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颐而康马王堆店盲人特级调理师陈泽群。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徐士洁 任晔 黎鑫 长沙报道
第一次看到陈泽群,和他明亮带笑的双眸对视时,你一定很难想象,这双眼睛生了无法治愈的病。
作为一名视觉障碍患者,陈泽群既不幸又幸运。幸运的是他仍有光感,不幸在于,目之所及皆是一团模糊。总是被同事夸“长得帅”的他,对自己的长相一直没有概念——要凑近到离镜子十厘米的距离,他才能分辨出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但总是“看完就忘了”。
和眼前的朦胧世界相反,陈泽群活得很“清晰”。
他是长沙颐而康马王堆店的一名盲人特级调理师,每天为不同的顾客按摩推拿,舒缓筋骨。“无需用眼,用手感知,看不见外界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16岁学习盲人按摩,18岁入职颐而康,22岁成为特级调理师,30岁计划成立自己的“特色技能工作室”。在中医保健这一行业,这个不服输的年轻人,正靠着自己的努力与真诚,一步一步,走得稳稳当当。
陈泽群为顾客进行按摩推拿。
命运不作美,却勇敢拼一把
“您好,我是999号特级调理师,很高兴为您服务。”
“叩叩”两声后,身着工作服的陈泽群走进房间,带着微笑向顾客问好。
陈泽群今年30岁,在颐而康从事盲人按摩工作已经12之久。“我不会特地强调自己是盲人。”他腼腆地告诉记者,因为技术手法老道,很少有新客发现他与健全人的不同。
陈泽群并不是天生的盲人。在13岁之前,学校用于测试视力的图表上,连最小的“E字母”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可命运不作美,有一天,明亮的世界突然熄了灯。
“我的眼睛突然一片黑,什么都看不见了。医院查出来是视神经萎缩。”陈泽群回忆,“太突然了,根本来不及伤心,整个人都是懵的。”
在父亲倾尽全力地求医治疗下,他的眼球恢复了些许光感。从全盲到半盲,并没能改变视障的事实,小小的陈泽群也愈发沉默。16岁时,在当地残联的推荐下,陈泽群前往县按摩医院学习盲人最适宜的就业工种,盲人按摩,成为了年纪最小的学徒。
“当时,我想要和外界接触,交一些有相同遭遇、能说心里话的朋友。”陈泽群说,“也想学习谋生的技能,证明自己即使有缺陷,也不是一无是处。”
这一学就是两年。他从失明后的迷惘,到笃定未来的职业方向,只用了两年。两年间,陈泽群和同为视障者的朋友们从数百个基本穴位开始学起,每天8小时熟记理论、磨炼手法,用人体模型和橡皮泥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练习,掌握骨骼如何衔接,肌肉如何分布,直到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三维的、完整的图像。
2010年,陈泽群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入职同为盲人创建的中医养生保健企业,颐而康。
“多听、多摸、多感觉。”陈泽群说,这就是盲人学习按摩的秘诀。寥寥数语,这其中的执着,常人难以感同身受。
工作中的陈泽群。
看不清世界,但看得清方向
调理师行业与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同,以点数来计算收入,1个点即1个小时。顾客一般做1个小时或1个半小时的项目。所以,伴随着技艺精进,“名牌”打响,客人愈多,收入就越多。
目前,陈泽群月收入过万,已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因为缺乏视觉感知,陈泽群的记性并不好。“我记不得爸妈的脸,也记不得自己的脸。”平日里,他靠着声音、不同的体型和走路方式来分辨不同的人。对待自己的常客,还有更加用心的方式。“我们聊天时,他说哪里不舒服、哪里有病症,我就对得上每位客人的号。”
这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也让陈泽群逐渐放下自卑,打开心扉,与很多顾客成为了朋友。其中还有四五年间每个月都前来光临的老熟客。“我们无话不谈,他们也经常给我一些鼓励。”陈泽群说,“比如说,行行出状元,上帝一定给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每次听到,都觉得很温暖,更有干劲。”
“有客人问我,视力不好的,是不是听力会很好?我说,像我的话不是天生的,听力并没有那么灵敏。我有个全盲的朋友,一出门像是个人型地图,但我就是个‘路痴’!”陈泽群笑道,仿佛身体的缺陷已经不再是一种缺憾。
工作之余,陈泽群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男孩。凭借手机的无障碍模式,他能自如地使用社交软件,和家人朋友聊天对话。他喜欢听书,喜欢听周杰伦和黄家驹的歌,“黄家驹的歌特别励志。”他还想找一个善良、孝顺的女朋友。
今年,陈泽群给自己定下了安家长沙的小目标。此前总为他担心的父亲也笑着说,“以后能享孩子的福了。”
他还计划着,早日升上最高级别的“特色调理师”,在颐而康内打造自己的“特色技能工作室”。这是颐而康借助省残联的政策扶持,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的一项内部举措:为旗下的盲人高技能人才提供免费就业增能服务,创立特色工作室,打造“标杆”,带动全省盲人实现高质量就业。
“我想用更精湛的技术、服务去回报颐而康这个大家庭,回报顾客。”陈泽群的双眼里,满是温和与坚定。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徐士洁 任晔 黎鑫
编辑:陈加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