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3月1日讯(通讯员 刘明政)春阳三月,大地回暖。走进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镇的伍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首先映入眼帘是大门口墙上的两条醒目的标语:“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现代化农机服务乡村振兴”。只见一台台刚刚检修过的大型轮式拖拉机、高速插秧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像出征春耕、不负春光的勇士。
“今天一大早,有3台大型轮式拖拉机已出去帮人家‘代耕’了,前两天才从广东运了1700袋机质土回来,县里免费提供的7500斤优质稻谷种也已拖回来,今年的备耕工作已基本就位,再过半个月就可以开始进行工厂化育秧了。”见到我们的到来,伍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伍舜佳热情地告诉我们。
今年32岁的年轻小伙伍舜佳,大路铺镇仙石村人,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体型偏瘦,穿着沾满泥土的鞋子,平时不善言辞。但提到水稻耕、种、收和病虫害防治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问题时,便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们谈起了他的“种粮经”。
伍舜佳曾在广东打过工,开过手机店,2015年与“独臂”父亲通过“飞地”模式开始了种粮之路。刚开始,伍舜佳考虑到父亲是个残疾人,家中还有80多岁的老奶奶,自己又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人长期在外务工也不是办法。看到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小孩、妇女基本没能力种地,如果把那部分田地流转来种植,既能解除外出务工村民的后顾之忧,自己也可以增加收入。
心动不如行动,看准就干。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他将村里463亩和邻村石下村的256亩闲散水田“化零为整”,并先后“流转+托管”土地1500亩集中生产经营,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粮农眼中的“农机达人”,闯出了一条靠种粮增收致富的新出路,成为不离乡、不离土、懂科学、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
其实,真正“吊”起伍舜佳“种粮胃口”的,还有国家扶农政策。“现在,最开心的是种粮政策好,农业农村部门为我们种粮大户免费提供优质谷种,标准化育秧大棚补助达80%。尤其是购买农机,政府补贴越来越多,自己花钱越来越少。”从此,伍舜佳就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刻在了这片广阔的田野上。
2017年,伍舜佳与6人合作,以13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了伍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成员发展到92人,拥有资产1000多万元、生产性固定资产近700万元。凭着近8年在土地上的坚守和探索,种粮种出了新名堂。
目前,合作社拥有现代化大农机保有台数58台,其中育秧流水线2条,育秧连体大棚基地3个,单季育秧服务面积10600亩;大型耕田机12台;高速插秧机4台,手扶插秧机10台;无人植保机3台;联合收割机10台;烘干机6台,烘干机日烘干量为120吨;仓储能力达5600吨,成了全县唯一一家集水稻、烤烟、油菜、蔬菜等种植于一体,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的农机合作社。
合作社主要采取“合作社+基地+托管”的模式,围绕“推良种、产优米、增收益”目标,在全县建立水稻种植基地2194亩,生产优质稻1600多吨,油菜籽30吨,产值达400多万元,为抢占高端大米市场提供了充足原粮。2018年,合作社被评为全省现代农机合作社,成为助力江华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2021年,社员金海林获评永州市十佳农民,在“永州市首届(中联杯)水稻减损大比武”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谈起种粮秘诀,伍舜佳说:“农机、良种、规模、管理是种粮‘生金’的四件‘法宝’。” 这些年和土地、粮食打交道的经历,让他深深感觉到,靠农机支撑、良种推广、规模经营、科学管理,日子才过得更有奔头。
“以往,从选种到栽插,事事都要农户亲自上阵;人工栽插,不仅耗费心力,而且一项栽插的成本就要300多元一亩。现在,从选种、育苗、栽插全部交给合作社,一体化服务下来,一亩只要180元,只等秋天收稻谷就行了。”伍舜佳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机械插秧平均每台每天可以插秧40-60亩,比人工插秧省工、省力、省秧田、省肥,亩节约成本50元,亩增产30.8kg,增收88.4元。现在水稻植保都开启了‘飞行模式’,一台无人机一天可以完成250亩水稻田的病虫害防治作业,每亩可以节约成本50元。”
致富不忘众乡邻。合作社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就业增收。合作社积极主动地与农民签订优质稻订单合同,合理确定保底收购价格并上浮5%-20%收购,让农民放心生产,对订单农户送交的粮食实行优质优价、现金结算。2021年,合作社签订水稻订单合同1万多亩,以收购价135元/百斤回收稻谷6000吨。
合作社还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推行“六代办”(代机耕、代育秧、代机插、代机收、代烘干、代储存),着力破解“谁来种田”难题。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农机安全操作与技术指导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管理、用肥、用药来节本增效。同时,聘请农户管理农田,农田务工,从种植源头到收获,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仅2021年用工人次达到760多人次,其中脱贫户25人,平均人年增收4000元以上。
“目前,江华每年种植水稻面积达30万亩,但烘干能力不足,且运输费用高。下一步,合作社将在白芒营镇投资600万元扩建一个日烘干180吨仓储基地育秧基地及配套设施,并积极申报2022年省级示范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将现有农机合作社高标准提档升级。”伍舜佳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信心十足地说。
来源:红网
作者:刘明政
编辑:郭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