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头条丨祁阳:“红廉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 黄云荣 雷又权 王义正 编辑:周怡琳 2022-04-18 15:56:31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00708214451.jpg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黄云荣 雷又权 记者 王义正 祁阳报道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陶铸同志出生地的祁阳市潘市镇陶家湾村,依托丰富的廉政文化、红色资源优势,以廉洁“铸魂”、产业“固本”、美丽“塑形”为抓手,实现了乡村振兴的华丽蝶变。

以廉洁“铸魂”凝聚干群战斗力

依托丰富的红廉文化,不断建强组织、选优队伍、激发动力,推动“松树风格”精神铸入血脉、落在行动。

村里富不富,关键在支部,队伍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为锻造陶家村“火车头”,祁阳市潘市镇紧盯换届契机、紧扣人选标准,及时将在外经商办企业能人李小虎回引担任党组织书记。

他运用管车队的经验管理村级事务,以管人才方法带班子,将村“两委”班子拧成了一股绳。

一人治村不易,众人齐心事成。为切实把乡村治理好,村“两委”班子廉字当头,与党员群众勠力同心、群策群力,在家党员和一大批青年志愿者自愿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充当讲解员、宣传员、组织员,有效推动了红色旅游快速发展。

深处山坳坳、发展资源少。该村老百姓在村“两委”带动引领下,发扬石洞源水库创建奋斗精神,向深山要资源、向旅游要人脉,依山傍水开办农家乐,走出了一条“红廉文化+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如陶秋华夫妇依靠自身手艺,制作销售当地的腊肉、墨鱼豆腐丝等美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在旅游带动下,村里几十户群众办起了农家乐、小卖部、特产店等,村民经商办企业的热情越发高涨,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越发宽阔。

以产业“固本”提升服务保障力

陶家湾村牢牢抓住红色资源这一优势,不断办企业、筑阵地、谋发展,增强发展后劲、提升服务能力。

为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创建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主动邀请农业部门专家现场勘察,引入安徽新茗种植合作社投资360余万元打造白茶种植基地,将茶山统一流转给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大户,种植白茶500余亩,年产值600余万元,不仅破解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同时也解决了120余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真正实现了由“外力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按照“伟人故里·古韵潘市”总体规划,利用陶铸故居、陶公亭、石洞源水库、红军战壕、灯盏窝景观等串珠成链的资源优势,全力推动陶铸故居红色文化长廊、铁铮图书馆、陶铸陈列馆、曾志陈列馆的申报,力争将陶铸故居打造为全国爱国主义、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依托本村古建筑群、古村落及周边龙溪李家大院、杨氏宗祠古戏台、八角岭白妮寺等名胜古迹,创建廉政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实现抱团发展。

同时,通过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使陶家湾村成为周边省市县干部群众缅怀革命先烈,接受廉政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打卡热地,走深红色路,打好文旅牌。

依托陶家湾村红色文化旅游带,开展“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忆苦思甜红军餐”等户外拓展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大力发展红色文旅,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形成学习、旅游、餐饮、住宿一条龙服务,打造红色精品旅游产业链。

以美丽“塑形”增添旅游带动力

注重以美风景提升发展好环境、真故事引领好风尚,文明乡风拂面来。

抢抓“万株苗木进潘市”政策机遇,将石洞源水库主干道两侧种植红叶石楠、红枫、樱花等树木,实现沿库游道的四季风光带。在乡贤的支持下,捐建了村头小游园,形成出门见花、移步换景、处处闻香的秀美景观,成功创建省级绿色村庄。

党支部开展以“继承陶铸同志的勤劳美德”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充分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动员群众自觉参与、积极支持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群众思维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成立专职保洁员队伍对村主干道、屋前屋后、4座冲水式公厕、18座徽派风格垃圾站进行定期清洁,发动党员群众拆除危房、空心房等12000平方米。

利用乡镇党校教学点,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述陶铸同志拆祖宅建石洞源水库,建房不多占一分地、不多高一公分等廉洁故事。

久而久之,村民们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当起了义务“红色讲解员”,红色文化更进一步“活”起来,村内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高价彩礼和打牌等陈旧陋习自然消除。大力开展“星级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表彰评比活动,“谦让、上进、文明、勤廉、和谐”的好风气已在村内蔚然成风。

来源:红网

作者: 黄云荣 雷又权 王义正

编辑:周怡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4/18/111326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