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在田间地头奔跑。
独山村育秧大工厂一角。
红网时刻新闻4月25日讯(通讯员 胡南春 李莎莎)“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4月25日,在武冈市法相岩街道独山村成片的田垄上,千亩水田伴随着“轰隆”声响,插秧机所到之处,一行行秧苗次第站起,整齐划一。武冈市种田大户谢庆元介绍,这是首批早稻秧苗投入使用,今年第二批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近年来,武冈市紧紧围绕耕地抛荒中心大局,先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拥有农机总动力70万千瓦,可作业面积逾300万亩,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3%。耕地、整土、育苗、插秧、植保、收割、转运、烘干、加工等示范区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春耕生产工作得以有序铺开,农机具功不可没。“机械”“人工”双管齐下,不但大大缩短劳作时间,而且人、物、财“三力”大幅度降低,粮食生产效率高效化。
“推行机械育秧,一小时能插30到40亩,速度之快想都想不到呢!”在邓元泰镇大型育苗现场,机器轰鸣声不绝,几个农民正围着一台自动育秧机转,有的铲土、有的放种,一块块长方形的育秧盘成品,从“生产线”源源不断滚滚而出。
目前,虽然仍保留挽裤、撸袖、整地、挖畦等水稻传统种植模式,由于自动化机械走进千家万户,加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流水线走向田间地头变梦想为现实,农民朋友“华丽转身”已成必然趋势。“这个叫做新型职业农民哦!”湾头桥镇顺祥种养合作联合社理事长伍祚魁介绍道。
如今,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比例逐年提高,连同农技指导、小额信用贷款、产业奖补等硬核举措“等你来”,耕田、播种、插秧、打药、收割、加工“六位一体”机械化作业自然得到普及,大米、豆子、玉米、红薯、果蔬等加工机械也是风生水起,深受农民朋友欢迎。“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减轻了身体强度,还提高了劳动效益,一举三得的好事,让乡村振兴看得见摸得着吃得美。”种田能手许望达如是坦言。
2021年,武冈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1.04万亩,粮食总产达到45.3万吨,荣获“全国第一批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强县”“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中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典范县”等称号。
“接下来,我们要从‘机器’出发,从‘减人’落地,让‘轰隆隆’的作业声贯穿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既是全面整治耕地抛荒问题的‘效果图’,又是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的‘试金石’,还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的‘防护墙’,极大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武冈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来源:红网
作者:胡南春 李莎莎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