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张英 摄影 朱丽萍 长沙报道
5月11日上午,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在长沙召开。6位青年在座谈会进行了发言。大家一定很好奇,在这样高规格的座谈会上,为何这6位青年能成“座上宾”,他们发言都说了什么?
实际上,6位青年发言的内容,恰恰是他们能成为“座上宾”的原因。他们把自己的励志故事高度浓缩后讲出来,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宓蜜。
刘宓蜜:思政课不是“酱油课”,做“经师”更做“人师”
7年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宓蜜带头组建了“筑梦”辅导员团队。这是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队伍,从初期的7人到现在的23人,他们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政治性、青年味、湖湘范、专业度”的融合,着力打造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和文化产品。
他们推出的创新思政课程《红色中国》,将近百年来的红色故事通过青春的语言、时尚的元素、趣味的方式在线上线下呈现。一年中,线上选课总人数达一万多人,全国选课高校达57所。
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他们打造了“画说党史”系列手绘漫画。通过绘画出一代代共产党员的青春故事,从人物“小切口”述说时代“大背景”,漫画在全网推出后随即成为“网络爆款”。
刘宓蜜和团队的思政教育让学生既尝到了乐趣之甜,又补足了精神之钙,激发了青年学生天生的理想主义情怀,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她认为,思政课不会是一门“酱油课”,而是立德铸魂的中心课,思政工作者也不只是答疑解惑的“经师”,而更应该成为为青年引路、系扣、筑梦的“人师”。
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浮空器副总设计师史章磊。
史章磊:突破欧美技术封锁,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浮空器副总设计师史章磊所在的科研团队是一支35岁以下青年占六成的“科研青年军”。这是一支具备很强战斗力的“青年军”。
我国对临近空间和对流层浮空器的研究起步较晚,欧美国家曾长期处于领先水平,并在某些关键技术方面对我国处于严格封锁状态。面对这个“卡脖子”问题,接到公司下达责任令之后,史章磊和团队第一时间成立“磐石”青年突击队进攻攻关。经过无数次摸索、无数次试验,不断改进方法、调试环境参数,终于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相关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令史章磊最难忘记的是一次距家两千多公里、长达200多天的北方靶场外场试验。在90天的极限耐候性试验快要结束时,一场台风不期而遇,恶劣天气虽危险,却是检验产品的最佳时机。
考虑到安全问题,现场人员都撤离至上风区,仅留下史章磊和另外一个同事在方舱中,狂风呼啸而过,飞艇带着方舱不停地回转、摆动,呜呜作响,仿佛坐着过山车。虽然前期做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和应急预案,台风还是超出了预期,暴风骤雨、雷电交加,台风夹杂着沙尘疯狂撕扯着飞艇和方舱,猛烈地晃动,对讲机里刺耳的滋滋声时断时续……舱内史章磊和同事紧盯各项参数,快速研判和应对……最终飞艇成功扛过了台风的侵袭,极限耐候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衡阳市蒸湘区船山大道消防站站长邓力。
邓力:在无畏逆行中擦亮“火焰蓝”为民本色
2006年12月,邓力来到衡阳市蒸湘区船山大道消防站,成为一名普通消防员。今天的他,已经是该消防站的站长。去年,还作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在十六年的消防生涯中,第一次救援的经历让邓力刻骨铭心。那天,一个加油站失火,火情十分严重。作为在现场观摩的“学徒”,他被指挥员突然点将。邓力第一次拿起水枪直面大火,没想到高压水枪强大的后坐力推得他连连后退,近乎失控。“从那时起,我才明白实际作战比平时训练要困难百倍,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任重而道远。”邓力暗下决心,要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素质过硬的全优消防员。之后的执勤训练,他每次都主动加操加练,一个动作别人练10遍他就练20遍,别人跑5公里他就负重跑10公里。
十六年来,邓力先后参与处置各类灭火救援任务4800余起,营救被困群众200余人,挽救经济损失千万元,主动请缨参加四川汶川地震等跨省市重大灾害事故救援13次,参加东盟消防运动会等各级各类比武竞赛26次,多次取得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先后荣记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9次,获评“湖南省优秀青年卫士”“湖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消防救援队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我们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时刻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地方。”邓力说。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邹晴。
邹晴:奋斗才是改变命运的金钥匙
2001年,邹晴出生在衡阳县船山村的一个小山坳里。自幼母亲患有小儿麻痹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她和母亲依靠着每月不到200元的低保艰难度日。
“当母亲满怀内疚说自己拖累了我时,我的心如针刺一般,因为我知道妈妈在,家就在。”邹晴说,作为家庭唯一的希望,不能自怨自艾,更不能屈服于命运,要像张海迪、文花枝一样,勇敢面对挫折,用奋斗改变人生。
邹晴回忆,小时候的她很瘦弱,经常因为抱不动母亲而偷偷抹眼泪。“后来,我加入了少先队,聆听了革命先烈的故事,觉得自己的苦难和他们比起来不算什么。初中时,加入共青团,我懂得不仅仅要照顾好母亲,还要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邹晴说,中专毕业后,周围的人劝她尽快参加工作照顾家庭,但自己毅然决定继续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收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后,学校为她和妈妈安排了免费住房,筹措了爱心款,以及她和妈妈的康复计划、营养计划、成长计划。她个人先后被授予湖南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去年,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人选,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邹晴表示,未来她将积极践行“南丁格尔”精神,努力发挥医护专业特长,以实学实干实绩回报党和人民,努力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韶也。
韶也: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彰显青春责任担当
从事水稻育种工作十余年,参与创制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作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新水稻品种选育创新团队的助理研究员,韶也今年被评为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是韶也所在团队孜孜不倦的追求。开辟水稻种质新途径,充满了艰辛与曲折。首先要跨越的是高效创制变异和目标变异定向筛选技术两座大山。为了高效创制变异,团队尝试了化学诱变、γ射线辐照诱变等方式,都未成功。后来,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与反复实验验证,大家发现了重离子辐照诱变这种手段的可能性。在国内仅有一个实验室具备条件、每年仅有几个小时供团队使用的情况下,大家通过几年时间,对近10万粒种子进行了辐照处理。
对处理过的种质材料进行筛选是面临的另一难题。按照传统方法,筛选10万粒种子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是天文数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大家白天在实验室摸索,晚上查阅文献资料,最终通过借鉴肿瘤液体活检中的低频突变鉴定技术,变“单株筛选”为“千株混检”,大幅降低了时间和经济成本。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技术与材料的双突破,韶也所在团队培育的新水稻品种正在进行示范试验,有望2024年在全省大面积应用。
长沙市开福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彭弈韬。
彭弈韬:在雷锋故里书写新时代青春故事
长沙市开福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彭弈韬是一名成长于雷锋故乡的95后青年雷锋志愿者,曾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南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能够成为一名青年雷锋志愿者源于他高中时的一段经历。那时,朝夕相处的好友意外离世,彭弈韬陷入了焦虑和抑郁,一度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在长沙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志愿者近1年的专业疏导和暖心陪伴下,他才慢慢走出低谷,心底从此种下公益的种子。
大学毕业之后,其他同学纷纷选择了考公、考研或寻求高薪工作,彭弈韬决心将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事业。2016年11月,在开福区团委的支持下,他成立了一家青年社会组织,正式以团队开启公益之路。公益创业初期,面对势单力薄、经费不足、家人朋友不理解等诸多困难,他积极面对、排除万难、尽己所能带领志愿者将暖心服务做实、做深。
多年来,协会实施脑瘫儿童关爱项目,结对帮扶长沙城西20户脑瘫儿童家庭;为困境儿童开展心理健康、安全自护等志愿服务,惠及3000余人次,帮助16名“问题少年”回归正常生活;组织开展助学行动,为永州祁阳县207名贫困学子募集30万余元助学款;走进21所高校开展志愿服务宣讲,引导10万余名大学生注册成为志愿者;推出“雷锋少年”薪火计划,号召8.5万名青少年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将11个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引进社区,助力“社区青春行动”。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张英 朱丽萍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