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钟思安 湘潭报道
“太感谢了!我的事情你们这么牵挂帮忙,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今年7月初,湘潭县花石镇前进村的肢体残疾人蔡某接到了湘潭市残联打来的电话,得知在市残联的帮助下他马上可以去市六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后,他高兴地在电话里连声道谢。
这是湘潭市残联开展“一活动一行动”的一个缩影。
自湘潭市“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和“正作风、提精神、鼓士气”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湘潭市残联闻令即动,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从转变作风入手,切实严明工作纪律,强化业务水平。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沉入基层、深入一线,聚焦残疾群众关切的热点、惠残政策落实的堵点、残疾人事业发展滞后的难点,全力推动“一活动一行动”走深走实。
兜好底 织密残疾人民生保障网
湘潭县易俗河镇的马某,属于重度智力残疾人。她的丈夫不仅要外出打零工,还要照顾她的一日三餐,夫妻俩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在了解马某身体和家庭情况后,残联安排居家托养服务人员上门,帮助其打扫卫生、洗衣服、晒被子,并提供健康管理、康复训练、心理慰藉等,让她和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不仅服务到位贴心,端午节还送了粽子、皮蛋,中秋节有月饼、药糖,真让人挺开心挺感动的。”马某的丈夫说。
为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湘潭市残联以机关“一活动、一行动”为契机,探索建立“物质+服务+保险+信息化”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今年以来,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56952人次,累计发放金额1925.8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17164人次,累计发放金额1627.8万元。适龄残疾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96%,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学生子女全部得到教育资助。符合条件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资助范围。全市753名残疾儿童进入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在训时间累计近4118个月。拓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将康复救助对象年龄延长至14周岁。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947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为坚决守住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底线,湘潭市残联组织开展农村户籍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排查和2022年度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对52090名农村户籍残疾人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切实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提能力 助力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书是《羊皮卷》,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书......”正在直播带货的小伙子忙的不亦乐乎,他是一位重度脑瘫的残疾小伙。他之前做过生意、做过销售,但都失败了。后面尝试做直播带货,前期由于水平不够,业绩并不理想。湘潭市残联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将他纳入了培训对象,不仅学习不要钱,吃住也不要钱。在培训的一个月里,徐涞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升。如今,每场直播都会有上千的粉丝围观,销售收入从过去的百八十元,提升到了上千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残疾人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湘潭市残联积极开展“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积极探索“信息化数据库+培训+竞赛+就业创业服务”的模式,深入挖掘残疾人中的技能人才,加强对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以“提技能促就业”的形式为残疾人插上梦想的“翅膀”。今年以来,共组织728名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共帮扶89人次残疾人创业。举办残疾人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2场,促使714名残疾人达成就业意向。对30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乡村残疾人才20名,残疾人“造血”功能得到加强。
消障碍 促成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县残联。”6月,湘潭县白石镇黄毛村残疾人段某对来家里检查无障碍改造项目是否达标的残联工作人员说。段某是一名视力残疾人,她家的房子地势较高,前坪距路面有一米多高,以前只砌了三块水泥砖高的墙,安全防护性差,她曾两次摔倒。村残疾人联络员将这一情况进行上报,经过现场勘查,被纳入今年的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经过改造,原来的砖墙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约16米长、1.2米高的不锈钢护栏,不仅安全性提高,而且美观,为了进一步方便生活还给安装了升降衣架,并详细介绍了操作方式,这让她很是感激。
湘潭市残联积极落实《湘潭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5年)》2022年工作任务,统筹开展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截至目前,已帮助444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预计全部改造项目将于11月底完成。同时,积极推进各单位门户网站无障碍改造,增设盲人数字阅览室,《湘潭新闻》开展真人手语播报等,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信息化社会,共享信息发展成果。
环境中的障碍要消除,残疾人身体的障碍更消除。
胡某本是湘潭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管教民警,因中风导致左侧肢体无法动弹,被列为肢体残疾人职业康复对象。经半年精准治疗,近日,46岁的胡某重返工作岗位。
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期望。湘潭市残联把康复作为保障改善民生、推动“一活动一行动”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龙头,县(市、区)残联康复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社区康复服务站为基础的四级康复服务体系。同时,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专业化服务管理试点。目前,该市已有200名困难精神病患者享受免费服药,40名就业年龄段肢体残疾人享受康复治疗服务,1045名残疾人得到辅具器具适配服务,58602名有需求的残疾人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今年底,全市康复服务率将达90%以上。
激活力 促进残疾人创造精彩人生
“谢谢你们,让我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家住湘乡市巴江村的李某,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在助残志愿者的帮助下,她学会了养蜂的技术且颇有成效。她表示,因为政府的关心、诸多爱心人士的关爱,让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还有直播带货的网红“摇摆哥”,他从刚患病时的自闭不愿与人交流,到现在可以积极勇敢的面对社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按他自己的话说:“幸亏有政府支持和志愿者的关心,才让他能重拾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为激发残疾人活力,促进其创造精彩人生,湘潭市残联一方面高度重视助残志愿服务事业发展,6月份,专门召开了助残志愿服务工作会议,出台了《湘潭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建立助残志愿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并对助残志愿者骨干进行了业务培训。探索志愿助残项目化运作模式,积极引导志愿服务由“活动”向“项目”的转变,重点打造“微心愿”助残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已帮助345名残疾人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小问题,实现了他们的“微心愿”。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更多舞台、设计更好载体,让更多残疾人走上前台,让社会各界看到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风采。参加全省残疾人专职委员知识竞赛获亚军。选拔4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省第十一届残运会。在湖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湘潭市代表队不仅获得了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和最佳人气第二名的好成绩,袁园、颜轲两名选手更被授予“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称号。
优作风 在持续为残疾人服务中见真章
戴某的母亲袁某脑梗中风后,一直瘫痪在床,不方便出门评残办证,于是向所在的区残联提出上门评残申请,经确认后区残联邀请评残医生上门评残,在收到评残结论并经申请人确认无异议后8个工作日内(含5个工作日公示)完成了残疾人证的办理,正是因为这一便民举措,袁某当月就享受到了各项惠残政策。
为确保惠残助残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残疾人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市残联以“一活动、一行动”为抓手,坚持在实战中增强干部业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除了优化评残办证服务,让残疾人证办理更便民惠民。3月份开展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生存现状大排查行动。5月底至6月,组织市县残联机关50名干部职工到70个乡镇(街道)、70个村(社区)、15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开展,开展惠残助残政策大调研、大宣传、大督查,排查出乡镇(街道)、村(社区)残联工作问题15项,困难残疾人需求35项,分层分类提出解决方案,逐个进行交办,逐项销号落实,切实解决残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同时,聚焦“三重一大”“三公经费”使用、项目管理等领域,紧盯残疾人证办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审核等事项,规范资金使用和机构管理,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管理办法》,制定《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全面构建以工作岗位为点、以业务流程为线、以管理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下一步,湘潭市残联将强化“凡事从残疾人角度出发”的工作理念,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素质能力、更硬的纪律作风,全面深入推进“一活动、一行动”,开创湘潭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红网
作者:钟思安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