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1日讯(通讯员 马朝辉 雷俊)近年来,蓝山县实施“交通强县”战略,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战略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新的“蓝山路径”。截至目前,蓝山县农村公路达1266.379公里,村村通畅四级以上水泥(沥青)路,25户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继2020年被评为“2019年度湖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后,2021年又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科学规划建样板,强化示范立标杆。紧扣建设标准和质量,将打造样板路作为建好农村路的重要抓手,示范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分别选取重要的县乡道,按照“畅通、安全、绿化、美丽、优化、融合”的标准打造文明样板路。二是坚持质量为主,从公路路面、路幅等方面入手,明确质量技术要求,抓好全程监督,严把材料、工艺、程序、监督、现场管理“五个关口”,实行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确保工程合格率达100%。三是坚持责任上肩,强化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七公开”制度,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全方位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合力把每条新修农村公路打造“四好农村路”样板工程。
着眼长远建机制,精准施策抓管养。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四大常态长效机制。一是投入保障机制。开设农村公路建设财政专户,创新农村公路资金保障机制,每年按土地出让金总额2%比例安排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用于保障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二是灾毁保险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将全县农村公路纳入了财产保险体系,提高抗御风险能力,全面实现了农村公路财产保险全覆盖。三是督查问责机制。建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政府督查室”联合督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督办。四是群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通过制作张贴横幅标语、《乡规村规民约》等方式广泛宣传,让“要想富、先修路”“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成为全县共识。蓝山县还搭建了农村公路智能化养护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蓝山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效率。目前,全县管养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共1440.286公里,公路“路长”设置率、管养率、安全隐患治理率均达100%。国道好路率92.27%,省道好路率91.22%,国省道综合养护管理2020年名列全省前列、全市第四名;农村公路好路率93.49%,农村公路综合养护管理2020年名列全省第六名、全市第二名。
做好加法优运营,惠及民生促发展。坚持路运一体,促进乡村客运、美丽乡村、特色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实施公路+运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公路客运服务网络,因地制宜实施“班线客运”“区域经营”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满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提供公交化服务加快全县城乡联动融合发展步伐。上洞至南风坳公路连接2个乡镇4个行政村,总投入1190万元,为浆洞瑶族乡至云冰山、浆洞瑶族乡至所城镇的必经之路。该路线是浆洞瑶族乡茶源坪贫困村、所城镇南风坳贫困村的主要联通道路,甲背岭贫困村、枫木山贫困村的必经道路,为沿线4个行政村三十多个村落2万多群众提供了出行方便。二是实施公路+产业,加快产业融合化步伐。整合交通、供销、快递等资源,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点,努力实现“修好一条公路、发展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群众”的目标。该路线建成后,沿途村庄充分利用路通之后便利的交通优势,先后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包括共享中药材合作社、尖峰茶叶合作社、黄牛养殖合作社、山羊养殖合作社等,形成以药材加工、牛羊养殖、茶叶种植为特色的“种养加”产业发展新局面。三是实施公路+旅游,加快旅游全域化发展。蓝山县政府于2017年与投资商在此地开发“云冰山旅游区”,充分发挥云冰山旅游区辐射作用,挖掘瑶文化、竹文化,以“一根竹子的旅行,一场瑶家的盛宴”为主题发展旅游业,打造瑶族特色风情寨,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带动餐饮、民宿及周边旅游产业,把外出务工村民吸引回来创业致富。
来源:红网
作者:马朝辉 雷俊
编辑:见习生郑志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