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铁环境: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赵倩男 肖艳 王征宇 编辑:张立 2022-08-22 19:31:08
时刻新闻
—分享—

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厂房内景。

红网时刻新闻8月22日讯(记者 李璐 实习生 赵倩男 通讯员 肖艳 王征宇)人才是第一资源,改革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做好“人的工作”。今年以来,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环境”)通过扎实推进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创新,在选人、用人、留人、育人等方面发力,激发人才活力,提高人才效率,高质量推动深化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中铁环境已申请相关知识产权100余项,其中已授权专利85项,参编地方标准3项,发表科技论文5篇,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其中,“隧道施工污水快速处理成套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盾构渣土多相分离高效快速处理成套技术装备”入选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适用技术、工信部金砖工业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奖和中国中铁实用技术成果二等奖。

打破人才壁垒 实施市场化用工

市场化用工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促进公司人员有序流动、激发公司活力与效率、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保障。如何让“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成为常态?

中铁环境有效运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全员考核、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等机制,建立了市场化用工模式。制定发布了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对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与不胜任刚性退出等相关条款进行修订完善。

中铁环境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针对“能上能下”目标,紧紧抓住“经理层任期制”这个“牛鼻子”,规定中层以上人员上岗一定要有任期,而且一定要签契约,契约要附带考核任务,完不成就拿不到相应薪酬,不胜任就退出或调岗。针对员工“能进能出”的目标,采取人人肩上扛指标、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100%等措施,有效推动公司“三能机制”建设。另一方面,加速推动建立专业学科带头人、高端技术和管理创新专家、市场供给短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渠道。

截至目前,中铁环境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经理层成员人数占比100%,市场化招聘率均为100%,全员考核率100%,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4人,市场化退出率2%,充分激发了公司员工队伍活力。

优化考核和激励 全面激发员工活力

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提升企业活力、效率的关键之举,其根本就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中铁环境紧紧围绕“价值创造”优化考核机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公司梳理制定了绩效考核体系,围绕公司经营战略目标层层分解,采用差异化的绩效考核策略。根据该考核体系,2021年,公司降职1人,刚性退出3人,管理人员退出比例为4.35%,员工市场化退出率为2%。同时,紧紧围绕“业绩导向”优化薪酬体系,全面提升薪酬激励,建立了与公司现阶段发展相适应的薪酬管理制度。

通过对公司薪酬体系进行统一、各岗位层级进行系统梳理、对薪级薪档表进行调整优化,加强薪酬资源向创效岗位倾斜力度,突出岗位价值和员工贡献度,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和约束作用。2021年,公司净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工成本利润率等效益指标分别实现增长88.87%、19.07%和11%,市场化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蓄人才“活水”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大方向就是提高人才实力。

中铁环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参加上级单位培训课程,加强核心骨干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应届毕业生培养提升行动,制定《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导师带徒”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精准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2022年,中铁环境创新性地采取“双导师”培养机制,为每一名毕业生指定一名业务指导老师及职业指导老师。业务指导老师培养毕业生提升专业技能,职业指导老师引导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双导师”培养机制,多方助力,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促进毕业生快速找准自身定位,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深度结合,打造阶梯化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企业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赵倩男 肖艳 王征宇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8/22/117456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