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娄星区:“和美乡村” 托起“幸福生活”

来源:娄星融媒 作者:文:刘艳琼供图: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肖慧 2022-10-24 17:18:14
时刻新闻
—分享—

深秋时节,行走在娄星乡村,一处处如画美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印证着“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改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从美丽屋场到文明乡村,从特色产业到文旅融合,从点上先突破到布局全域化,娄星区打造一村一面孔、千村千模样,一个个乡村扮美了“面子”,厚实了“里子”,朝着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转变。10月14日,娄星区入围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图片

(娄星区的美丽乡村)


彰显特色, 留住山水乡愁

秋高气爽,走进蛇形山镇新杉木村,一砖一瓦显乡韵,草木田溪皆风景。以田园风光为画布,以红色文化着色彩,隐于村居中的赤典湾屋场,八位地下党员义无反顾投身党的革命事业,浴血奋战的故事,为新杉木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添上了一道红色风景线。

“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位地下党员,我从小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这份红色精神应该传承下去。”赤典湾屋场理事会理事长胡哲辉指着红色文化墙上父亲胡丁煌的照片说道。

甘于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先辈一直延续到了如今的新杉木村人身上。听闻村里要建美丽屋场,村民们主动提出以八位地下党员的革命故事,打造独属于新杉木村的“红色文化”。

自己的屋场自己建。今年3月,确定了屋场建设基调和思路后,胡哲辉主动带头出资10000元,同时,村干部和理事会挨家挨户发倡议书,发挥屋场党员、五老人员带头作用,带动村民共同出资出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共筹资190000元,用于屋场的建设、奖补和红色文化的打造;筹工200个,参与屋场的修建工作;发动志愿者120人,负责屋场的日常环境整治。

“我出不了多少钱,就只有多出力了,这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也是让我们的后代都记住自己身上是流着革命的血液的。”现年70岁的胡国卫主动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负责卫生清扫,就为了实实在在为屋场建设出一份力。

彭分配是赤典湾屋场党小组组长,她的家正处于屋场建设区域。今年5月,她主动将自家用来堆放杂物的空心房拆除,利用村里提供的2000块砖和沙石,自己出工出力,将空心房改造成了花园式菜园。“现在已经把土地平整好了,接下来就是种下冬季蔬菜,既美观又实用。”彭分配已经把菜园安排妥当。


图片

(村民们在美丽屋场的幸福生活)


目前,新杉木村已建设三个美丽屋场。其中古塘屋场于2021年12月通过验收,正在连片建设的赤典湾屋场和深塘屋场,将于今年11月中旬验收。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建设“美丽屋场”的进程中,娄星区坚持突出规划引领,推行“三干五零”(干部带头干、群众自愿干、干群一起干,取得工程建设零利润、占用土地零补偿、出工出力零报酬、优化环境零阻工、群众满意零上访)工作法,实行“五点”筹资,即公共财政投一点、项目资金争取一点、属地企业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乡贤捐助一点;推行“五子”共建,即“划好圈子”,确定美丽屋场建设点;“统一调子”,统一村民思想,自愿筹工筹劳;“选好班子”,发动乡贤、志愿者成立工作班子;“明确路子”,确定建设思路,不搞大拆大建,留住乡愁;“甩开膀子”,制定作战图,明确完成时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示范乡村。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2个、美丽屋场158个。

“五小设施”,打造宜居环境

乡村面貌变美了,如何守住这份“美”?

乡村之美,首要是“净”。建设“和美乡村”,娄星区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农村改厕、村庄清洁行动,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走进万宝镇槐柳村,屋舍雅致、道路整洁、绿树成荫……这如诗如画般的乡村,透露着自然的韵味。

在村民刘海清家,屋前的小菜园里整齐划一,栽种有包菜、花菜、橄榄球、葱蒜等各式蔬菜,以前散养的鸡鸭也住上了栅栏围成的圈舍,正安逸的晒着太阳。

“你别看现在房前屋后这么干净,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刘海清说,以前鸡鸭散养,整天乱吃乱拉,院子满地都是鸡屎鸭粪,臭气熏天不说,在院里散个步都迈不开脚。“现在可不一样了,鸡圈盖好之后,鸡鸭过得‘舒服’,人也住得惬意!”刘海清乐呵呵地说。

改变,还得从村里成为“五小设施”建设示范点说起。

作为娄星区7个整村推进小鸡圈、小菜园、小沟渠、小杂房、小型垃圾中转站等“五小设施”示范建设试点村之一,槐柳村首先从转变村民的传统观念做起。村干部们轮流上门走访,宣传动员,召开屋场会答疑解惑,一一做实群众工作。

在干部们的宣传发动下,去年10月,刘海清将自己门前的小土坎填平修整,用村里提供的红砖、水泥建了一个九宫小菜园,屋旁废弃的土地也去除杂草,建起了干燥又宽敞的圈舍。

“村委会筹资24万元购买红砖、水泥、沙子等材料,免费送给村民,村民自己出工,村里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仅3个月时间,全村80%的村民家门口都建成了‘花园式’小菜园。2021年,我们村被评为‘湖南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村爱卫专干刘喜鹏说。


图片

(已经建好的“五小设施”)


建设“和美乡村”,娄星区坚持从紧贴老百姓期待的“里子”工程起步,接续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近三年来,累计拆除“空心房” 54.68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厕改”2.91万座,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4%以上,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回收、市处理”垃圾治理新模式,147个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100%覆盖,6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娄星区连续三年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

如今,走进当下的娄星乡村,移步换景,一个个村庄正在绿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水润乡村,构建文旅业态

登上洪家大山,放眼远眺,悠悠高灯河如玉带蜿蜒流淌,呈现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壮美画卷。奔流而下的河水,正为娄星文旅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原动力。


图片

(穿城而过的高灯河)


作为涟水一级支流、湘江二级支流,高灯河曾因河流落差大、防洪能力偏低,沿河两岸河岸坍塌、部分农田被毁,让流域内群众怨声载道,对彻底整治河道水系的呼声很大。

“原来的高灯河是出了名的危险水域,雨水多的时候,上万亩农田一到汛期总会遭几次灾。”杉山镇花溪村65岁的村民李培亮回忆起当年的高灯河,苦不堪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兴、乡村兴。

2019年11月开始,娄星区以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为契机,全力推进河道清障工程、岸坡整治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景观人文建设工程等八项工程,构建以水系美为基础、以生态美为保障、以产业美为支撑、以乡村美为目标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带。很快,上游的矿场关停了,堵塞的河道疏通了,坍塌的护坡修好了,两岸的公路硬化了,亲水步道、主题园区、美丽屋场,一步一景,景景动人,游客慕名而来,在外打工的村民闻讯而归。

曾经深受其苦的李培亮也在高灯河畔办起火红的事业——他花2万元添置了一套唱歌设备,用来接待游客,生意还不错。“节假日和周末生意好些,最多一天有500多元收入。”李培亮说,他还把家里的两亩地租给生态农业企业,当起了“包租公”。

依托高灯河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娄星区推进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村特色产业格局,壮大乡村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高灯河仿佛一条长藤结了“瓜”,40多个产业基地、合作社在沿线齐头并进,农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农业产值增加5000万元以上,利润增加上千万元。沿线打造的花溪谷玫瑰基地、智慧农业产业园、紫云轩度假村为代表的文旅景点及休闲农庄,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近30000人次,产值增加1000万元。高灯河流域以水串景,风光旖旎,村民沿岸依水兴业,笑靥如花,勾勒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旺人和”的生态美卷。


来源:娄星融媒

作者:文:刘艳琼供图: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肖慧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