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汗”抗旱|新邵:部署早、行动快,全力以赴打赢防旱抗旱这场硬仗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李志军 编辑:翁子茜 2022-09-01 14:41:40
时刻新闻
—分享—

8326cffc1e178a82438fef2d7db4ab87ab77e8cb.jpeg

党员干部下沉到抗旱一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李志军 报道

“水库开闸放水后,农田都能‘喝’上水了”“只有稻田水量充足,水稻颗粒才会饱满”。新邵县坪上镇茅坪村的万亩水稻示范基地,种粮大户看着稻田里不断上升的水位,都十分高兴。8月10日,颜岭水库第二轮开闸放水,这场“及时雨”,为干涸的田地“解了渴”,也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今年7月份以来,新邵县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晴热高温少雨天气,“炎”值爆表,达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高温红色预警Ⅰ级。

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全县3.88万名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旱一线,6.2万亩受灾农作物保收补损有力,没有因旱灾出现中稻绝收,没有因缺水出现晚稻不能耕种,没有因干旱出现耕地抛荒,没有因灌溉用水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没有因用电紧张导致停工停产。

加强领导、分类指导,提升抗旱精准度

旱情就是命令,抗旱就是责任。新邵县立足抗大旱、抗长旱、防大灾,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

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驻村工作队和联村科级干部包村,镇村干部包村组和农户的抗旱救灾工作责任制。

县委常委会议成员带头,每周至少到联系乡镇、联点村(社区)现场办公1次,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到旱情严重的村(社区)蹲点办公,联村科级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办公,旱情不解决绝不收兵。对在抗旱救灾期间不到岗、不尽责、不作为的,一律严肃处理。

为高效、有序、精准应对旱情,共设置人畜安全饮水组、农业灌溉供水保障组、农业生产自救组、气象人工增雨组、电力保障组等9个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工作职责,抽调62名精干力量,到各乡镇、村(社区)现场会商、研判、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特别是电力保障组开通抗旱用电“绿色通道”,将电表安装到田间地头,按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优惠政策办理临时抽水点用电需求,全力保障农灌可靠用电。目前,共安装抗旱电表106块。

dbb44aed2e738bd4e6bac5c0086d56dc257ff99d.jpeg

在新邵县坪上镇颜岭水库附近,当地干部群众正在疏通灌渠保畅。

不等不靠、分秒必争,跑出抗旱加速度

抗旱如救火,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新邵主动出击,争分夺秒,努力将旱情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新邵始终把确保群众生活用水安全放在首位,对能够找到水源的村,采取临时筑坝、截潜流、扩泉水、掘井水等措施,挖掘新水源,截至目前,全县共新挖水井11口,解决了56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对海拔位置高、水源条件差的村和应急能力弱的特殊人群,采取拉水、送水等方式,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共出动送水车180余台次。

让水流进田间地头。对水轮泵、各类灌溉渠道等灌溉工程进行维修、清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灌溉渠道畅通,将水及时送到田间地头。枫树坑、尧虞塘、颜岭、下源等4个中型水库主干渠系全力组织灌水,确保粮食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灌溉需求,确保中晚稻收成。

目前,全县60台水轮泵均投入抗旱工作,调用抗旱机械设备2116台套,维修水渠107公里,清淤水渠211公里。

统筹科学调度水源,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所有水库塘坝一天一摸底、一天一调度,强化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杜绝水资源浪费。加强水库巡查,及时了解蓄水、需水情况,及时跟踪掌握旱情变化,及时妥善处置用水矛盾,安排专门力量24小时驻守渠、库一线,确保闸门随需开关、水量随需调整,合理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

干部下沉、发动群众,增强抗旱聚合度

持续高温之下,抗旱救灾是当务之急。新邵攥指成拳聚合力,众志成城,努力把干旱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高效落实,县防指办公室牵头抓总,科学组织抗旱减灾,县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电力、消防救援、气象、林业、卫健、宣传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作战、携手抗旱,持续在找水、引水、调水、蓄水、送水等环节下功夫、见成效,真正把“清泉”送到老百姓“心田”。同时,主动对接农业保险承保机构迅速介入,及时开展受灾理赔,保障群众利益。

发布抗旱救灾动员令,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抗旱救灾转作风”主题活动,各乡镇、各单位干部深入联系的村(社区),走进田间地头,查看土壤墒情,了解受灾情况,带领群众抗旱自救,对有灌溉条件的,千方百计灌溉保苗,缓解旱情;对脱水稻田,进行机械提水润田,叶面喷肥护叶;对受旱严重的地块,因地制宜指导农户改种、补种旱粮作物。

全县共完成晚稻种植面积18.6万亩,大豆及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6.15万亩,均超过目标任务。

同时,组建413支党员抗旱“攻坚队”,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带头参与旱情摸排、水渠疏通、河道清淤、运水送水、走访慰问等工作。

全县群众积极主动,充分利用一切抗旱水利设施,通过打井找水、疏渠通水、开机提水、架笕引水等形式,开展生产自救,抢时灌溉,减少农作物损失。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李志军

编辑:翁子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9/01/117771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