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用笔尖写出人生百味,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讲好湖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11月8日,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76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湖南19件新闻作品获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为了探寻新闻精品创作背后,震撼人心的奋进力量,即日起,红网特别推出第32届中国新闻奖湖南获奖作品系列综述——中国新闻奖背后的故事,展现湖南主流媒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履行职责使命的鲜活实践。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王嫣 陈珉颖 实习生 杨怡晴 长沙报道
新媒体时代,如何写好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媒体湘军融合向前,闯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打造了一批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新闻作品。
从湖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村村响大喇叭》栏目,到湖南日报发布的《H5丨手机里的小康生活》,再到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上线的“湘农荟”,长沙晚报社《融入数字经济,拓展传媒产业空间》……在这些湖南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中,无不展现了新闻湘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转改”,深化媒体融合,加强内容创新和平台建设,壮大主流舆论。
《村村响大喇叭》把党的声音通过乡村大喇叭送到田间地头。
创新共融 不断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新闻怎样“声”入人心,2020年初,湖南广播电视台将视角瞄准乡村,以新时期宣传工作和传播对象的需求为抓手推出《村村响大喇叭》栏目,用一种创新的节目方式为推进乡村振兴。
在每个工作日的7:30-8:00、12:00-12:30,栏目通过湖南电台潇湘之声及覆盖全省101个县、1740个乡镇、27421个村级广播室的40 多万只大喇叭播出,把党的声音通过乡村大喇叭送到田间地头。
节目独树一帜,内容丰富,不仅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广播内容服务基层农村,还制作成《快查收,湖南开出新冠防控中药预防方!》等微信融媒体产品、将《你晓得啵咯》《反电诈·护万家》等众多子栏目的精彩稿件进行新媒体传播。
与此同时,栏目组响应各地村村响大喇叭播出需求,部分应急和科普内容被二次剪辑成短音频,供各地滚动播出,不断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湖南日报》推出的融合报道作品《H5丨手机里的小康生活》。
创新表达方式,让新闻直抵人心。
湖南日报社发布的《H5丨手机里的小康生活》以“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孙子朱小红为主人公,讲述了他的小康故事。区别与以往同类作品,该H5作品让朱小红以用户和采访对象的双重身份,深度参与内容生产,产品素材绝大部分来源于用户本人的手机原始素材。
创作团队用“手机”作为与用户互动的虚拟载体,产品模拟手机形态来呈现朱小红的“小康”生活。设计了“微信”“地图”“相册”“相机”“支付宝”等8个最常见的APP图标,通过朱小红的生活视角,嵌入相关联的6个短视频,并融入了大量的互联网元素,如直播页面、微信视频聊天、朋友圈留言等,以此让用户产生高度的代入感、共情感与亲切感。
湖南主流公益助农平台“乡农荟”,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渠引水、创新赋能。
跨界融合 不断扩大传播深度和广度
跨界融合,让传播的张力更深、更广。
红网依托融媒体宣传体系、大数据分析系统、云直播互动技术,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以“湘农荟”助农公益平台,构筑起全新的农业产业生态。
如何让平台建设更人性化,足够“吸睛”,团队成员下足功夫。红网传媒设计主管、湘农荟设计总监杨靖舟介绍,团队成员尝试使用多样化的视觉语言,使用扁平化风格,融合插画、手绘、摄影等多种元素,着力打造多样的视觉影像与地方特色标识。以贴近前沿、贴近实际的设计思路构建湖湘大地的优美壮阔,绘制现代乡村的靓丽风景线,展现湖湘各地丰富多样的农业文化与优质的农业产品,塑造”好吃、好看、好玩”的宣传与营销模式。
同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双向联动的优势,挖掘厚重与创意并存的湖湘文化宝藏,也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打造了多个优秀视觉传播案例,兼具新闻实时效应与平面设计艺术感。
上线至今,“湘农荟”先后在湘西保靖、怀化会同、怀化靖州等湖南各县区市和中国中部农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活动中开展50余场次助农直播,累计实现观看总点击量超21.8亿人次,提供农业供需信息62000余条,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关联销售超22.8亿元。
今年8月,“湘农荟”升级为“乡农荟”,进一步完成多功能融合,可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渠引水、创新赋能。湖南红网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湘农荟平台负责人喻健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实干实绩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以专业平台为农业农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而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坐上火车去老挝》节目组克服疫情等重重困难,通过与老挝国家电视台、国铁集团老挝公司等单位合作,实现了跨国采访。节目充分运用现场报道、新闻特写、三维动画、海采、MV、评论等多样形式,编排精巧、制作精良,在中老铁路建设方和运营方、老挝各大中国商会、老挝媒体等群体中得到广泛好评。
在长沙晚报社《融入数字经济,拓展传媒产业空间》作品中,作者结合媒体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从内容创意的内生机制、科技创新的外在驱动、智能治理的核心竞争力、业态融合的“杀手锏”四个方面,探讨传媒产业融入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作者理论联系实际,以长沙晚报“原创+科创”融合发展战略为例,提出“六个抓住”的具体解决方案,为其他媒体融入数字经济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王嫣 陈珉颖 杨怡晴
编辑:王凌轩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