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王辉庆 长沙报道
走进位于浏阳市沿溪镇的沿溪完小校园西北角,一块总占地面积160㎡,硬化面积为68㎡的实践基地映入眼帘。在蔬菜区、果木区和花卉区内,同学们正在悉心地开荒种菜、浇水施肥、中耕除草。这块小小的实践基地已经成为了学生们眼中的“开心农场”。
“请大家阅读上方的活动方案,请各位老师共同协商出劳动周的时间并提前安排好参与学生。”这是实践基地负责老师钟根成发布的一则通知。近日,沿溪完小通过建设综合实践基地,旨在使学生走进自然,体验劳动,培养学生勤劳刻苦和热爱自然的品质。
据了解,这原先是一片建筑垃圾带,经学校行政决议,沿溪完小决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设一个综合实践基地。如此微型的基地注定要“螺蛳壳里做道场”,但在基地负责人钟根成老师的努力推动下顺利竣工。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该基地配套设施完善,建有专用的劳动工具用房(兼仓储室)、排水沟和水池等,每学期日常管理轮流由5个班级负责。两年时间下来,近千名孩子在基地挥洒过汗水,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小基地日益发挥出育人的大作用。
钟根成与学生将课堂搬到实践基地
一个实践报告的形成
2021年11月,一份综合实践报告在浏阳市中小学生科技节沿溪镇复赛当中脱颖而出。报告作者正是学校专职科学教师钟根成和他指导的种植小队,而记录的内容便是两年来师生们日复一日劳动的坚持与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锄地、翻土、播种、浇水、除草、施肥……每到劳动时间段,同学们就会到菜地观察蔬菜长势,发现、记录、解决问题,在劳动和实践教学中学习技能,增长见识。
“通过参加种植,我认识到了很多不同的农作物,也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真正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含义。”一名学生开心又自豪地说。
钟根成表示:“开设这块实践小基地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有利于学生识别不同的农作物,掌握种植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集体荣誉感和互帮互组的精神。”
学生们在实践基地劳作与研究性学习
“大自然是活教材”,正如实践报告中所称,通过在基地上的春种秋收,孩子们见证了一粒粒种子从萌发、生长、成熟再到生命的延续,提高的不仅仅是观察力,还有对生命的感悟,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向往。
一个名字的由来
“基地不能只发挥劳动教育的影响,更应该充分挖掘出它的教书育人的作用。”“溪之圃”这个名字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2021年4月30日,一则征集令呈现到全体师生及家长眼前:鲁迅先生的童年有百草园,《呼兰河传》作者萧红的童年有“祖父的园子”……自2020年始,沿小学子也有了一方劳动科学综合实践基地!为扩大基地影响力与知晓率,实践基地五月份开展 “周岁命名”名称及标识征集活动,学生、老师、家长、社会人士均可参加……
两周之后,在上百份精美作品中,基地采纳了五(4)班沈夏贤同学的创意,从此“溪之圃”成为沿溪完小全体师生家长耳熟能详的一个名字。
创意说明:整个图案造型既是学校名中“沿”字的变形和美化,又完美体现了沿溪的地貌特征。外围的蓝色线条是“沿”的三点水,代表百年老桥“沿溪桥”的拱桥呈现“几”字框;中央的圆形是“口”的美化,共同鲜明地呈现了“沿”字意蕴。圆形孕育着一颗正在萌芽的幼芽,象征着勃勃生机,下方的托举的双手表示全体师生对溪之圃基地的精心呵护。整个图案又是对“一轮明月沿江千古照,九曲拱桥溪水四时通”的沿溪地貌的生动诠释。
一个美味的鸡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失去了传统文化便如无源之水。”沿溪完小将基地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旨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无形中提升学生们的文化修养。
2022年4月3日,是阴历三月初三。“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一大早,钟根成便组织学生采摘菜土中伴生的荠菜,清洗之后再由学校食堂统一制作成传统美食“地菜煮鸡蛋”,供全校师生享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天,学生们一边品尝着自己劳动的果实,体验着劳动的快乐,同时,学校统一制作PPT课件进行分班讲解,学生们对三月三节日的来历与习俗比任何一年都了解得更深刻。
随着时令变化,限量版的盐水豆荚、凉拌黄瓜、腌萝卜、酸菜、红薯饼也陆续从学生手中“产出”。开设劳动教育课和开辟种植园真正有效地引领了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关注生命、懂得收获不易。
实践基地豆荚采摘
一个美好的心愿
“小菜地”已经成为了学生们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载体,成为课堂教育有益的延伸和补充。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溪之圃无法保持四季常青,为了不让基地的育人功能处于停摆状态,钟根成发出了年度第二个征集令:我的种植愿望。
在该征集内容中,既需要用图文的形式表达希望种植的果蔬花卉的品种名称,还需要介绍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种植建议,在孩子们眼里,蔬菜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似乎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应征作品再次纷至沓来。这段时间,学生们虽然没有亲自到基地劳动,但是他们在信息搜集当中增长本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得益彰。据不少语文老师介绍,学生们在习作《介绍一个好地方》与《校园即景》当中,很多人都把学校的“溪之圃”写进了作文本……
近年来,为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遵循市教育局下发的24个“科学劳技实践”指导精神,浏阳市各中小学校都积极开发身边的资源,创新各自的教育方式,也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做法,沿溪完小“溪之圃”实践基地无疑就是其中闪亮的一员。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学校将不断总结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大胆尝试和创新,使劳动技术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个特色。
来源:红网
作者:王辉庆
编辑:韩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