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王薪棋 李青 永州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普及化的问题,但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又突出出来。‘十四五’时期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要好好研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基础的是要保障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确保其“有书读”“读好书”。
中小学生机器人比赛。
近年来,湖南永州市聚焦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决儿童就学中面临的各种困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质培优教师队伍,优化升级农村教学点,把教育办到群众家门口,办到群众心坎上。
主动设题 瞄准群众需求
为了解决好“家门口上好学”的问题,永州市在“学位”建设上主动作为,优先保障投入。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4.14亿元,新增学位24609个,提质改造农村教学点402所。截至目前,全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6512个,消除普通高中大班1042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实现清零,优质均衡的学位体系逐步形成。
向日葵工程课程。
教育需要质量说话。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全市推进集团化办学,强校“牵手”弱校,城区学校帮乡村学校。将农村教学点纳入乡镇中心校管理体系,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进度“三统一”,作息时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三同步”;教学业务师徒结对“传帮带”,每个农村教学点安排一所城区优质学校和一所乡镇中心学校结对帮扶,每个农村教学点教师安排一名城区名优教师“一对一”帮扶襄助。如今,集团化教学资源线上线下共建共享,城乡学校成了发展共同体,共奔“提质升级”路。
楚怡杯职业教育比赛。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是关键。在教师人才队伍培养方面,永州市引育并举,通过在高等师范学院统招、委培、引进等途径,累计补充教师3万人;教师轮岗,将农村教学点教师编制放在城区学校或乡镇中心校,周期考核优秀可到城区学校任教;支教走教,选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到农村教学点支教帮扶。目前,共培育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798名,名校长37名,成立名师工作室20个。
勇于破题 聚焦改革实践
“孩子将要去哪里上学?”在永州,刚听到部分农村教学点要撤点并校的消息,很多群众忐忑不安。
为了让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永州市教育部门大量实地调研,结合人口分布、交通资源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一校一策动态调整不搞“一刀切”——对已停止招生或无法连续招生、距离中心小学或片区完小五公里以内的教学点“暂时停办”,视生源增加情况适时恢复;有多个教学点,办学规模较小,教学点之间距离在两公里以内,协商保留位置居中、条件较好的学校,其他予以合并;对学生数超过100人的教学点,按照“群众自愿、程序合法”的原则,整合周边教学点,改办成完小。
“群众不愿意不停办,工作不到位不停办”,一套“组合拳”后,永州市1150个教学点优化整合为505个,停办的教学点也被适时改建成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从而创办留守儿童之家236个,增加公办幼儿园63所,学位5000余个。
双减后,新田县双碧小学孩子们在做游戏。
2021年,“双减”政策出炉,如何结合实际抓落实?
永州市教育部门把落实“双减”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一方面推进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政策落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加强校内主阵地建设,创新开展“三设计三推进”减负提质活动。课堂教学“高效提质”、作业管理“减量增质”、课后服务“有声有色”,作业辅导与发展特长、兴趣小组与社团组织、提高质量与有效减负“三结合”,赢得广大师生、家长拍手称赞。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等11项教育部监测指标以及课后服务覆盖率均达到100%。
全力解题 消除后顾之忧
改造完善农村教学点校舍、食堂、厕所、运动、体艺、图书等办学功能设施;提质升级小食堂、小澡堂、小活动室、小阅览室、小菜园“五小工程”……“穿衣戴帽”后,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
办学设施改进了,但停办合并后部分学生就读路途远,孩子上学交通十分不便。为解决此问题,永州市有关部门决定对所有行政村开通校车,各乡镇开通农村公交,对因农村教学点停办合并,改乘校车上下学的学生增加的乘车费用,财政补助一部分、学校公用经费资助一部分、社会捐赠帮扶一部分,充分保障“家门口上好学”。
教学点优化提质改造。
对于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资助政策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确保在“去读书”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截至目前,永州市每个县市区均设立了暖阳学校,3400余名孤儿学生学习生活得到保障。
与此同时,推进城乡网络联校建设,提升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水平,全市所有农村教学点实现互联网、“班班通”全覆盖,建成网络联校378个,搭建优质学校与农村教学点“同步课堂”“专递课堂”,让农村孩子同步享受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打通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来源:红网
作者:王薪棋 李青
编辑:王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