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日检4000管!揭秘雨花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猎毒人”的故事

来源:雨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记者吴祎玮 通讯员谢晓静 编辑:周哲文 2022-04-07 10:45:23
时刻新闻
—分享—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和病毒近乎“零距离”

像行于刀尖的“幕后战士”

默默战斗、争分夺秒

是战“疫”中不可或缺的“排雷兵”

他们就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员


图片

雨花区疾控中心检验科的PCR实验室位于雨花区公共卫生大楼11、12楼,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在这里进行。

在新一轮疫情的严峻考验,承担新冠病毒检测重任的雨花区疾控中心检验科负责全区密接、次密接、居家隔离、健康监测等重点人群的核酸样本检验工作。

图片

整个实验室完全密闭,进入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必须按照二级防护标准进行防护。

雨花区疾控中心的PCR实验室位于雨花区公共卫生大楼11楼,这里是外人的“禁区”。因为接收的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可疑标本,从实验室门口走进核心地带,一共要穿过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3个区域。在这里,检测人员需要做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包括穿着防护服、佩戴N95口罩、护目镜、面罩、双层乳胶手套、防水靴套。

图片

在严密包装下,样本被逐批护送到实验室。

当核酸样本通过专用转运箱运输到实验室的那刻起,他们就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数据录入、试剂配制、震荡样本、核酸提取、扩增循环、判断结果、发放报告……每个看似简单的步骤,都要细致再细致,谨慎再谨慎。因为他们知道,这一个个数据,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安危,他们是群众健康的“把关人”,在疫情面前,他们要“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图片

工作人员将标本信息扫入湖南省新冠核酸检测信息平台。

在核酸检测中,提取核酸是最关键的一步。检验员从已灭活好的病毒采样管中抽取一定量的样本,通过核酸提取仪进行核酸提取。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再将提取好的核酸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封膜、瞬时离心,通过传递窗传送到基因扩增区……这个过程中,检测人员必须全神贯注,时刻保持警惕和高度的注意力。

图片

检验科科员在荧光定量PCR仪前查看新冠核酸检测结果。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检验科的9名工作人员一直奋战在一线,为提高检测效率,他们实行“三班倒”,一直都是“白加黑”24小时连轴转模式。

长时间连续工作,最让人难以承受的就是身体的疲惫和不适,“进入实验室前,我们会减少喝水量以控制上厕所次数,同时少量进食摄取能量。防护服密不透气,进入实验室十几分钟后,很快就会感到闷热。肩颈酸痛、手指麻伴随着全过程。”检验科科长孔炼说:“面对堆积如山的检测样本,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快速、准确出结果。”

24小时连续检测,全科室成员没有一个人退后,大家都是主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再去帮别人,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没有过多的言语,却都努力而坚定。

图片

每个检验员一上岗都是连续作战15个小时。

一个班次完成后,脱下防护服,才发现贴身衣服已经湿透;取下护目镜和口罩,才发现鼻梁已被压红、脸颊上满是深深勒痕;脱下乳胶手套后手掌早已被汗水浸得发白,但大家都会坚持完成任务。“我们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每一个检测样本结果都是阴性。”检验科许金婵说:“只要疫情不结束,我们一直在。”

据悉,雨花区疾控中心PCR检验室日检超过4000管,自开展核酸检测以来,累计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品186078份,其中人员样品176700份,外环境和冷链相关样品9378份。

图片

源源不断的标本总是持续接收到深夜,检验科团队仍在夜以继日地不停运转着。

一份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对人们来说不仅是一张通行证,更是一颗定心丸。而这背后,更是核酸检测人员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付出。

他们默默奋战在幕后,为人们的健康码提供真实可靠的检验数据,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

来源:雨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记者吴祎玮 通讯员谢晓静

编辑:周哲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4/07/1109576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