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伍孝雄 段和平 记者 王义正 实习生 刘若蓉 祁阳报道
“我们学校有宽敞的教学楼、标准化食堂、塑胶运动场,还有图书室、实验室、音体美教室,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干净整洁,在这里学习真的很开心很快乐……”说起学校近几年发生的变化,祁阳市进宝塘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唐俊莉满脸自豪。
近来,祁阳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坚持推、优、抓、强“四字诀”工作思路,力推教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推建设,优化办学条件。督促市教育局摸清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底数,先后出台祁阳市《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规划(2021-2025年)》《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针对每所学校实际补短板、强优势、促发展。仅2022年,投入3490万元,实施大村甸镇中学等10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1830万元,完成八宝镇龙华完小等60所薄弱学校维修改造与能力提升建设;投入241万元,完成茅竹镇育华教学点等12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提质改造;投入646万元,实施七里桥镇文家冲完小等12所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投入750万元,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等重点部位安防设备联网建设,夯实乡村教育发展基础。如今,一大批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中小学校成为广袤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优师资,提升育人水平。坚持20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按班师比1:1.7的标准,足额核定编制和配备教师,仅2022年就补充乡村教师240人,招录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90人。年内实施国培、省培和市县培训106项,在全省率先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受训干部教师6000余人次。组织“向90后乡村教师麻小娟同志学习”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开辟“身边的师德模范”专栏推介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近年来50余名乡村教师被评为永州市、祁阳市“最可爱乡村教师”“师德标兵”。实施“四名”工程,2018年来为乡村学校培育“优秀教师”“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100余人。落实每人每月100-850元不等的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每人每月1000-1500元不等的特别偏远学校教师津贴、每人每月200-500元不等的乡镇学校工作补贴、每人每月100元的特岗教师津贴,评先评优晋级向农村学校倾斜,确保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同时,通过结对帮扶、集团化办学等办法,整体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抓资助,落实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学生资助和控辍保学各项政策。2022年春季学期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和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6081.7万元,惠及学生3.7万人次;募集发放社会助学金419万元,奖励、资助师生2645人次,实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全面摸排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到校就读情况,将3-16周岁学生全部纳入帮扶对象,建立村干部、驻村教师、学生监护人“三帮一”控辍保学工作台账,组织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2022年累计劝返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65人,为169名无法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全市14270名脱贫户等五类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失学、辍学。
强职教,服务产业发展。着力办好祁阳市职业中专和湘南旅游学校,服务市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构建专业与产业、教室与车间、育人与育才“三合一”育人模式,每年为祁阳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轻纺制鞋、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3400余名,为学生家庭增收近2亿元。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对接种植、养殖、电商、建筑、服务业等产业发展需求,2018年来开展就业、创业等培训236场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3.1万余人、新型职业农民4100余人、农村主播455人、酒店管理等服务业人才3000余人,培育扶持电商企业57个、淘宝店家512个,培养“农民大学生”692人,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1年度,该市职业教育“三合一”育人模式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扛牢政治责任,加强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凝聚合力办好高质量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驻祁阳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伍孝雄 段和平 王义正 刘若蓉
编辑:秦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