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刘尚文 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义正 廖洁 长沙报道
5月30日,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暨“三大支撑”工作推进会议在长沙召开。
会议明确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万亿元,铁路总里程突破6300公里,高速公路突破9000公里,电力稳定供应能力达到6000万千瓦,数据中心总存储能力达到50EB,新增工程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建设15万个5G基站,基本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基本形成系统完备、适度超前、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会上,省发改委初步梳理了809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超3万亿元,拟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建设任务。
记者注意到,4月29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曾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准确把握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新任务新要求”的命题。
古代打仗之前,往往要进行战前动员。如今,我们要干大事之前,也会进行相关“补课”。
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出席了今天的会议,并给与会者上“培训课”。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县一级,全省各地总共1万人参会。
这是一种态度,说明十分重视,这也是一种精神,只有具备更完善的知识储备,大家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了解到,湖南正是希望通过这场“培训课”,把中央的精神和湖南实际充分分析透研究透部署透,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抓好湖南现代化基础设施,以会代训、激发潜能,鼓劲加压、迎难而上,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现代化新湖南的坚实根基。
S99龙吉高速墨戎苗寨段。(宋文君 摄)
记者在会议现场听完了“整堂课”,为大家总结了三点“课堂笔记”。大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学习:
第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们常说,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支持系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奔向美好生活的基础。
举一个最鲜明的例子,这几年我们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红火兴旺,大家感受深切,文化旅游景点大部分是大自然的馈赠,原来也在,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发挥这么好的效益呢?
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因为人进不去出不来,再好的风光,人家也感受不到。
正因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让大家能够跨过空间的阻隔,充分欣赏美景,同时,也发展了一方、致富了一方,富了老百姓的口袋。
所以,毛伟明指出,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电力、算力、动力为代表的“三大支撑”,是稳住经济大盘的现实需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要,无论是当前应对下行压力、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还是在区域竞争中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第二、要从战略上把握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要求。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基础设施网络具有了一定规模,但是还存在协同不够、联通不畅、效益不高、分布不平衡等现象,有些时候,甚至还会“掉链子”。
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们在重塑产业格局、重组产业要素、重构产业组织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候“卡脖子”的不仅仅是核心技术,竟然是基础建设。比如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比如稳定的数字基建等等,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成本,迟滞了产业升级的速度。
在城市化发展、都市圈的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础建设更是关系区域发展上线和民生水平下线的关键性资源。同时,备足安全余量的基础设施,也是应对极端情况的可靠屏障。
所以,毛伟明指出,要深刻领会网络型基础设施重在联网、补网、强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重在增强核心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重在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安全基础设施重在提升应对极端情况能力,结合湖南实际谋划好、落实好。
第三、从方法上抓住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所在。
正所谓“谋定而后动”,得想明白了为什么、是什么,才能找准怎么干的路,所以前文提到的两点就是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基础建设”。
在具体实践中,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务实的规划往往能极大提升成功的概率,对于一省的重大工作而言同样如此。
会议虽然提出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宏伟的大目标,但是如何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再将一个个小目标分解成步骤、责任落实到人头,制订成计划表、作战图,是确保目标最终实现的关键。
在制订计划表、作战图的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原则——因地制宜、长远布局、统筹协调。
基础是当前的发展平台,就是未来摘得希望的跳台。
当然,空有规划那是纸上谈兵,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关键还在实干,而项目则是重要的抓手,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的落地,才能让一个又一个目标落实。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在这里,需要消除一个误区,在以电力、算力、动力为代表的“三大支撑”中, 电力不仅是电力,是整个能源体系的代表;算力不仅是算力,是算力和算法的融合;动力则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动力系统。
所以毛伟明指出,要从方法上抓住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所在,抓好规划、项目、资金、机制四个方面工作。抓好规划,立足长远谋划、适度超前布局、统筹协调增效、问题导向补短,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做实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的滚动开发机制,确保前期审批实、开发建设实、配套保障实。用活资金,积极向上争资,用好专项债券,争取政策性贷款,引导商业银行贷款,采取项目融资,盘活存量资产,坚持政府基金撬动,激发民间投资,规范推进PPP,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强化推进机制,建立协调机制,压实工作责任,优化建设环境,守住风险底线。
改革开放以来,大家形成了一个最鲜明的共识,那就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发展高于一切、优于一切、先于一切。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具有竞争力的发展。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竞争力的背后靠的是区位优势的竞争,区位优势的竞争背后,其核心又正是现代化基础设施的竞争。
如果说“要想富先修路”,整整推动了改革开放初期几十年的发展,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奋力开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王义正 廖洁
编辑:周怡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