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奔向乡村的“诗和远方”——靖州打造美丽乡村样板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青青 刘杰华 何嫘 编辑:江雪 2022-10-20 09:13:19
时刻新闻
—分享—

美丽乡村,产业兴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和村围绕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水果产业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之路,积极打造魅力乡村,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使当地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旅游打卡地。 陈俊名 摄

农历四月初八,各地游客齐聚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岩脚侗寨,喝拦门酒、尝侗家油茶黑米饭、观看芦笙舞表演,参加摸鱼、捉鸡等民俗活动,大家尽情欢度“四八姑娘节”。 陈俊名 摄

巍巍飞山耸立,悠悠渠水流淌。2000余里绿水青山旁,干栏民居点缀其间,27万苗侗人民安居乐业。

近年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努力打造高颜值田园村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整体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开创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互促互进的新路子。

秋高气爽,走马村村寨寨,喜看蝶变新颜。乡村变美了、生活更好了,清爽美丽、宜居宜业的绿色靖州生动阐释着:家乡,就是最美的“诗和远方”。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小村庄里怡然自得

走进靖州甘棠镇平原村黄元连的小院,院内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排盆景植物长得十分茂盛,富贵竹绿叶幽幽,三角梅红花盛开,惹人喜爱。

傍晚,黄元连会来到村民的娱乐中心——渠水边的漩潭廊亭,吹吹河风,望着远山与大家聊聊家常。

“去城里儿子家待不了半天就要跑回来,家里住着那真的就是一种享受。”聊起村里的环境,黄元连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

徜徉在村头小公园,树木高低错落,健身器材有序摆放,沿河的步道一路古树参天,就地取材的鹅卵石铺就起围墙和栏杆,紫红的小花点缀其间,行走在此,好不惬意。而几年前,这里还是杂乱的菜地,常年杂草丛生。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平原村拆除破旧房屋,建设小公园、小凉亭,垃圾有人管,污水有处理,小村庄一点点变了模样。

平原村的美丽蝶变,仅是该县乡村焕发崭新气象的缩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田连钊表示,全县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

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和“六无一全”工作目标和要求,2022年,该县投入整合资金4657万元,推进124个行政村村容村貌提升,有效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卫生环境,并形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扩面成片的美好景象。成功创建省级精品乡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

微整治,月评比,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渠水行至靖州北部的太阳坪乡贯堡渡村,从渡口沿码头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整洁干净的老街,街旁民居屋前屋后清清爽爽。路上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用竹篱笆围起的菜地,现代水冲式厕所,以及点缀其间的特色小景观,都让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小村庄显得古朴而雅致。

“小程,你看,我家卫生保持得好吧。”村民曾庆国手持着扫帚,热情地跟驻村的湖南省人社厅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程向阳打招呼。

今年,贯堡渡村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月评比制度,由乡村振兴工作队、乡镇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各团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卫生评比小组每月逐户到村民家中检查,对照评分表,从民居整体形象、卫生整洁度、垃圾分类情况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评比分四个等级,并及时在村红黑榜上进行公布。

卫生公开晒出来,营造了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持续推动村庄面貌大改观。一个细节可体现,村里别出心裁,主动变废为宝,废水泥管改作花盆,不要了的竹竿截成小节做竹篱笆,废弃木根上油漆,做成小凳子别致又实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分靠人管,七分靠自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忆钢说,靖州注重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微整治”,按照“自愿、自主、自治”的原则,不断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内生动力。

抓关键,兴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游客又回来了,村民们特别开心。”靖州寨牙乡岩脚村,一派青山拥翠、溪水潺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村党支部书记杨顺现难掩内心欣喜。

岩脚侗寨是靖州精心打造的3A级旅游景区,曾经风光一时,但由于管理上的不足,逐渐“门前冷落鞍马稀”。针对“人居环境体验差”的症结,该村推行人居环境“微整治”提升行动。“村里统一规划,乡亲们一起动手,改水改厕,整修庭院,家家户户告别了脏、乱、差。”杨顺现说,“今年来,全村吸引游客12.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万元。”

“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加速汇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靖州乡村振兴局局长姚春明欣喜地说,随着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加快推进,村庄就像一块大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返乡创业、就业。全县一个个乡村环境美、人气旺、产业兴,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在太阳坪乡贯堡渡村,曾经先后涌现两个全国劳模,该村建立怀化市第一个村级村史馆,记录了村里昔日的荣光,如今激励着村民在新时代建功立业。该村因地制宜发展起中药材、肉牛养殖等乡村振兴产业,并统一用“贯堡藏珑”品牌对外销售。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

产业兴旺,乡亲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渠阳镇官团村,金黄的稻田连成片,收割机来回穿梭跑得欢,而村民张名君却悠闲地等在田埂上当起了“甩手掌柜”。今年,官团村推行“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改革,356国道沿线4160亩连片良田和1200亩水果林地,全部流转到“铺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合体”,整合成了“一块田”,村民摇身一变成“股民”,产业发展连成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靖州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根据资源禀赋,建立了“产业链接一批、企业链接一批、园区链接一批、资源链接一批、电商链接一批”的村集体经济五大链接模式,形成了一窖茯苓、一颗杨梅、一个核桃、一根竹子、一粒种子、一头生猪“六个一”特色产业和中药材产业的“6+1”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各类要素加速汇集,乡村成了干事创业的热土。元贞凤冲村原是一个较为偏远落后的村落。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发动能人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方式,筹资50万元新建两条筷胚生产线,为辰铭竹业、康尔竹材等园区企业提供筷胚、竹片等前端产品,村集体年增加纯收入5万元以上。

小小二维码,作用却不小,赋能乡村大治理

小桥流水、千年古井、古民居错落有致,在被誉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的靖州渠阳镇铺口便民服务中心林源村,今年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团寨里家家户户门口都贴有一张二维码。

“有了这个二维码,我在家里就可以申请低保和就业登记了,还可了解其他的惠民政策,方便得很。”村民吴道明开心地介绍,“还可以打开‘积分超市’小程序,用搞好卫生、做好事等行为来申请加积分和兑换积分超市商品呢。”

今年来,靖州依托钉钉系统开发“一码通管”新平台,率先在铺口便民服务中心试行“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技术为导向、信息化平台为承载力,推行“一码通管”治理模式,构建了农村共建、共管、共享的新格局,为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通过这一张张二维码,实现了干群资源“码”上整合,效能建设“码”上推进,环境卫生“码”上评比,文明新风“码”上弘扬,“美丽庭院”“示范村寨”评选线上线下融合互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软件”“硬件”同步强化。靖州不仅在硬件上扮靓乡村景观,还在软件上建立健全民生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靖州的团寨里,遇到矛盾纠纷有调解工作室;小孩放学后有“四点半课堂”;村民办理事项基本不出村;和城里一样,村委会便民中心电子屏上还插播“用工信息”,办事大厅和城市社区的“一站式”办公没什么两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青青 刘杰华 何嫘

编辑:江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