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碳”路观察⑦丨长沙垃圾清洁焚烧发电每天可送电400万度 年减排超百万吨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张必闻 姚宇超 编辑:江雪 2022-03-24 15:13:3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其中,“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八个字道出关键。在前往“双碳”目标路上,湖南将展现怎样的责任与担当?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湖南“碳”路观察》专题报道,为你层层解析湖南低“碳”之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杨 张必闻 姚宇超 长沙报道

长沙市北郊,黑麋峰岭谷纵横,郁郁葱葱,全国同期建成的单炉处理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长沙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发电厂正坐落于此。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一辆辆垃圾运转车缓缓驶来,载着长沙市六区一县的生活垃圾进入厂区进行清洁焚烧。1000度的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使发电机做功发电。就这样,生活垃圾通过清洁焚烧“变废为宝,持续放电”。

“我们通过焚烧固体废物每天可输送上网电量约400万度,全年上网电量可供110万长沙城镇居民使用,相当于能满足望城区居民14个月生活用电,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每天节约标准煤超过2000吨(按热值换算),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00万吨。”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方志说。

9.jpg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绿色赋能技术 壮大绿色经济

近年来,随着长沙市人口突破千万大关,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容小觑。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基本上同根同源,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既可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又可以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众所周知,生活垃圾作为固体废物的一种,一直以填埋的方式处理。这种方式拥有较高的土地成本,且有环境污染的风险。垃圾焚烧作为近年来国内新兴的固废处理模式,兼具碳减排和资源循环再生的属性,无论从环境保护还是经济效益来说,都更兼具优越性。一方面,焚烧方式可以避免由于填埋垃圾产生的填埋气体;另一方面,与火力发电相比,焚烧发电利用生活垃圾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长沙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发电厂的运营管理单位,其所属的长沙固废环保园区承担着长沙市主城区所有生活垃圾和大部分市政污泥的处置任务。走进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控室,大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烟气排放数据。李方志介绍说:“生活垃圾清洁焚烧项目分为两期。其中,焚烧一期项目配备6套机械炉排炉焚烧线、4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日焚烧生活垃圾达5100吨;焚烧二期项目则配备4套焚烧线、2套45MW汽轮发电机组,日焚烧生活垃圾达2800吨、市政污泥500吨,采用‘污泥热干化与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协同处置’工艺,通过‘以废治废’的方式将市政污泥与生活垃圾协同清洁焚烧。”据悉,两期项目均采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和运行,主要设备选用国际国内一线品牌,整体规模和运行水平均处于全国前列。

13.jpg

中控室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探索“长沙模式”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提出,固废处置行业更新换代迫在眉睫。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为固废处置行业指明了方向。《意见》指出,再生资源网和垃圾分类网将进行“两网融合”,为“固废+再生资源”体系提供整合契机。

12.jpg

发电机

作为湖南省固废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拥有16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项)和多项核心技术。建设的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形成了固废综合协同处理的‘长沙模式’。通过资源共享、能源互用的方式进行固废协同处理,实现碳减排最大化。通过协同处理焚烧项目高碳氮比的新鲜渗滤液,解决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和污泥处理压滤液碳源不足、处理效率低的难题,节约了大量碳源;市政污泥干化后进入垃圾焚烧项目协同掺烧,最大化实现污泥减量化和无害化;焚烧产生的炉渣回收制成建材;渗滤液和污泥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集中收集,作为热源利用;垃圾渗滤液和污泥压滤液处理后产生的清液作为园区生产用水,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了‘以废治废、综合协同’的固废处理‘长沙模式’的优势,可以说碳减排效益显著。”李方志说。

将低碳理念融入园区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培育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文化,推行低碳化管理模式,这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石原说:“未来,我们将固废园区打造成一个集固体废弃物处理、环保工艺展示、环保科普教育、环保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环保科普公园,对垃圾填埋区进行生态修复,与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实现协同共赢式发展,通过森林碳汇助力碳中和,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湖南“碳”路观察①丨“水中光伏”发电1亿度 湖南这一新兴能源项目如低碳之王

湖南“碳”路观察②丨湖南林业的雄心:助力湖南提前实现“碳中和”

湖南“碳”路观察③ | “氢氢松松”制氢 这家企业科技助力碳减排

湖南“碳”路观察④丨湖南工业节能减碳成绩如何?相当于五年多了5万公顷森林

湖南“碳”路观察⑤|长沙比亚迪电动公交,节能堪比1625个省植物园

湖南“碳”路观察⑥丨专访张跃:远大“活楼” 摁下“能耗巨兽”倔强的头颅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张必闻 姚宇超

编辑:江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3/24/110468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