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益阳:做“加减乘除”文章 显财源建设实效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周怡琳 2022-11-24 08:55:19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以来,益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财源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基础工程,瞄准全省“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坚决顶住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按照“培新财源、过紧日子、扶大项目、创好环境”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财源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广辟财源,勤于做好财税收入“加法”

益阳市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培植财源、增加财税收入作为财源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管行业,协管税收,抓产业,抓财源建设”的理念。前三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64%,全年地方收入总量有望首次突破100亿元。

壮大骨干税源企业。认真落实《益阳市骨干税源企业税收上台阶实施方案》,着力筑牢骨干税源,培育后续财源。财政、税务等部门协同合作,深化综合治税,提升骨干税源企业税收贡献度。艾华、金博碳素、奥士康等制造业龙头企业缴纳的地方税收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金博碳素前三季度实现税收2.32亿元,增幅达275.75%,带动全市碳基材料产业快速发展,预计金博体系全年税收将超5亿元。前三季度,全市年纳税额超2000万元的重点税源企业共入库地方税收21.7亿元,增长3.33%。

聚集产业园区效应。出台《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构建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产业园”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产业园区吸引了30余家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企业。科力远电池、艾迪奥电子、软智科技、超频三科技、信维通讯、伦丰电子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形成了电子整机产品、电子元器件、线路板等比较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前三季度,全市九大省级以上园区上缴税金60.24亿元,亩均税收8万元,同比提升1.25万元。

深度挖掘增收潜力。突出抓好房地产项目土地增值税、重点建设项目、烟酒行业、成品油零售业、股权转让、车船税委托代征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税。前三季度,综合治税领域税收增加10.56亿元。出台《关于促进市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同时严格落实《益阳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这些举措,使房地产业前三季度增加税收4.13亿元。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本市丰富的河道砂石资源,做大收入盘子。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统一经营管理方式下河道砂石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指定市属和区(县、市)属国有企业采取合作经营方式,成立合资经营主体,统一负责市域内河道砂石资源采挖。2019年到2022年10月,全市累计实现砂石经营总收入26.66亿元,上交省、市、县三级河道砂石资源费14.18亿元,实现税收6.23亿元。桃江县推出板岩矿采矿权拍卖,成功出让两宗采矿权,取得采矿权出让收入6.69亿元。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建设资江梯级电站,柘溪、东坪、株溪口、马迹塘、修山等电站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税收1.6亿元。同时,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底实现税收2.4亿元。

大力提升工作氛围。市、县、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部署调度,部门全员参与。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抽调专人,成立专班,分类推进财源建设。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企业、优质产品、纳税大户。南县电视台开辟“财源建设大家谈”专栏,谈思路、讲措施、比成效,人人关注财源建设、个个参与财源建设。全市形成了全面开花抓财源建设的新局面。

勒紧腰带,勇于做好一般支出“减法”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节省出更多的资金支持“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和产业发展。2022年,在一般性支出压减5%、“三公经费”下降6.7%的情况下,市级财政统筹安排的各类产业资金达1.42亿元,较上年增长35%以上。

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大预算管理和财经纪律的刚性约束,坚持无预算不支出,有预算节约办事,尽量不新开支出口子,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一律不新增安排。从2019年起,市级一般性支出连续4年压减,“三公经费”累计压减2148.37万元,压减幅度达28.8%。

严审政府投资。从严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审批,严格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对区(县、市)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15个项目进行了全面资金来源审核。前三季度,完成政府性投资项目评审167个,核减金额3.37亿元,核减率达19.91%。严禁通过新增政府隐形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目前全市政府性债务基本平稳可控。

严管政府资产。开展清查处置闲置国有资产专项行动,共处置土地9.12万平方米。对长期低效运转、闲置以及超标准配置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采取拍卖、出租等措施盘活变现,前三季度累计处置资产137批,总计1.3亿元,实现税收0.2亿元。清查闲置办公用房共计8208平方米,通过调整优化,有效缓解全市办公用房紧张局面,节省了财政支出。

紧盯“大特优”,善于做好产业项目“乘法”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和重要产业、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紧紧盯住“大项目、特色项目、优势项目”,提振信心、带动一方、稳住预期。

狠抓大产业项目。前三季度,全市“千百十”重点产业项目共完成投资278.38亿元,预计年内可带动实现税收10.76亿元。已动工建设的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长安益阳电厂三期、金塘冲水库3个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仅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长安益阳电厂三期两个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将分别实现税收2亿元、8亿元以上。

扶持特色产业项目。出台《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年初预算统筹安排8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先进制造业的政策落实。同时,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落实《益阳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科技创新税收增量奖补实施办法(试行)》政策,提高特色产业发展的“含金量”。

助推优势产业项目。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扎实推进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文旅体康五大千亿级产业加快发展。19个“省五个100”项目,43个“市六个10”项目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深圳高登线路板、莱通光学镜头、沅江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园、华曙高科配套高分子材料、伟源科技新能源汽车配件制造研发生产基地等131个产业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信维5G产业园MLCC、中国“碳谷”等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建成后预计每年新增税收15亿元以上。

创造好环境,敢于做好扫清障碍“除法”

努力铲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绊脚石”,营造宽松便捷的政策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财源工程“路面宽、走得稳”。

消除财政体制壁垒。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区财政关系,理顺财税征管机制体制,建立培植财源激励机制,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升财税收入规模。规范统一中心城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防止本地区非正常竞争。对重大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对区级新引进项目地方税收年综合纳税额超过1000万元的,在一定年限内市级将不超市级实得财力部分奖励给项目所在区。

破除营商环境坚冰。市县乡村四级落实“无差别全科受理”综合便民便企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成功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申报圈。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联系机制、帮扶机制,开辟市级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明确专人全程代办行政审批事项,部门业务办理事项时限大幅提速,赢得了企业、群众的一致好评。共下放各类权限151项到园区,推动“园区事园区办、园区事园区结”。全面推行涉企柔性执法,制定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行政强制措施“四张清单”,通过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手段,对企业轻微违法行为进行柔性监管。益阳市市场监管局柔性执法的典型经验被《人民日报》推介。

解除企业发展难题。全面落实新一轮减税降费等涉企优惠政策,全年预计退减缓免税费32亿元以上。修订完善《益阳市本级政府性资金和政府部门代管资金存放管理实施办法》,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总量,金融贷款余额增速连续17个月排名全省第1位,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推动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专项行动常态化,倾心尽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年以来,收集的问题解决率达91%。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周怡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