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诊断标准下调 湖南新增700万高血压患者?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阳乐 编辑:宋芳 2022-11-15 08:50:54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发布,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据了解,在我省,血压在130/80mmHg-140/90mmHg之间的人数约达700万人。看到消息,一些血压曾经处于“边缘地带”的市民难免紧张起来——“一夜之间我怎么就成了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开始服用降压药呢?”就此,记者采访了参与制定《指南》的湖南省高血压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袁洪教授。

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何下调?

在我国,高血压不仅是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的首要且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袁洪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我省每年因高血压致死的人数接近14万人,约占每年死亡总人数3成;因高血压引起中风、心肌梗死的人数每年也有14-15万人。

袁洪介绍,中国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如何基于临床研究和卫生经济学评估积累的证据,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经历了从1977年提出的160/95mmHg,到1997年提出的140/90mmHg,再到如今的130/80mmHg三个阶段。

“诊断标准的下调,核心要义是让更多人关注自身血压,更加重视血压的管理和防治,从而将心脑血管疾病防线前移。”袁洪透露,高血压的现患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在我省,血压在130/80mmHg-140/90mmHg之间的人数约达700万人,这些过去被认为是“正常高值”人群一旦被确诊,得以追踪检测和长期管理,将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但从防控策略上看,这些人未来如何评价与管理,仍然值得探索。”袁洪说。

“新增的”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马上服药?

《指南》推荐,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为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2级高血压。《指南》认为,将患者分级有助于简化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分层且满足指定启动降压治疗决策的需要。

袁洪介绍,针对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如吸烟、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肥胖等)的患者而言,把诊断标准降低,给予尽早精准的干预和治疗,能够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对于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的普通人、初发高血压患者,多数建议采用改变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治疗方案。

“标准下调后,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变成了高血压患者。其实,多数人不需要吃药,可通过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使血压恢复到理想范围。我们一般称120/80mmHg以下才为理想血压。”袁洪解释。

如何进行高血压管理?

“我省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并不理想。”袁洪介绍,我省血压超过140/90mmHg的人接近1400万,建档在管人数仅450万。而在这450万人群当中,血压控制达标率仅28%。

那么,如何进行高血压管理呢?新版指南推荐,高血压的诊断,可依据诊室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如有条件优先选择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管理,建议首选家庭血压监测;若条件不允许,建议根据诊室血压测量结合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管理。

家庭血压监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1到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2次血压读数的差值大于10毫米汞柱,则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读数平均值;测量血压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在每次测量之前,安静休息3到5分钟。

推荐早上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建议晚上在晚餐前测量血压,条件不允许时,建议在睡前1小时内测量。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连续3天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建议每周进行1到2天的家庭血压监测。推荐成人采用经过标准化方案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

“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来说,高血压是完全可以控制住的。”袁洪建议,市民要定期体检,了解自己身体状况。提高对于高血压病的认识,遵循医嘱进行合理规范管理、精准记录血压,并定期随诊,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争取达到有效控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阳乐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