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源明理 慎思笃行: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者

来源:红网 作者:叶晓雪 编辑:陈星晓 2022-07-26 11:36:49
时刻新闻
—分享—

自跨入新闻传播学的门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便成为耳熟能详的关键词。初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缘于本科时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社”开展的各类讲座和主题活动,但那时它于我而言还不够具体,不成体系。大三时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头脑中逐渐具体化、体系化,但也主要停留在纸面上和观念中,甚至还存在一些迷惑和误解。到湖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后,有幸在岳麓传媒论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系列讲座中聆听名师论道,进一步知其源、明其理,又在学院组织的主题征文和实践创新活动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进而付诸实践,追求知行合一的新境界。

一、知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流考证

此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讲座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陈力丹老师的讲座。我们时常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当下环境的融合,却常常忽略追问和考证:它的源头来自哪里?是真的吗?”正如陈力丹老师在讲座中所言,很多学生没有质疑精神和溯源精神,“教科书上的引用就一定科学吗?”这是我之前没有深入思考过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但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史论研究还缺乏史料,存在着研究的碎片化问题,也导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不全面、碎片化。纵观已经发表的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文章,不乏在没有深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的基础上展开的论述。针对这些问题,陈力丹老师提倡去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原典的溯源、考证研究,如对世界上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新莱茵报》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大支脉源头——列宁党报思想的溯源等。陈力丹老师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正本清源中所做的贡献不可磨灭,他严谨、求实,对历史高度负责的学术价值取向令我钦敬,也点燃了我对相关史论研究的兴趣。

二、明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念纠偏

最初,我只是通过讲座中的只言片语、经典论述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缺乏对相关历史语境和前知识的了解,也缺少躬身实践的切身体会。我头脑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宏大而模糊——它是我国新闻事业指导思想的统合,囊括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所强调的一切专业精神和职业要求。它似乎是相对静态、固化的工作指南。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否能够指导当今的新闻传播实践?

大二时期的专业实践以及大三下学期的一系列专业课程与党课学习使得我对“马新观”有了逐渐清晰和系统的认知。课程将“马新观”教育与“四史”相结合,通过纪录片、影视作品、实地走访纪念馆和众多文字史料再现历史情景,使理论变得生动,也引导我一步步探究和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理论根基和发展脉络。马克主义新闻观在我脑海中逐渐具象化、体系化,我深刻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或不变的范畴,而是动态演进,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郑保卫教授在谈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与创新时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理论终究要落于实处,在新闻实践场景下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概括性与指导性,它作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吸纳经验,丰富发展。

三、慎思: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它的内涵随着新闻生态的演进而不断丰富。除了溯源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也要把握当下的时代背景,更新其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子集”,要将其放在更为宏大的社会背景下考量。新闻作为一个社会信息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其他社会观念体系的相互影响也值得探讨。

此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要与当下的社会问题密切联系。主流媒体如何在舆论场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相关理论进行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以及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这些实际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揭示和阐释。

四、笃行: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我曾在各个地方听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表述,但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马新观”通常还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即认为它的理论性太强,无法指导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实践。

后来才发现,是我对于“马新观”的理解过于狭隘,认识过于肤浅。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新闻传播的核心与本质要求并未改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解释力和指导性并未过时。目前,新闻场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其中的理论来解释、乃至解决,如“交往异化”可以解释新媒介环境下技术伦理面临的诸多挑战;“报刊的有机运动”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应对层出的反转新闻、虚假新闻等问题。

而大四期间的专业实践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是我们从事新闻实践的重要指南。我曾参与专业新闻媒体的春运和环保专题报道。春运专题报道着重于挖掘出春运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媒体老师一再强调,“不能把新闻稿写成宣传稿”,要力求描摹出人物鲜明真实的侧面像。在环保专题报道中,我采访了污染物排放工厂的负责人和当地的环保志愿者,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和社会责任。在实践中,我真正体悟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等理念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时代的坐标系上,理论的发展可以沿着两条路线:“回头看”与“向前看”,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和未来传播者,在正本清源中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流与精髓,在慎思笃行中将其更好地与新闻实践结合,与中国国情结合,丰富其内涵,发挥其价值,应该是我们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由之路。

如今,虽然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还不够,但在个人成长中经由不断地“自我纠偏”,已走出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知误区,并主动地通过理论学习和躬行实践更为深入地认识它、更坚定地践行它。

作者:

叶晓雪 湖南大学2021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届“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者”征文三等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34

[2]陈力丹.发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头——读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第15号[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6):34-41.

[3]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与创新[EB/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98546.html.

[4]张涛甫.在新一代大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J].当代传播, 2016 (6) , 第5-7页.

来源:红网

作者:叶晓雪

编辑:陈星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7/19/1153774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