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立足抗大旱、抗长旱 湖南科学应对斗旱魔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奉永成 编辑:杨雁霞 2022-09-20 09:15:35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19日,道县原地正禾农场,村民在管理菜地里的喷灌龙头。近期,该县遭遇高温少雨天气,各农业基地加大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滴灌、喷灌等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最大限度减少因干旱造成的损失。何红福 摄

“出水了,出水了。”9月19日,吉首市石家冲街道勤丰村成功打出一口机井,每天出水约200吨,可解决500余人饮水安全问题。

7月8日以来,我省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干旱不断发展并蔓延,目前,夏秋连旱已成定局。面对水利工程蓄水日益减少,干旱逐渐加重,我省全力以赴,通过精准调度大型水利工程、多渠道寻找水源、开展调水引水等,科学应对斗旱魔,最大程度减少干旱损失。

精准调度,及时蓄水补水

9月12日,水利部再次启动“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我省积极配合三峡水库联合调度四水流域骨干大型水库为下游精准补水,日均补水达5000万立方米,满足河道生态、沿线居民生活及供电企业用水需求。

持续晴热高温下,全省生活生产用水量及蒸发量大增,高峰期每天水消耗达3.5亿立方米以上。尽管如此,按现行运行方式,除湘江流域欧阳海、水府庙、酒埠江、官庄,沅水流域五强溪、黄石6座水库可维持天数在50天外,其余骨干大型水库均可维持至11月底。

提前储备抗旱水源。7月初,省水利厅抓住雨季的尾巴,精准调度各大水库拦蓄尾洪。湘江流域欧阳海、双牌、水府庙、酒埠江等大型水库蓄水“盆满钵满”,资水柘溪水库、湘江东江水库蓄水量为近年同期最高,涔天河水库水位为扩建以来最高。7月8日,全省各类水利工程蓄水386.6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多8%。

水库有水,心里不慌。目前,全省各类灌区可供灌溉水量90.06亿立方米,日耗水0.75亿立方米,可保晚稻灌溉面积1910万亩。

打井找水,变存量为增量

“雨敞坪镇麻田村有一处废弃矿坑,是抗旱应急储备水源,蓄水量近200万立方米,预计可灌溉农田近1万亩。”9月初,长沙市岳麓区水利局锁定水源后,迅速行动。用5台大功率水泵日夜运转,一天可供水12万吨,相当于一个小二型水库的水量。

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水逐渐减少,寻找开辟新的水源迫在眉睫。我省采取打井以及找岩洞水、地下河流等措施开辟新水源。

水利等部门将现有地下水监测井转为供水井,抗旱水源变存量为增量。全省现有地下水监测井306口,其中可提供生活生产用水监测井100口。目前,石门县、荷塘区4口监测井已开始供水,保障了500余人生活和1000亩农田灌溉用水。

打井增水。8月以来,各地通过抗旱打井,充分挖掘地下水潜力。省地质院及所属15家地勘单位全部参与打井抗旱找水工作,为打井抗旱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全省已累计打井超3700余口,增加水量4400多万立方米。

科学引水,“水窝子”解了渴

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洞庭湖这个“水窝子”水位持续下降、水面减小,开始“喊渴”。

9月19日,记者来到洞庭湖北部补水工程一期现场,看到一根粗大的引水管深深扎在长江里,从长江抽上来的水源源不断地通过水渠流到周边农田里。

以长江干流、松澧水、草尾河为水源,联合调度北部地区补水工程,进行补水。今年旱情发生以来,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工程充分发挥补水效益,累计补水超6亿立方米,单日最大补水量达1662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因干旱带来的用水问题。

面对超历史低枯水位带来的旱情,洞庭湖区通过外河引水、打井提水、内湖保水、北部补水缓解旱情。干旱期间,洞庭湖区投入移动泵超10万台,打井1400多口,累计提水7亿余立方米,解决了外河水位下跌、泵站抽水扬程不足问题。目前,洞庭湖区开展二级以上提水1515处,日提水约420万立方米,直接解决了无法自流取水的难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奉永成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