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做到极致 湖南“百名国企工匠”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红网 作者:田运宏 贺云勇 陈雪骅 编辑:姜媚 2022-07-02 12:06:08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20702105618.jpg

7月1日,湖南国有企业“百名工匠传薪火”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田运宏 贺云勇 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他们在细微中做最精致的雕刻,他们在“不可能”处生出“可能”,他们不分昼夜奋斗在各行各业……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企工匠”。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7月1日上午,省国资委、省总工会隆重组织湖南国有企业“百名工匠传薪火”活动启动仪式。来自中央在湘国企、省属国有企业、市州国有企业全省国企系统100名基层一线工匠技能人才被评为“国企工匠”。

百名国企工匠只是平凡岁月里最寻常的身影,但他们又是不寻常的,这不寻常之处,在于他们能坚持追求精彩不凡的高超技艺,坚守精雕细刻的工作态度,坚持精益求精的拼搏追求——

“创效达人”百炼成钢

2022年初,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发工业纯铁生产,刚开始生产时,由于命中率非常低,无法批量生产。

针对这个瓶颈,湘钢炼钢首席技师张军一头扎进工艺操作关键点攻关战,在现场不断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问题,终于攻克技术难题。目前该钢种不仅能批量生产,且边际利润达1400元/吨,月创效450万元。

张军至今已专注转炉炼钢长达27年,因为技术过硬,屡创效益,很多人称他为“创效达人”。自1996年入职湘钢后,张军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转炉炼钢工作,潜心在转炉炼钢工岗位学习、积累,为企业解决了数十项炼钢专业的疑难杂症,成为湘钢转炉炼钢技术的“顶梁柱”,先后获评省技术能手、省技能大师、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全国钢铁工业劳模、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军(左)在湘钢炼钢厂转炉主控室指挥转炉冶炼操作。(方阳 摄).png

张军(左)在湘钢炼钢厂转炉主控室指挥转炉冶炼操作。(方阳 摄)

为了提高钢水终点命中率,缩短冶炼时间,张军苦练目测火焰的本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通过看炉渣和火焰的亮度、颜色判断钢水温度,误差不过3℃;取样后,凭肉眼观察钢水中的碳含量误差也非常低。

在转炉护炉方面,张军独自或参与编写出教材《转炉高效护炉操作法》《转炉护炉实用手册》,提出“转炉高效护炉操作法”,并在湘钢转炉护炉操作中推广运用,炉龄超过3万炉,跻身全国先进水平。

“湘钢4座炼钢厂的几十名炉长、所有炉前操作工人中,90%跟我学过炼钢。他们当中,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可我仍然甘心当一名普通炼钢工人。”张军说,他的理想,就是像湘钢的老劳模、全国“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那样,当工人就当个好工人,把工作做到极致、做到最好。

转炉炼钢,减少钢耗是企业创效创利的关键环节。2016年,张军创立的“静态模型”成功投产,实现每吨钢节约钢耗13.5公斤,节约成本23.22元,每年为企业节约7000万元。

工程起重机调试“第一人”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百名国企工匠中,很多人将毕生岁月倾情奉献给了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把自己刻印进大国崛起的征程。

中联重科国家级装调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头人、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超大吨位首席调试高级技能大师龙卫国,就是这样一位把一门手艺做到极致的工匠。

熟悉的人都知道龙卫国有一门绝活,那就是开大型起重机“定点插花”,至今被传为美谈。所谓定点插花,即在规定时间内,将A点的一束鲜花平稳位移20多米,准确插到B点花瓶里,只是这个插花动作,完全由一台重达2000吨的超大型起重机的长吊臂完成。在2014年的一次国际高端产品技术展示会上,龙卫国的精彩表演震惊了现场所有专家和观众。

龙卫国在工作中。(图来源:星辰在线).jpeg

龙卫国在工作中。(图片来源:星辰在线)

怀着工程机械梦想,2001年7月,龙卫国从湖南机械工业学校毕业后进入中联重科。从2003年开始吊臂装配调入调试线学习,此后从事30多款汽车起重机大吨位和超大吨位的试制、实验,通过多年艰苦努力,他凭借自己精益求精的高超技能,在业界拼出了声望,被誉为“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调试第一人”。

龙卫国在公司重点项目蓝色计划全球最大全路面起重机2000吨制作时,作为试制、调试现场负责人,他吃住在调试坪,和产品研发人员攻坚克难,先后攻克了技术难题30多项,小改小革200多项,仅此一项累计节约成本1000多万,使中国千吨级的全路面起重机从无到有,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和壁垒。

“作为一名调试工人,面对调试中的难题,他总是积极开动脑筋,努力解决疑难杂症,把好自己手中的每一道质量关,我们都称他为解决难题的‘鹰眼’。”谈起龙卫国,中联重科的同事赞叹不已。

匠心“轧”出中国“钛”度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面对技术封锁,一腔孤勇,以身为旗,锻轧出中国‘钛度’!”

“百名工匠传薪火”启动仪式上,湖南湘投控股钛金属冷轧机主操手张普全的事迹被搬上了舞台,演员对其予以深情赞誉。作为二十辊轧机主操,张普全与二十辊轧机朝夕相伴17年,始终敬业、执着、专注。

钛金属,具有轻质、高强、耐蚀、耐热、无磁和耐超低温等一系列优良性能以及形状记忆、超导、储氢和生物相容性等四大独特功能,有着“太空、海洋、全能和战略金属”之称,在军工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钛材料精深加工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我国钛材料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远远落后于国外。钛材料加工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也十分稀缺。张普全就是一个从不锈钢加工领域跨界到钛材料加工领域的“勇士”。

2011年6月28日,张普全与团队共同在公司自建的20辊轧机上轧制出第一个冷轧钛带卷,实现批量生产钛带卷以后,打破了原来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同时使钛带卷进口价格大幅下降,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事轧机主操工作17年,来到金天钛金的12年,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个卷子的生产任务。”面对不俗业绩,张普全说得很平静。

有一年,公司引进了德国20辊轧机操作系统,英文标注按钮多达100多个,轧机的安装调试难度非常大。为保障设备调试结果达到轧制工艺要求,张普全一心扑在轧机调试上,研究摸索,反复尝试,与ABB程序工程师无缝对接优化操作程序,最终使进口轧机的效能和先进性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充分发挥,材料厚度精度被控制在0.005毫米,远优于国内外同行业。通过一系列设备、工艺、程序改进,公司在成品轧制速度上屡创新高,不论是质量、生产效率、板型,常年保持国内第一。

磁浮建设啃下喀斯特“硬骨头”

2022年5月1日,湖南轨道集团旗下湖南磁浮股份公司投资建设的凤凰磁浮观光快线正式通车试营业。

凤凰磁浮观光快线项目在中国国内属首创“磁浮+文化+旅游”模式,将“交通变体验、站点即景点、车票变门票”作为经营理念,串联“点、线、面”,与凤凰现有的古城、山色交相呼应,打造集“磁浮交通、旅游休闲、文化展演、科普研学”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品牌,进一步构建起凤凰景观轴线、生态走廊和文化长廊。

回想起这一工程,湖南磁浮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副部长、凤凰磁浮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陈峰激动难平:“湘西凤凰属于典型‘喀斯特’岩溶地区,山体多出现顺层、溶洞等,这种地质条件对凤凰磁浮的工程建设极为不利。我们艰苦攻关,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凤凰磁浮项目.png

凤凰磁浮观光快线已通车试营业。

凤凰磁浮建设期间,面临沿线地形起伏多变、路桥隧频繁交替等问题,陈峰勇挑重担,圆满攻克满足牵引救援能力工程车和满足续航里程长的线路巡检车保障线路安全运营技术难关。陈峰还组织技术团队通过优化供电轨安装工艺和无缝接头的方式解决供电轨噪音问题,创新站后机电工程,创新采用云平台、智能磁浮箱式变电所、机电一体化及搭建凤凰磁浮智能运维系统等。

凤凰磁浮列车首次在全球磁浮交通项目中采用U型截面桥梁。湖南轨道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梁潇介绍:“U型截面是否能承受磁浮列车的共振是一大难题。我们通过实地调研、仿真计算、专家论证等手段小心求证,终于得到结论,U梁是可以应用在磁浮列车中的。陈峰就是攻克这道难题的技术骨干。”

陈峰技术团队通过实测加理论分析,创造性地完成了边坡优化,直接节省工程投资1500余万元;通过优化U梁翼缘侧面的强弱电支架,造价节省1200万;其通过10kV单环网的优化方案,直接节省2000万;并对桥梁、路基、隧道、机电工程等进行大量创新优化,采取多种技术措施优化节省造价1亿余元,确保了项目投资可控。

“地铁夜行侠”的奉献人生

每当万家灯火渐次熄灭后,他身背重重的工具包,开始迈上漫长隧道的征程。面对日复一日的颠倒作息,他从不倦怠松懈,从不叫苦叫累,同事们戏称他为昼伏夜出的“夜行侠”,他就是长沙地铁的信号检修员周贤兵。

信号检修工,可称之为守护线网安全的“神经外科医生”。列车抵达终点如何折返?平行钢轨上,列车如何转弯?在享受安全、迅捷与便利的地铁交通之时,很多乘客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离不开地铁正线信号的指引。而保证信号指引“零故障”,是信号检修工的神圣使命。

2018年底,长沙突遭冰雪压城,为保障地铁运行不受冰雪影响,周贤兵和团队冒着严寒,连续5个昼夜排查,发现并解除故障40多起。在Q型继电器维修任务中,周贤兵带领继电器班组员工积极探索,不懈钻研,总结出一套Q型继电器维修方法与调整工艺,搭建Q型继电器测试平台,累计开展900余个Q型继电器维修工作,维修价值约360万元,开启了长沙轨道自主维修信号继电器的新篇章。

地铁.jpeg

长沙地铁的信号检修是一项细微的、需长期坚持的工作。

“严是保障工作‘零失误’的‘生命线’。”这是常挂在周贤兵口头的一句话。每天地铁运营尚未结束,他已经开始紧张准备安全帽、荧光衣、劳保鞋、防护手套,并一一穿戴到位;逐一清点确认工器具、备品备件、材料、仪表、通讯工具等物件。日复一日的功课,周贤兵每一个细节都从不马虎、从不闪失。

“长沙地铁2号线道岔基坑渗水问题,曾是地铁运行的安全大隐患,周贤兵主动请缨,自主研究,设计并制作出‘正线道岔基坑智能抽水装置’,顺利解决了这个难题。”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其创新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和品质,也是从业者工作生活的价值取向,更是一种对专业主义的极致信仰。

张军、龙卫国、张普全、陈峰、周贤兵等百名国企工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工匠精神的打造者和传承者,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骄傲,他们用个体的努力和坚守,再次彰显体现了国企责任与担当。

来源:红网

作者:田运宏 贺云勇 陈雪骅

编辑:姜媚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7/02/114617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