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省际边界线,共富进行时。湖南,与6个省(市)相邻,八千里省际边界线,勾勒出中国独有的“美人头”。处在两省交界的地区,始终让人牵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红网时刻新闻特别推出《我们生活在两省边界》,聚焦湖南最边最远地区,记录这些年“邻居变兄弟”的动人场景和“同走共富路”的新时代风景。
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高桥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塘村交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黎鑫 郭薇灿 赵曼 徐士洁 肖依诺 邵阳报道
初秋的高桥村,清晨有些微凉,太阳刚刚从地平线探出头,阳光穿过薄雾,铺洒在绿色的百香果藤蔓上。
覃玉军和家人们早已在果园里忙活,采摘着成熟的百香果,一旁的果子堆满了好几筐。
高桥村,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尽头,湖南省际线西南边凸进广西小缺口处。一处高耸的门楼划分着两省的界限,门的这边是湖南省高桥村,那边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塘村。
一辈子生活在这大山之中的覃玉军,今年52岁,以种植百合和生姜为生。尽管并不富裕,但靠着勤劳与肯干,日子过得也还踏实。他总说,“我们是农民,要幸福就得靠双手来奋斗。”
今年,他的努力就让幸福敲了门。不过,这事儿还得从高桥村村支书张念碧说起。
高桥村多山地而少耕地,地势陡峭,群山环绕。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如何让这个地处偏远的边界小村,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张念碧动了脑筋。
“百香果在广西已种植多年,且非常红火。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广西很相似,如果种植成功,或许可以让村民拥抱新生活。”张念碧说。
覃玉军拉上兄弟覃玉福,从广西引进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
于是,村支两委干部们开始忙碌起了新计划,他们通过在广西实地考察,并请专家到高桥村勘测,最后决定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种植”的模式,流转300亩土地种植百香果。“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销路,还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张念碧说。
抓住机遇,覃玉军拉上兄弟覃玉福,成了这个新计划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年年初,他们从广西引进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苗儿,承包种植了20亩。通过半年多的辛勤劳动,在初秋时节,迎来了丰收。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采摘了十几批,预计可一直采收到12月。”看着一个个挂在藤蔓上像小灯笼似的果子,覃玉军笑得合不拢嘴。
覃玉军夫妇采摘百香果。
高桥村优越的气候环境孕育出独具风味的百香果,也吸引了广西商人到现场进行收购。
中午,刚刚从果园采摘完回来的覃氏兄弟,顾不上吃饭,又赶紧忙着将果子分大小装箱。
10多分钟后,覃玉军家门口响起“滴滴”的喇叭声,一辆挂着“桂H”牌照的汽车如约而至。
“总共就6公里路,分分钟跨省哇。”果商笑着说。采多少收多少,称重、装箱、打包,一套操作行云流水。当手机响起“支付宝到账9940元”时,两兄弟辛勤种植的黄金百香果变成了致富的黄金果。
据了解,目前覃氏兄弟靠百香果已收获了7万元,预计今年能达到20多万。尝到了“甜头”的覃玉军充满干劲,他说,明年不仅要扩大种植,还要带领其他村民一起致富。
看着琳琅满目的百香果,覃玉军的老婆笑得格外开心。
看着满载而归的车子开远,覃玉军又回头打趣道,“不少高桥人和龙塘人成为了生意伙伴,还得亏了这条路修得好。”
原来,这条水泥路的背后,还有一段两村联建的佳话。
曾经,省际交界的村庄大多不太惹眼,边界处往往也是经济发展的“神经末梢”。两省的村庄经常因争山、争水、争田、争土及突发事件引发矛盾纠纷。
如今,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人们的观念早已悄悄发生了改变,昔日边界的“争吵线”“矛盾线”变成了促进发展的“经济线”,边界友好的“和谐线”。
高桥村离城步县城60公里,离龙胜县城只有40公里,不仅村里的孩子们大多在龙胜上学,两地通婚也是常事。
“龙塘村在高桥村修了一条主道直通两村,我们在龙塘村的小河里修了一条渠来灌溉稻田。”张念碧说,你为我修一条路,我为你建一条渠,“边界村”的村民们心都往一处使。
也正如他说的,这个边界小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之间的联系,比“共饮一湖水”还要密切。文化沟通,产业交流,资源共享。可以看到的是,两个边界村庄,都做好了每个选择的努力模样。
站在省际线的门楼下,张念碧两脚分别踏在两边,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村子虽小,可是处在湘桂两省交界的重要地带。高桥村什么模样,别人眼中的湖南就是什么模样。”
百香果田。
阳光下,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棚架,连绵的百香果基地铺满山坡,訇然东来的巫水河蜿蜒在松杉竹林间,这便是苗乡人民用奋斗勾勒出的幸福生活。
(出品人:贺弘联 策划:周珞 周逸峰 黎鑫 片头设计:王波 )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郭薇灿 赵曼 徐士洁 肖依诺
编辑:江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