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看变迁】
7月18日,湖南传出两则好消息。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自主研发的首列胶轮地铁列车下线,将应用于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这是我国胶轮地铁首次出口海外。
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古晋市正式宣布,该市拟建设的两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采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自主研造的智轨电车。智轨电车也走出国门,成功“出海”。
两大轨道交通装备,都出自一座“火车头拉来的城市”——湖南省株洲市。
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之都
株洲不是省会城市,但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它却举足轻重。
这座城市建设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制造基地,形成了我国首个突破千亿元产值、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可为全球用户提供从器件、部件、系统到整机、大系统的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
株洲创造了三个数字: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27%,居世界首位;产业本地配套率80%以上,产业聚集度全球第一。
今天我们看到的令人炫目的成绩,源自这座城市10年前提出的一个目标。
2010年,湖南省政府、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现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目标为共同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千亿产业集群,将株洲建成“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之都”。
为获千亿级产业集群“入场券”放大招
作为我国电力机车和动车组的发源地,株洲有深厚的“家底”。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从发源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当地集聚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等超300家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
为逐梦“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之都”,争取尽快获得千亿级产业集群“入场券”,株洲使出了“几招鲜”。
出政策。株洲先后出台了《株洲市产业振兴实施纲要》《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在土地保障、标准厂房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项目绿色审批、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全力支持产业集群发展。
出“管理团队”。株洲积极探索链长办、产业协会、企业联合党委“三方发力、同频共振”的产业链推进机制,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制的政府推动作用、产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产业链企业联合党委的党建引领作用。
出体系。株洲探索和构建了“工程化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规模化生产—商业模式创新”的产学研用政金商创新体系。
出配套。产业集群不能只有装备制造这一个利润点,要形成产业链,就必须在做强做优整机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培养更多关键部件和关键子系统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为实现重点产业企业的本地化配套,株洲打造了车辆总成、关键部件及服务、基础设施和物流等几大板块产业配套区。
经过10年左右的新一轮奋斗,株洲最终形成了以百亿企业为龙头、十亿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企业集聚区,形成了全球相对最完备的集轨道交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运维保、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下一个“小目标”是2000亿元
株洲还在同步做另外一件事:从创新角度谋划布局,扩张轨道交通产业,全力延长产业链,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下一个千亿级储能。
10年间,株洲布局了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深海装备、工程机械、船舶电驱、污水处理等多个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株洲仅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的产业规模,就分别达到272亿元、101亿元。
今天的株洲变得越来越自信,该市已经定下了自己下一个2000亿元“小目标”。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规划,可概括为“一座城,两千亿,三中心”:打造“创新发展、高端引领、协作完备、产城融合”的现代轨道交通城,将株洲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全球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创新基地和全国知名的轨道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0亿,力争迈进3000亿;打造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中心,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智造中心和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
下一个10年,期待轨道交通产业能将这座“火车头拉来的城市”,在创新发展的路上“拉”得更远。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翁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