承、发展湘绣工艺。

湘绣是安静的事业,是需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事业,但这份细工慢活,并不意味提高湘绣产能不重要。过去仅包、衣服等简单甚至位置很固定的湘绣载体,如今有了更多生活场景的细分应用。

走“互联网+金融+文化+实体”商业模式,有效链接绣工、绣厂、渠道商、门店、消费者、投资者、仓储物流机构及质检机构等。

政府何为?抢救、保护湘绣工艺。

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建立湘绣人才资源库,为湘绣产业的振兴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库和核心人才支撑。

培育支柱产业,带动旅游、餐饮、娱乐、科研等相关行业发展。走产业化、集群化的经营方式。

长沙湘绣聚集地不止沙坪一处。从登隆街的湘绣一条街,到五一大道的湘绣专卖店,从星沙、北山的湘绣之乡,到各处零星的湘绣研究所……此际,位于长沙县的湖南湘绣城声名日隆。

2017年,湖南湘绣城在澳洲创立了中国刺绣行业第一家海外企业澳大利亚宝地公司,2018年出口66万美元,2019年出口85万美元,澳洲零售市场40多万美元。在澳洲市场的成功,坚定了湘绣城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品牌的信心。

在2020年湖南湘绣产业促进座谈会上,湘绣文化产业促进会秘书长文舜表示,湘绣文化产业促进会计划用3年时间,筹备2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20家绣庄,引导每个绣庄培养、招聘1至3名专业人才和新技术人才,实施“人才兴业”计划。

2021年8月,毛珊团队通过孔子学院汉语桥,将湘绣文化向印度尼西亚、老挝、亚美尼亚进行授课和传播。

2021年12月11日至13日,为期3天的“百年长沙国潮品牌游园会——老字号嘉年华”活动在长沙市坡子街举行,毛珊接过了长沙老字号企业协会理事单位的授牌。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许多志存高远、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年轻人,他们坚守精神家园,能从湘绣一丝一缕中感应天空、大地、河流、旷野等一切辽阔的事物,灵魂真正得以滋养。

采访快结束时,彭建说,很想以政府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靠市场来传承,让湘绣产品回归生活、走进生活,使艺术品生活化、生活品艺术化,想让湘绣技艺和文化走进学堂,还想出一本中小学生的课件书。

他拿出笔记本,记者看到扉页上写着十六字箴言:不忘初心,秉承匠心,充满信心,不断创新!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指出。

湘绣,就是亟待重振的文化标本。

放在历史文化这个大的坐标上来审视,中国湘绣,不仅是湖南一省的湘绣。而我们要说的,也不仅仅是湘绣,还包括苏绣、蜀绣、粤绣,是整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不负古人,留赠来者。

古老的湘绣,正盛装归来。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鹏飞 李颖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