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未完成的根雕作品。
杨海燕在自己的工作室里。
从家具厂女工到独立根雕师,从批量生产根雕工艺品到独立设计根雕作品,这是36岁常德女子杨海燕的梦想生活。
舍弃更有经济效益的工厂批量生产,从北京辞工回乡,一头扎进深山,开始手工根雕创作。深山独守的13年里,她在简易的工作室内独自打造出上百件根雕,背后是她关于梦想的坚持,“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根雕展。”
9月15日,记者联系上杨海燕,听她讲述因为热爱而坚守的梦想。
爱上根雕创作,她扎根深山13年
一山一室,一木一屋,九月凉意初袭,常德市石门县南北镇山上的温度更低。清晨,身着外套戴着护目镜的杨海燕,已经在简易的工作室内忙碌起来,面前摆着的是她正在创作的根雕《归隐》。随着钻头在原木上移动,几朵栩栩如生的荷花跃然而上,发丝粗细的花蕊清晰可见。
眼前手法娴熟的杨海燕并未受过专业训练,与根雕的故事源于她的热爱。2006年,杨海燕进入北京一家家具厂工作,年纪尚小的她被分配到为根雕做修光。“这是完成根雕的最后几步,也是相对最简单的一步。”虽然从事的只是简单且重复的工作,但根雕还是吸引了杨海燕的注意。
人物、花鸟、风景……刀下雕刻出的事物总是带着独有的厚重感,不管是从选木料,还是勾勒初稿,抑或是电钻于木头之上的飞舞,都深深吸引着杨海燕。“我想自己做根雕。”有了这个想法,杨海燕除了工作时间,每天守在根雕老师傅身旁,学习根雕技艺。没有手把手地教,她就自己观察琢磨。日以继夜地坚持,杨海燕终于开始上手,从用废料尝试雕刻到独立完成作品。
正当杨海燕沉浸在根雕的快乐中,家具厂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用机器雕刻取代了人工雕刻。“机器雕刻虽然快,但没有手工雕刻的精细,呈现出来的产品千篇一律,没有灵魂。”2009年,坚持手工制作的杨海燕辞工回乡,一头扎进了家乡的深山,“这里有做根雕的原材料,也能静下心来创作,因为热爱从不觉得孤单。”
心底藏着梦,办一场根雕个展
正如杨海燕所说,热爱足以驱散一切孤寂。深山里简易的工作室于她来说就是一方宝地。在这里她自己选料、去辅料、画图、打粗坯、修光、打磨、上漆,一件件手工根雕在她的手下诞生。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作品,她开始学习绘画,“除了雕刻就是学画画,每天花在两件事上的时间有十几个小时,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打扰我,睡得也不多。”热爱与坚持终有回报,13年的时间里,她创作了上百件根雕作品。2019年,杨海燕在全省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展演展示绘艺作品中获得二等奖。
随着网络的发达,杨海燕开始尝试着在网络展示自己的根雕作品,也会少量接一些订单维持生计,“简单地满足生活所需。目前我已经停止接单,想静下心来好好创作。”杨海燕的心底藏着一个梦,办一个属于自己的根雕展,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会一直努力。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田甜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