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道坪。图/汤蕾
盐田圆舞曲。1970年前,湖南的盐全靠输入。图/视觉中国
前年夏天,写小说的王跃文兄来郴州飞天山讲学,跟我开玩笑说,你还在盐业公司?恰(吃)得咸呀!我说,才恰了三十年,不算咸嘞。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爷爷就曾在靖港古镇做盐生意,与长沙盐道坪的盐商相往来。当时,家中有一栋四丈宽七丈长的盐仓,就建在半边街对岸的南岸堤上。抗战时,经济崩溃生计堪忧,爷爷只好把盐仓卖了一笔钱,用以维持一家八口人的生活。没想到我在1989年调到郴州市盐业公司,成了盐的传人,如今已熬成一坨老“盐巴”了。
粮食、淮盐和茶叶为湖南“三大贸易”
湖南在1970年之前并不产盐,历朝历代“例食淮盐”,靠水运逆流输入,极为不易。淮盐的总集散地在江苏扬州的十二圩,从十二圩到盐场约2000里许。盐船自十二圩出江,过南京下关码头,然后逆长江西上,经大通、九江、黄石、汉口入岳阳城陵矶约2100里,再转运到省内各地,平均水路里程也有800里,这样算下来,淮盐入湘的平均水程实有5000里之辽远,可谓是“粒粒皆辛苦”矣。除淮盐外,清朝中后期,朝廷考虑到湘西、湘南皆山区,道路崎岖,私盐泛滥难禁,故又给湖南划分了粤盐销区和淮川盐并销区。粤盐销区在南岭北的湘南山区,包括郴县(郴州)、宜章、永兴、资兴、桂阳、耒阳、嘉禾和蓝山等十余县。粤盐入湘有两条主道,一条从广东乐昌的坪石北江码头卸盐,靠人挑骡运翻越南岭山脉至宜章,走九十里青石板路到郴州再入耒水;另一条从广东连州的连水星子码头卸盐,也是人挑骡运翻过南岭至临武北江的水东码头上岸,或至桂阳的舂陵江舍人渡码头北上衡阳入湘江。淮川盐并销区主要是湘西里耶等地山区就近购食川盐,而澧州六属划为准川盐并销区。从销量来说,淮盐区占了全省的八成,粤盐区和淮川盐区各占了一成左右。
食盐自古实行“征盐以致国用”的专卖政策,由政府设盐政机构控制盐的生产与运销。清康熙三年(1664)正式定名湖南省后,在长沙设驿盐粮储道。雍正十二年(1734)将驿盐粮储道分设驿盐道、粮储道。乾隆四十四年(1779),将原驿盐粮储道分驿,传归按察司管辖,改正街为盐法长(沙)宝(庆)道,驻长沙府。其旧址在如今的开福区盐道坪社区如意街19号,清朝时,有一条叫作盐运坡的麻石老街从这里通往湘江边的盐码头,今已湮灭不存。太平天国起义后的1852年到1864年,淮盐入湘中断十余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大诗人、维新派人物黄遵宪任长宝盐法道,全力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成为一段佳话。宣统元年(1909)废盐法道,湘岸设立督销局。民国建立后又废了督销局,改设湖南盐政处,在其后的几十年间,负责行政、稽核和缉私。
湖南自古以来以粮食、淮盐和茶叶为商业的“三大贸易”。晚清时,湖南盐商的首富是朱元璋后裔朱昌琳,他于咸丰初年在长沙太平街开了“朱乾陞”总栈,从事“三大贸易”,所获甚巨。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淮盐入湘的长江船运恢复,朱又开设“乾泰顺”盐号,每年领朝廷盐票100张,约占当时全省盐票的五分之一。与朱昌琳齐名的有长沙大贤镇人魏鹤林,他也主营“三大贸易”,开设了“德裕盐号”。还有长沙河西人胡自成,在下太平街开了一家“利生”盐号,销售以食盐、茶油为主,兼营棉纱、桐油等,也曾日进白银千两,可谓逞一时之盛。
找到了两个大盐矿,湖南成为产盐大省
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9月27日,在长沙市五一西路31号成立了“湖南省盐务处”,负责办理盐务运销和商盐征税工作。次年3月1日,改称中国盐业公司湖南省公司,并在全省迅速组建了地、县级分公司。到1955年,对私营盐业批发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盐业批发业务由国营盐业独家经营至今。而全省食盐零售业务,由原兼营或专营食盐的商户,改为城市由副食、酱食、蔬菜等商店经营,农村主要由供销社经营。
国营盐业体系布局全省城乡后,旧社会的种种盐业弊政所造成的乱象,如盐价暴涨、私盐泛滥、币值巨贬、担谷斤盐和“淡食餐里说荒年,民众怨声一片”等,都彻底销声匿迹,湖南盐业进入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并由历朝历代销售淮盐、粤盐、川盐逐渐向自主找盐、自主生产一步步发展。
1970年以前,湖南省一直是纯销盐口岸,史称“湘岸”,唯一的盐井试凿记载,是五代十国时期马希范的南楚小朝廷(932—947年),曾于湘乡县凿井煮盐,然收效甚微。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地质普查和勘探,发现湖南境内盐矿资源超级丰富,探明岩盐储量及开发远景高达136亿吨。于是,省政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着手在湘北、湘南筹建两家盐矿。1969年6月,湘北的湘澧盐矿在澧县盐井乡破土动工,同年12月,湘南的湘衡盐矿在衡阳市郊的茶山坳开始兴建,从而形成了南北互为补充的生产销售格局。1970年12月18日,湘澧盐矿生产线试车。从此,湖南有粮又有盐,解决大问题了。如今,湘澧、湘衡两个盐矿的年产量合计达360万吨,早就满足了全省的生产和食用的需要,大部分销到了外省甚至出口到了南亚和非洲,完全颠覆了往昔“例食淮盐”的概念。
1983年7月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重新组建湖南省盐业公司,直属轻工厅领导,湘澧、湘衡两个盐矿也划归省盐业公司管理。
湖南生产的最纯的盐已达到了99.7%
记得小时候,亦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郴州地区仍然从邻近的广东调进海盐也即粤盐,这盐颗粒大小不一,用麻袋包装,里面还夹杂着不少泥屑,观感十分不好,每斤一角三分钱。我妈妈讲卫生,把海盐重新用铁锅煮一道,用滤纸过一遍,便得到了雪白晶莹的细盐。现在,湖南生产的最纯的盐已达到了99.7%的全行业之最,几乎与生理盐水一样了。
2016年底,全国启动盐业体制改革,现已在全国取消了食盐产销区域限制,允许省级食盐批发企业、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开展跨省自主经营。盐行业已由原来的地域垄断经营转为全国大市场竞争,它对盐业市场的监管执法权也已完全剥离。令人欣慰的,是湖南盐业于2018年3月率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了全国盐业体制改革后第一个上市的盐业公司。
盐业系统是垂直管理,我经常要到长沙小吴门的省盐业公司出差。几十年来,我每到长沙或省外,总喜欢“职业习惯”地瞄一瞄超市货架上的盐品。现在的盐,品种多得眼花缭乱,包装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让你尽情选购,换着轮着吃。可是湖南人,包括我这个“老盐巴”,仍然难以改掉千百年来“恰得咸”的湘人习惯,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湖南人追求恰好盐、恰得少、恰得高端了。
令人欣慰的是,前两年,长沙市开福区政府和盐道坪社区在原盐法长宝道旧址,重修了一座青砖灰瓦的“盐道”衙门,两边的墙上还嵌了几块青铜浮雕,内容是过去的苦力在山道驮盐、在码头卸盐、盐业买卖场景等,盐文化氛围浓郁,确实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处所。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