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艺术中心玩耍。
周燕(右)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绘画。
从繁华大都市到湖南小山村,这是一个爱与艺术教育迁徙的故事。来自湖南永州的刘休、周燕夫妇,得知家乡山村留守儿童艺术课堂教学现状,放弃了在北京的高薪工作,毅然回乡,自费200万在大山里建起艺术中心。6年时间,3000多名孩子免费上音乐、美术等多类艺术课,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节。9月20日,记者联系上刘休夫妻,两人表示,将扎根大山继续办好艺术课堂,并推广到更多村镇。
【回馈家乡】
义务教学,只为山里孩子的艺术梦
清晨,永州市新田县大元村缓缓苏醒,一阵悠扬的古琴声打破沉寂。刘休正在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内轻抚古琴,这是他的热爱,也是日常。
2016年,夫妻二人还在北京从事艺术教育培训工作,都市里的孩子接触艺术启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但家乡的留守儿童大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并不注重艺术爱好的培养,加上专业老师与场地的缺乏,音乐课、美术课很多时候都是随便上一上。
“要不我们回去吧,让家乡的孩子们也有生动的艺术课。”刘休一声询问,得到的是妻子周燕的全力支持。同龄人都在拼命向更高艺术殿堂进发的时候,夫妻二人带着多年打拼的积蓄,回到了养育自己的地方——永州市新田县大元村。
“刚开始我们并没有特意开办培训班,村里的孩子们听见琴声,就会跑到家里来看。无论是弹琴还是画画,只要他们感兴趣,我和妻子就愿意教。”刘休的古琴,周燕的绘画,深深地吸引着小山村的孩子们,第一个孩子免费上门学习,就开始有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随着上门求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回乡第一年,夫妻二人自费200万元建立了“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
“中心作为非营利机构,建立资金是我和妻子所有积蓄,收藏的古琴也出售了。”刘休夫妻毫无保留地倾囊付出,从此大山里不只有无尽的山峰,还有一栋面积240平方米的艺术中心。这里有最新的电脑、投影仪、天文望远镜,还有古琴、绘画等教学用品。
光有艺术课堂还不够,2018年夫妻俩又张罗起了大山里的艺术节。孩子们眼中,刘休似乎拥有潘多拉魔盒,总能带来无穷无尽的新鲜与惊喜。如今,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已经成为山村孩子们最期待的盛会。
沉寂式话剧表演,亲手制作蜡染布料,夜晚的篝火晚会……关于艺术与浪漫的集会,是孩子们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光。
【薪火传递】
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又回到大山
“义务教学6年,30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学习过。让我欣慰的是,很多从大山走出去的孩子又回到大山。”刘休说。
秀秀是第一批跟着夫妻俩学习的孩子,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安静胆怯。第一次见到古琴的时候,就有想摸摸古琴的欲望,面对刘休的询问,还是怯生生地跑开了。一连几日,秀秀都躲在其他孩子身后,听刘休讲述古琴的基本弹奏手法,双手悬在空中,仿佛真的能拨动琴弦。
“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与熟悉,秀秀的胆子慢慢大起来,开始跟着我们学琴。”学习中,秀秀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性格也日渐开朗。如今,原本不善言辞的女孩成为了艺术交流中心的小老师,“只要将手放置在古琴琴弦上,就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很多在艺术中心里学习过的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寒暑假都会回到艺术中心当志愿者,将梦想的种子种在家乡的弟弟妹妹们心中。
“每年寒暑假,艺术中心都会有很多志愿者,大部分是以前的学生,也有慕名而来的朋友。现在,艺术中心的孩子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艺术课程。”刘休激动地说,中心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基金会的支持,已经开始在其他乡镇建立新的艺术中心,“想将这堂大山里的艺术课,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田甜
编辑: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