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中的张阳,眉头紧皱。
接诊室中的张阳(右),面对患者,笑容和蔼。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朱丽萍 长沙报道
将双手抬起至胸前,手掌拢合。
这个“祈祷”般的动作,是长沙市第四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张阳,在进入手术室前,依照无菌要求必须保持的姿势。
而每当举手合掌的那一刻,她的确在诚心祈祷着。
上午九点半,第四手术室,一场剖腹产手术开始了。在心电仪的“滴滴”声中,张阳绷紧神经。她屏住呼吸,缓缓地一点点切开产妇膨起的腹部、刺破羊膜囊、抽取羊水,“忍一下,宝宝就快出来了”。
时间仿佛静止,直到张阳双手捧出一个红嘟嘟的婴孩,啼哭声骤然响起,产妇脸上的紧绷的苍白渐渐散去,泪水瞬间溢出眼眶。
张阳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当了20多年产科医生,经历过上千次手术的她,每到这刻,仍有一股崭新的喜悦从心底升起。
进入手术室前,张阳必须保持着这个姿势:将消毒后的双手举起、合在胸前,像是在祈祷。
在心电仪的“滴滴”声中,剖宫产手术紧张地进行着。
张阳从产妇腹中抱出胎儿,一时间,哭声响彻手术室。
助手在一旁擦去了孩子母亲的眼泪。
行走在生死刀尖
一个半小时的手术结束,张阳脱下湿漉漉的衣服和手套,小臂印着一圈深深的勒痕。
一下手术台,她披上白大褂,马不停蹄地去查房。
张阳一头利落短发,不说话时显得严肃冷静,可一进到暖洋洋的病房里,整个人的神情都柔和起来。她温声细语地询问待产妈妈的情况,查看肚皮尺寸、脚踝是否浮肿,又隔着肚子听胎心音,“挺好的,宝宝的心跳很规律!”
“我们建了很多孕妇群,准妈妈们有什么问题就发在群里,我们得及时回复,告诉她们怎么做。”吃饭时,张阳还在盯着手机敲字。
手术结束,张阳的小臂印着一圈深深的勒痕。
午饭时间,张阳还在忙着回复孕妇群里的问题。
产科医生的一天,要么在手术室争分夺秒,要么在为各种各样的产妇排忧解难。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张阳24小时时刻备战,随叫随到。为此,她总是有些歉疚——作为一个母亲,她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却很少,儿子们想和妈妈一起旅游的愿望,她一直没能兑现。
张阳告诉记者,这些年,自己就连长沙市的“河东”都很少过去。“有时候家人朋友想一起出去吃个饭、玩一玩,问我意见。我其实去哪儿都行,只要能15分钟内赶回来。”
苦、脏、累,这些产科医生无可避免的难题,张阳早已习以为常,并以此为乐。
“很多人不知道,最希望产妇能顺利分娩,母子安全的就是医生的愿望。”张阳说,“打心里讲,在产科做了20多年,见过太多次生产中的风险,每天都像行走在刀尖上。孩子平安降生,我们比谁都高兴。”
新生儿从手术室出来,往往还未正式见过爸爸就被送进了“澡房”。玻璃窗后,孩子爸爸看得出了神。
护士们小心翼翼地为新生儿洗人生中的第一个澡,做第一次“皮肤护理”。
被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小婴儿。
奔波在冷暖人间
作为迎接新生之所,市四医院产科相比其他科室,自成一个“小世界”。
在这里,仪式感和温暖一应俱全。所有的医生护士都是女性,墙壁被粉刷成暖融融的粉色。婴儿呱呱坠地后,每对新手父母都会收到定制的“奖状”:最坚强妈妈奖、最能干爸爸奖……
爱,永远是产科的主旋律。张阳见过太多喜得贵子、欢声笑语的画面,见过很多坚强的女人,忍耐得了疼痛,却在看见孩子的那刻激动地流泪,也见过很多柔情的男人,亲力亲为地照顾妻子,笨拙又认真地学习抱小孩、换尿片。
终于等到孩子出生,听见那声健康的啼哭后,母亲疲惫地闭上眼睛,眼角上还挂着一颗泪珠。
但在产科从来不乏人生无常。
“你能看到生命夭折,能看到抛妻弃子,能看到一地鸡毛的口角纷争。”张阳告诉记者,总有一些孩子,出生登记册上“爸爸”那栏空空荡荡;有出生后发现不是男孩,一群人闹成了一锅粥。甚至,因为太多“无奈事”,公安民警成了科室的常客。
曾经有一名受感情刺激出现精神问题的孕妇,被送到手术台上开刀的前一秒,突然说:“我要吃薯片。”
那一刻,所有人的心情除了荒谬,更觉得心酸。张阳让护士买来了薯片,孕妇塞了几口,很满足。张阳温柔地问她:“好吃吗?”她说:“好吃。”
母子平安,孕妇顺利出院,再后来如何了?张阳不知道。和永远直线奔跑的产科医生不同,数不清的人们来到这里经历生产,又各奔东西。
但在张阳看来,医患之间不仅是匆匆过客。有时,医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患者能记得很久。偶尔她和人擦肩而过,对方惊喜地认出她是当年接生的医生。有些人还拉着她讲起当年的故事,这让张阳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在人生这个重要的关头,用责任抚慰她们的伤痛、增添一些幸福,让她们平安度过,这就是我的坚持所在。”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朱丽萍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