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起瞰湘林丨陈振法:从护林员到植物专家,他是壶瓶山植物分布“活地图”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刘良骏 2022-10-07 19:53:4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林业人积极投身生态建设,用智慧和汗水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把绿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张靓丽名片。近期,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森林、湿地、草原,访问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的基层林业工作者们,描摹林区发展面貌,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湖南林业的生动实践,通过笔头、透过屏幕,全景呈现。红网时刻推出《一起瞰湘林》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陈振法。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院内的珍稀植物,珙桐。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综合报道

头戴草帽,手持弯刀,一边开路前行,一边俯身查看已标记植物的生长状态;发现未曾见过的新植物,立即影像记录留存……走入湖南省常德市壶瓶山,60岁的陈振法如飞鸟归林,岁月似乎未在他身上留下一丝痕迹。

“我就是个普通农民,一个大老粗。”陈振法这样介绍自己。可正是这位“大老粗”,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植物学知识,能分清三千余种植物,工作四年间便发现壶瓶山新纪录种16种,湖南新纪录种2种,并以第一作者发表《湖南省兰科植物新纪录种——天府虾脊兰》,成了真正的本土植物专家。

30年前,陈振法还只是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简称壶瓶山管理局)顶坪哨所的一名护林员。顶坪哨所作为湖南省海拔最高的森林哨所,素有“湖南第一哨所”之称。而其所在的壶瓶山保护区,更是以全省3‰的国土面积保存着全省60%以上的物种,被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欧亚大陆同纬度带物种谱系最完整的一块宝地”“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域之一”。

长期的巡护工作使陈振法认识到,只有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野生动植物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守护这片生态沃土。2006年,陈振法开始利用巡护之余自学各种植物学知识,按照《壶瓶山植物志》中记载的内容和相关标本,在山林中一一寻找对照、识别。

2008年,壶瓶山管理局组织植物资源综合考察,要求哨所人员协助采集植物标本,以此提高巡护员的工作水平。尽管每采取1份标本就能换得1元(人民币,下同)钱的补贴,但巡护工作已不轻松,没有人愿意为此花费过多精力。陈振法打趣,仅这一年,他就比其他同事多了2100元工资。

陈振法说,他见证了壶瓶山植物种类从2004年的2836种增加到2021年的3121种的巨大变化。

出于人尽其才的考虑,2018年,陈振法被调入管理局科研所从事植物研究工作。自此,陈振法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山上度过。潜心的学习与研究,让陈振法成为了壶瓶山植物分布状况的“活地图”。

陈振法感慨,初到顶坪巡护时,黄土裸露,几乎全是低矮灌丛。如今,群山已是层林染绿,飞鸟归林,万类竞发。

“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壶瓶山与湖南的新物种图鉴也在不断扩大。”陈振法介绍,这十年来,随着壶瓶山生态保护力度与科研监测水平的提高,他和他的同事们已先后发现湖南植物新纪录种151种、新种12种、新纪录属10个、新纪录科1个。现在,保护区设有标本储藏室,室内存有43037份动植物标本,这不仅在湖南省各保护区中名列前茅,还被中科院列入“中国植物标本索引”。

苍山披绿,树影婆娑。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及陈振法退休后的打算,他说仍想守在壶瓶山,见证更多新物种的出现。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10/07/119076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