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文艺》创刊号封面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杨 长沙报道
湘江北去,百舸争流。从橘子洲往东走上几公里,便来到八一路227号。1972年,由湖南省文联主管主办的文学期刊《湘江文艺》在此创刊,首任主编为著名作家周立波。
短短几年,《湘江文艺》最高发行量达到了30余万份,著名作家茅盾亲笔题写了刊名,《湘江文艺》在全国声名远播,成为文艺“湘军”的肱骨大将之一。
《湘江文艺》是培育湖南本土作家的摇篮
50年的岁月长河里,《湘江文艺》的刊名虽然曾一度消失,但其在湖南文学界的领军地位从未改变。不少工人、农民、知青、干部都是踏着《湘江文艺》这块跳板走向全国,成为了全国的知名作家。著名作家韩少功最早公开发表的七篇作品都是在《湘江文艺》发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湘江文艺》是培育湖南本土作家的摇篮。
2018年,应广大老文艺家的呼吁,湖南省文联在深化改革中重新恢复了《湘江文艺》的刊名。复刊后的《湘江文艺》由湖南省文联主管、湖南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以“鲜活的文艺现场、超拔的精神高地”为办刊宗旨,以双月刊的形式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与时俱进,关注当下,以发表原创小说、诗歌、散文为主,适当兼顾艺术。编辑部主任佘晔介绍:“这既是对文学经典、文学前辈的致敬,也为湖南的文艺事业发展如虎添翼。”
走进《湘江文艺》的编辑部,几名编辑正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忙碌着。在投稿邮箱中,每天都有近百封的邮件,编辑需要一封封阅读从中挑选合适的稿件,紧接着联系作者,帮助作者润色文字……这些工作考验着编辑团队的政治敏锐度和业务专业度。对编辑冯祉艾来说,“学习不停步”就是这份职业的关键词。“除了日常的政治学习外,编辑部还会组织各类业务培训和文学交流活动,开阔视野,不断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能力,增强作品价值的判断能力。”
《湘江文艺》2022总第401期封面
《湘江文艺》的封面简洁大方,以白色为主基调,搭配或蓝或绿的条带装饰。在目录中,7个栏目依次排列,其中,“现场”“发现”“新锐”是《湘江文艺》经过精心策划打造的品牌栏目。这三个栏目都以“作品+评论”的形式各自集中推介一名作家,产生“集束手榴弹”效应,集中“引爆”,在文艺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特别是“新锐”栏目,在全国文学界享有盛誉,该栏目开设至今,几乎将目前国内最活跃的、最有实力的80后作家“一网打尽”,冯祉艾介绍说:“这个栏目每次只刊发一两名作家的小说,不同于其他文学专栏的地方在于,我们会邀请著名评论家对每一期推出作家的创作经历、小说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连贯的观察该作家近几年的作品,并撰写深度阅读。这种形式不仅能给读者多提供一个视角,也能给作者本人给予精神的愉悦和鼓励。”
文艺作品的质量和水平是文艺刊物的核心竞争力。《湘江文艺》复刊以来,刊发的文学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思南文学月刊》等权威选刊公开选载160余篇次,其中《新华文摘》(含网刊)全文选载9篇,“跑赢”国内大部分同类刊物。
“海纳百川是你的气度,风光霁月是你的风骨,花团锦簇是你的征程,硕果累累是你的归宿!一个鹰视虎步的编辑团队,一个龙飞凤舞的文学重镇!”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张平如此评价《湘江文艺》。
作为老牌传统媒介,《湘江文艺》与时俱进,积极向新媒体转型升级,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畅快的阅读体验。为此,《湘江文艺》与红网合作实现了线上阅读,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湘江文艺杂志社”,满足互联网时代读者千变万化的阅读需求。《湘江文艺》执行主编王涘海说:“我们将狠抓队伍建设、栏目策划,坚持内容为王,质量为本,凸显湖湘特色,积极介入当下,努力推介名家,发掘扶持新人,不断开拓文艺新境界,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为文艺湘军的振兴,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编辑:陈加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