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一片陶瓷的前世今生,看“中国界牌”如何逆天改命

来源:红网 作者:宋美君 李璐 编辑:蒋楠 2022-08-04 10:25:4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产业是经济的血管,是承载。城市的产业梦在传统中发育,在创新中前行,在时代节点中奔腾。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展示大城衡阳推进“三强一化”建设成就,红网衡阳站在中共衡阳市委网信办指导下,推出“喜迎二十大 聚力中心化”大型经济系列报道《经察衡阳》。

导读:这是一个在文艺作品中多次重复的经典故事情节——王者跌落神坛,而后苦练内功、积累能力,最后逆袭翻盘。正如,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中国界牌”的王者归来之路,依然带有一种使人振奋、果敢向前的意味。

红网时刻 记者 宋美君 摄影 李璐 衡阳报道

驱车下许广高速,驶入湖南衡阳市衡阳县界牌镇,一块高大的石扁随即映入眼帘,其间赫然写着四个大字——“中国界牌”。

定义一个乡镇,通常注明所属市县,但是界牌镇的前缀却冠以“中国”二字。一个旮旯乡镇为何如此“牛气”?这还得从“陶瓷”说起……

微信图片_20220804094246.jpg

▲ 石扁中间赫然写着“中国界牌”四个大字。

瓷界贵族,享誉中外

界牌,可谓是“因瓷而生、因瓷而变、因瓷而兴”。

界牌镇位于衡阳县城西北部,境内矿源绵延30余里,优质瓷泥储量达到5亿吨,被国际瓷品业命名为“衡阳土”,是全国瓷泥四大基地之一。

曾经,界牌凭借丰富优质的瓷泥资源和推陈出新的瓷器精品,一度成为“湘南瓷都”。然而,上世纪90年代末,界牌陶瓷因受经济浪潮席卷,一蹶不振。从行业的王者,到没落的贵族,再到崛起的异军,界牌陶瓷始终在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一般的角色。

如今,当地党委政府重振陶瓷产业,让“中国界牌”陶瓷回归荣耀之路。

微信图片_20220804094253.jpg

▲ 产品底部印有“中国界牌”字样。

观潮君梳理发现,界牌陶瓷可以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间,且“师出名门”——衡山窑。衡山窑开创了我国粉上彩釉装饰瓷器的先河,其技艺烧制出的瓷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民国时期,界牌陶瓷产品逐步由粗糙向精美方向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南省界牌陶瓷总厂成立,吸纳全国各地民间手工艺人加入,生产的陶瓷70%销往国际市场。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商标“湖南界牌”更名为“中国界牌”,成为当时全国7家专门生产出口瓷器的企业之一。在全国重点出口瓷器厂家中,界牌在生产规模、工艺水平、出口创汇等方面,可与景德镇瓷器一争高下。之后,“中国界牌”一度成为世界驰名品牌。

微信图片_20220804094306.jpg

▲原湖南省界牌陶瓷总厂研究所所长、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传承人凌文武正在进行陶瓷彩绘。

说起界牌陶瓷,一定得说到它的传奇之作“御温杯”。

普通瓷杯很难达到保温的效果,这个难题,当年被湖南省界牌陶瓷总厂破解。1972年底,“御温杯”大功告成,被送入中南海,成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用品,并被指定为“国礼瓷”赠送给外国元首。

微信图片_20220804094312.jpg

▲ 等待烧制的日用陶瓷产品。

观潮君在衡阳县界牌镇凌文武瓷艺传习所看到了“御温杯”,杯的内层绘有两条金鱼,杯的外面采用纯手工绘制的釉下五彩装饰。当往杯内倒入开水时,在外界光线照射下,隐约可见金鱼在水中游玩嬉戏,栩栩如生。“御温杯”装满开水不烫手,可以保温约两小时。

异军崛起,重振雄风

界牌之所以造就昔日“中国界牌”,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高品质瓷泥。所谓“没有衡阳土,何来中国界牌”,丰富瓷泥资源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是一脉相传的手工艺制瓷技艺,世代工匠们赋予了陶瓷鲜活的灵魂,成为界牌陶瓷文化的精神内核。

上世纪90年代末,大工业生产势头正盛,界牌陶瓷还没来得及转型,便被工业化的大潮席卷,遭受重击而落寞,“中国界牌”陶瓷从此谈出了人们的记忆。

界牌陶瓷何去何从?这是一个经济学难题。

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衡阳县委、县政府从亲情招商到搭建工业园的平台,再到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让界牌持续坚定振兴陶瓷产业的梦想。

微信图片_20220804094318.jpg

▲ 界牌新建成的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要引凤,先筑巢!

衡阳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以PPP模式引进23亿元社会资本,一个聚集创业大道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建设、标准厂房场平工程等7个子项目的界牌陶瓷工业园顺势而建。

园区规划拉开了发展框架——全国瓷泥标准化研发先导区、湘南承接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创业大道、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这些,都为园区引凤,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

微信图片_20220804094324.jpg

▲ 创业大道拉开了园区发展的框架,改善了园区内的交通运输条件。

如果说硬件是发展的基础,那么,政策扶持就是强心剂。

衡阳县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措施:园区内企业使用界牌瓷泥资源,矿产资源税实行即征即返;投资额大、税收高的重大战略投资项目,地价采取“一事一议”;项目投产前,县本级可支配的收费,行政事业收费只收工本费,有偿服务费按最低标准的30%收取……

在全国陶瓷行业环保压力加剧、产品销售下滑、反倾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衡阳下血本“筑巢引凤”,可谓“险棋一招”。但是,事实证明“筑巢引凤”使得一大批建筑陶瓷业“大佬”纷至沓来。目前,界牌陶瓷工业园已经与将军陶瓷、铭辉陶瓷、文杰陶瓷等13家企业签约,合同引资41亿元,建成陶瓷生产线26条,年产值达14亿元。

产业升级,回归C位

阳光陶瓷就位于界牌陶瓷工业园创业大道旁,在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加紧生产,将一件件产品有序打包发货。如今,高度机械化的流程再造,已经将传统产业更新升级。

微信图片_20220804094332.jpg

▲ 阳光陶瓷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将产品进行打包。

阳光陶瓷总经理阳帅告诉观潮君,“我们主要生产建筑陶瓷中的琉璃瓦和青瓦,目前拥有全自动生产线8条,日销售量超20万片,年产值超3亿元”。

与阳光陶瓷相邻的中信陶瓷,则主要生产日用瓷产品。由于其产品精美,赋予异域风格,专销俄罗斯,出口额达500万美元。而在创业大道另一端,道路两旁平整好了两块平地,不久之后,这里还将落户国内两大陶瓷品牌:将军陶瓷和马可波罗陶瓷。

微信图片_20220804094340.jpg

▲ 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加紧生产。

在陶瓷这样一个传统制造产业,竞争压力始终居高不下,界牌陶瓷却吸引一个个陶瓷“大佬”落子布局,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微信图片_20220804094349.jpg

▲ 中信陶瓷主要生产日用瓷产品。

观潮君认为,界牌陶瓷的这个“春天”,既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诠释,也是衡阳市开展“聚力中心化”攻坚,实现“衡阳制造”二次腾飞的生动体现。

先来看“天时”。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衡阳制造”是衡阳发展史上的一张亮眼名片。与此同时,东部地区陶瓷产业的发展受到土地、能耗、原材料等要素制约,正着力推进产业转移。此时,可谓界牌陶瓷发展的“天赐良机”。

再来说“地利”。商品做到极致,就是文化的输出。界牌陶瓷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和响亮的品牌,还有其它陶瓷产业城市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那就是储存量巨大、且品质极佳的“衡阳土”。

第三,界牌还有“人和”。近年来,衡阳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以校企“共建共培”为依托,为陶瓷产业升级发展培育“能工巧匠”。县域内的湘南船山技工学校即将招收陶瓷美术班学生,并且与各大陶瓷企业对接,紧密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实习就业无缝对接。

微信图片_20220804101933.jpg

▲ 工人对陶瓷产品进行镶金。

可以预见,未来,必将有更多的陶瓷“大佬”嗅到了这一机遇,陆续来到界牌“开疆拓土”。届时,界牌陶瓷将再次回归C位,一座名副其实的“瓷都”必将再次崛起。

来源:红网

作者:宋美君 李璐

编辑:蒋楠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8/04/116874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