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10月11日讯(通讯员 尹文虎)国庆前夕,省检察院警务部党支部来到石门县,走进省检察院乡村振兴联系点——峡峪河村,走访对口联系的村民家庭,看望驻村工作队队员。短短两天时间,所见所闻让警务部党支部的党员们深深地感受到,在祖国广袤的农村,乡村振兴的繁荣景象。
丰收的味道:瓜果飘香
金秋的峡峪河村,金黄的脐橙漫山遍野,新鲜的花生堆满庭院,处处散发着瓜果淡淡的清香。
“这几年我种了一百多棵脐橙树,大部分已经开始挂果了,按照今年的行情,仅脐橙这一项收入就有两万块咯。”
走进警务部联系户盛志忠家里,盛志忠热情地端出了刚从地里收获的花生招待大家。大家相围而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家小院。
走访团向盛志忠了解其家庭情况,健康、就业、收入、困难等,盛志忠高兴地告诉大家,随着村里脐橙产业路的开通,村民们种植脐橙的积极性上来了,再加上红薯、花生等其他收入,虽然身体有病不能外出务工,但生活总的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家人对幸福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据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功华介绍,峡峪河村的脐橙品质优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制约了销量。今年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扩修了村里的脐橙产业路,解决了交通瓶颈,收购商的大型拖车直接开到村里收购,峡峪河脐橙一下子畅销省内外。同时,工作队3次组织农户200多人参加脐橙种植专业技术培训,科学种植产出90万斤脐橙,仅这一项,全村在原基础上增收45万元。
乡愁的味道:河水甘甜
在峡峪河河堤上,我们碰巧遇见村里文化名人——镇文化站退休干部盛军,他正在看农耕雕塑制作。得知省检察院来,他毛遂自荐,给我们当起了向导,带领大家参观了幸福屋场、同心文化广场。
“七八十年代,这里曾是村民们用水流进行碾谷的水磨坊,留下了我们很多儿时的记忆。现在进行改造后,水动碾谷、水动制作红薯粉的水磨坊,成为我们的网红打卡地”。在红军水磨坊,盛军更是止不住内心的喜悦。
据他介绍,峡峪河村有原北大校长周其凤的命名提词,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近些年,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公益诉讼法律监督不断加强,峡峪河村的生态环境资源越来越好,回家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愁不再是一种回忆,而是一种眷恋,一份牵挂。
劳动的味道:汗水津咸
这次,走访团的党员干部们还与峡峪河村党支部共同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帮助清除村公路两旁的杂草,减少行车安全隐患。大家挥动着镰刀,热火朝天地割砍着路边的杂草,咸津津的汗水从额头顺着脸颊不地流。流进眼睛里,辣辣的;汗水流进嘴里,咸咸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劳动,村公路两旁的杂草基本被清理干净。
劳动中,村支书盛星告诉我们,驻村工作队一直重视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面对今年严重的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时组织村党员干部义务出工,带领村民清理沟渠,铺设管道,为严重缺水的凤凰尖送去60多吨“甘露水”,尽最大努力减少农户损失和解决村民生活用水。
乡情的味道:质朴纯真
走访团的党员干部们即将返程,正当大家准备上车时,却被村里78岁的残疾老人覃葵玉挡在村委门口。
“你们工作队的同志辛苦了,这是我从山里捡的一些板栗,过节了,回家带给小孩尝尝。”她提着一塑料袋的野生板栗忙着往车里塞。
原来,自省检察院工作队驻村以来,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了367户农户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和产业发展问题,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8万元,改善交通、发展产业、建设家园的多项举措,得到广大村民的充分认可,在进村道路扩修建设中,涉及晒坪及土地占用的104户家庭无一人提出补偿要求。
小小的一袋板栗,让大家不禁眼角有些湿润。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尹文虎
编辑:李彩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