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权正在操作植保无人机作业。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王义正 视频 尹煌 刘谢 靖州报道
炎炎夏日,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坳上镇坳上村千亩制种示范基地田里,绿色稻浪上空迎来了“空中访客”。
在张宏权的操作下,一架满载药剂的大型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散开,按照设定好的路线,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进行“飞防”作业,精准喷洒在水稻上,助力水稻增产丰收。
1989年出生的张宏权是靖州县西南农机联合社最年轻的机手之一,但在植保无人机手行业中,却已是十足的“老师傅”。
坳上镇坳上村千亩制种示范基地田。
靖州县是“中国杨梅之乡”,也是水稻制种大县。无论是水稻还是杨梅,如今社会化服务的统防统治,正在靖州农业生产中成为新潮流。
靖州县位于湘西南,县域总面积2210平方公里,总人口 27.55万人,耕地面积27.2万亩,年均粮食总产量13.6万吨,林地面积270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 7.2万亩。
2021年以来,靖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通过建立扶持政策、加强指导培训、强化项目推动、统筹整合资源、创建示范等多措并举,加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能力、规范服务行为、健全服务市场、建立长效机制。
“以往我们工人进行杨梅病虫害防治,每天每人最多只能打药三四亩,而且农忙时还不一定有人。现在有了无人机进行病虫防治,不仅撒药均匀、防治效率高、喷药效果好,而且还能在手机上下单,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成本,用药也更科学,有效促进了杨梅优质高产。”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木洞村村民杨传寿种植了1000多亩杨梅,如今社会化服务让其省心更省钱。
当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
坳上镇木洞村有杨梅8340亩,植保无人机每天每台的飞防作业量大,极大提高了杨梅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
杨梅采果后的三个月是杨梅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也是梅农最忙的时期,植保无人机解放了劳动力,并且通过全自助GPS定位,杜绝了重复喷洒或者漏喷的现象,比人工施药更加高效、安全、节约。
张宏权所在的靖州县西南农机联合社其实并不是一家独立的农机合作社,而是当地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联合体。是当地农业部门进行资源整合,以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产物。
“现在根本忙不过来,我们机手从手机上接单,一个点忙完了直接去下一个地方。”张宏权告诉记者,系统还会根据每个机手所在位置就近派单,极大地节省了成本。
“联合社拥有农机机械设备130台套,拥有教练员、无人机维修师、飞防队长、植保员,工作人员及各农机手、飞手100余人。”靖州县西南农机联合社负责人蒋跃平告诉记者,2014年他们还成立了无人机培训学校,每年可以为湘西地区培训大批植保无人机飞手。
据介绍,靖州县西南农机联合社日作业量达300亩以上,受益农户12000余户,辐射湘、黔、桂、渝四省市。
这么多农机、这么多机手,如何统筹调配,如何实现农情需求与社会化服务的无缝衔接呢?
靖州县数字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指挥控制中心。
靖州县通过打造数字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平台,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优化调度和信息化运用,让社会化服务的效能实现了最大化。
比如,靖州“滴滴农业”靖农通app,农户下载“滴滴农业”靖农通app后,点击靖农通资源申请页面可以发出病虫害防治请求,填写相关信息之后,后台就可以核实情况、确定订单、安排机手在预约时间开展飞防服务。
“我们可以在平台在线看农业操作,确保农业生产规范、安全。服务结束,农户点击确认,平台同步记录数据。”靖州县数字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平台负责人李巧华介绍称,平台同时还推出了服务评价和意见建议反馈机制,采取现场、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畅通评价渠道,丰富“好差评”功能,不断提升靖农通app的服务水平。
通过数字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可以清晰看到每个农机手的相关数据。
2022年靖州县农业农村局制定了《靖州县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在主管部门怀化市农村经营事务中心的专业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加强了社会化服务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靖州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4个,服务面积超过10.32万亩,服务带动小农户13400户。”靖州县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靖州县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动县域农业生产早日实现全面社会化服务。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尹煌 刘谢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