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辟谣侠盟丨都2022年了,这些关于疫情的谣言不要再轻信了

来源:红网 作者:江雪 编辑:马丽红 2022-01-21 15:39:42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和新变异毒株的侵袭,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省份报告了奥密克戎输入病例,天津、河南、北京等地报告了本土确诊病例。与此同时,很多与新冠疫情有关的谣言又开始传播开来……

谣言一:戴口罩前甩一甩,甩掉致癌物?

QQ截图20220121085226.png

最近,一段“口罩消毒残留物中有致癌物,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视频在网络中广为流传。该视频称,佩戴口罩时,应将拆封后的口罩在空气中甩动或抖动10至20次,否则直接佩戴经过环氧乙烷消毒的口罩将有致癌风险。

辟谣:靠摇晃口罩挥发环氧乙烷残留的做法没科学依据,反而可能导致口罩污染。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规定,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的口罩,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同时,需要先在通风的解析室晾一到两周等环氧乙烷消散,这之后再经过无菌测试,达标了才能出厂。此前,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消毒科副主任医师朱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口罩制作厂家需要待环氧乙烷挥发过后,再进行包装。所以,对于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我们大可放心使用。

谣言二:“隔离险”保费9.9元,隔离一天真能补贴1000元?

ca1349540923dd5447efbfa3728472d79e8248f7.jpeg

为防控新冠疫情,各地不时会采取临时管控举措。于是,“新冠隔离险”在社交平台上火了。根据相关保险说明,投保人若在保险期内因为新冠疫情被隔离,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金额在每天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辟谣:由于监管部门严禁出现以疫情为营销噱头炒作保险产品,所以,目前市面上的“隔离险”更多属于意外险,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扩展新冠肺炎相关责任的意外险,将隔离、新冠肺炎身故、确诊等内容涵盖其中。

不过,对于扩展的新冠疫情隔离保险,上述产品均在免责条款中给予各种限制。此外,理赔时要求提供的证明文件,有的要求出自当地防疫部门,有的则要求县级以上甚至省级部门出具,社区和物业提供的证明很可能被拒赔。

专家提醒: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与免责条款紧密相关,消费者在选购保险产品时应注意阅读保单条款,弄清楚保险的免责条款后再做判断。

谣言三:患上新冠肺炎只会干咳发热?

QQ截图20220121091045.png

辟谣: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虽然新冠肺炎的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但也有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因此不应该仅通过症状就自己判断,如怀疑自己感染,应做好防护,去做核酸检测。

谣言四:大量喝水保持喉咙湿润,可以冲走新冠病毒?

QQ截图20220121091522.png

辟谣:新冠病毒是以飞沫形式传播的,病毒经鼻腔—鼻咽部—喉吸入,进入气管到肺部,造成肺部的损伤病变。咽部虽然是呼吸和吞咽的共用通道,但它在呼吸和吞咽中的功能却截然不同。在呼吸时,咽部只起到一个通道的作用,气流所携带的病毒几乎不会在咽部停留,而是进入气管,再到肺部。

而当我们喝水时,咽部会发生吞咽运动,咽缩肌会迅速将水送到下咽,通过挡住喉口,不让水进入气管,直接送到食道,进入胃部。并且,口腔和咽喉的黏膜不是光滑的管道,它们表面有皱褶,舌头表面也有大小不同、功能各异,且凹凸不平的味蕾。我们一次喝水的吞咽动作不过1~2秒,几乎没时间去“冲刷”凹凸不平的味蕾和表面皱褶的黏膜,甚至不会让皱襞间有水停留,而“冲刷”整个咽喉更是不可能。可见,病毒和水在人体内的路径和目的地都完全不同,而每15分钟喝一次水的频率与每分钟16—20次的呼吸频率也无从匹配,“依靠喝水能冲刷病毒阻止入侵”就更谈不上了。

疫情防控不可松懈,由此滋生的各类谣言不要再轻信了!同时,我们也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网络不是不法之地,未经证实、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不要随意发布。

来源:红网

作者:江雪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1/21/107963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