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硬朗的87岁老人蒋秋法有了新身份——耒阳市“湾村明白人”。
蒋秋法和大家座谈。
红网时刻 通讯员 杨明涛 谢新德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3月9日清晨6点,天刚亮,87岁的蒋秋法便迫不及待地爬起床。早饭后,他换上整洁干净的衣服,戴上他最喜爱的军帽,精神抖擞地走出家门,赶赴镇里参加“湾村明白人”培训。自打担任耒阳市“湾村明白人”后,老人又找回了初当军人一心为国的热血感觉。
蒋秋法,耒阳市导子镇紫江村二组人,18岁参军入伍,1955年在部队入党,1958年退伍后回到家乡担任村支书。大开垦时他率领大家兴修水利;改革开放后又是他第一个带领大家搞生产;退下来后,村湾的每一处变化还是有他活跃的身影。蒋秋法老人一直积极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由于热心公益,处事公道,在当地很受人尊敬,去11月份,在乡邻的共同推荐下,这位身体硬朗的耄耋老党员、老兵、老支书又有了新的身份——“湾村明白人”。
沿着356国道下来,穿过导子镇“政通人和”牌坊,便到达了乡村振兴典范村——紫江村。湖南省高速网络规划重点项目——茶常高速规划从导子镇通过并设置高速出入口,涉及紫江村9个组的征地拆迁。2021年底,在征地踏勘过程中,该村二组和三组村民对于土地界线产生了分歧,双方争论不休,面积无法确定,导致征地工作无法进行,支村“两委”为此焦头烂额。“湾村明白人”蒋秋法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修路是好事,大家都要支持!李家‘正山’是1958年搞的青山划界,具体情况我最懂。”说着,蒋秋法老人召集当时青山划界的在场人员——原二组组长刘洪为、原老副支书三组人曹茂康等和二组、三组代表来到争议地现场,进行现场认界,最终确定了界线,为签订征地合同扫清了组别界线障碍。
征地纠纷解决后不久,村干部又因村里的另一件烦心事找到了蒋秋法。原来,本村二组为了修缮泉水井,也为方便农机下田,准备修整一条长400米的机耕路,但要征用一组的小部分旱土,遭到被征地村民的反对。“二组修路凭什么占我的地?”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均无果。当天,受二组村民及村干部的委托,蒋秋法来到隔壁一组被征地村民的家中:
“小刘啊,为了方便机械下田,我把自家的板栗树、枣子树都砍掉了,让出路来修机耕路。这虽然是我们二组修路,但对你家种田也有好处,咱们万事要以大局为重。”同时,蒋秋法建议为其补偿点青苗费,最终被征地村民接受了蒋秋法的劝说,机耕路很快就修成了。
“老支书就是这样热心,年轻时为村里做了很多贡献,现在也一直为湾里公益事业操劳。疫情期间,很多人一开始不听劝,年轻干部劝说他们不听,但是老支书的话他们听。”紫江村副支书刘纯告诉记者:“特别是2013年村里成立合作社,要流转土地搞种植,当时几乎所有人担心亏损,是蒋老支书第一个站出来,既出钱又出地,他告诉我们‘关键时候党员必须带头上!’”
如今9年过去了,合作社流转的一万亩土地上,杉木成林,千亩苗木基地已经开始销售树苗,一些村民也租用林地发展林下特色养殖,紫江村呈现出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红火景象。
“湾村明白人”培训班上,蒋秋法表示:“我一定认真学好政策知识,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乡村振兴‘助推员’、乡风文明‘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这是党在新时期交给我的新任务。”
“晚霞如虹照湾村,老兵无私振乡村!”蒋秋法老人在人生的安享晚年之际,仍用余光、余热温暖和照亮家乡,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红网
作者: 杨明涛 谢新德 石珊
编辑:谭倩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