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库区移民户刘文涛的幸福账单

来源:红网 作者:谭如茵 编辑:宋美君 2022-11-30 17:37:03
时刻新闻
—分享—

600亩荒山开发的油茶将有收成。

生物处污。

养猪场处污池。

红网时刻 记者 谭如茵 衡阳报道

11月7日,立冬。傍晚,在衡东县杨桥镇东烟村兴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灯光明亮。“今年合作社收成不错,投资1800多万元的养猪场赢了利,100亩生态稻获丰收,600亩油茶林开始结果,大家辛苦啦,来,我们喝酒庆贺。”刘文涛和合作社员工围坐餐桌,兴高采烈,说起这一年的幸福账单。

这一天,合作社杀了一头猪,以一种特殊方式迎接立冬日。

35岁的刘文涛是白莲水库库区移民户后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父亲一家人从十多公里外白莲水库淹没区搬到杨桥镇东烟村,当时一并迁移的共有380多户618人。60多年过去,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库区移民户不仅深深融入这片土地,还不断开启新生活。

刘文涛是其中佼佼者。他的合作社注册资本980万元,通过整村推进项目发展生猪养殖,2022年,合作社养猪场产业规模达到5000多万元,解决100多库区移民就业。合作社还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基地,带领本村和周边村民一起,打造绿色种养结合现代化农业。

青春账单:打工虽苦,却是心安理得的财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用在刘文涛身上尤其合适。

由于家里贫困,16岁时,刘文涛初中毕业不久,就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离开家乡,带着憧憬,远赴千里之外的广东,开始打工生涯。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年少的刘文涛缺乏一技之长,在繁华国际大都市广州只能靠苦力生存:他当过搬运工,烈日里,在高高的建筑工地搬钢筯;他当过洗车工,寒风中,拿起抹布一遍遍擦洗车身;他也当过保安,开过出租车,最后到一家做装饰品的厂子做发夹。

现在回想起来,刘文涛说,那时找工作根本由不得自己挑选,只要找到了,内心就很高兴,工资能糊口就不错。搬钢筋15元一天,洗车400元一月,做发夹好了点,一个月有600元。

不过,刘文涛对这段打工生活很珍惜,他说,钱虽然不多,但都是自己一滴滴汗水换来的,心安理得。也让人明白,要改变,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奋斗。

2009年,22岁的刘文涛返乡回到衡东县城。6年广东打工让他视野有了开阔:随着国家和家乡日新月异发展,基建如火如荼,当时衡东挖机少,不少基建项目都从外地租赁,刘文涛敏锐从中看到机遇,果断贷款买了一台。

幸福总是垂青那些有眼光且果断而行的人。当年,刘文涛每月收入就达2万多元。随后三年,他将赚的钱又用来添购新的挖机,一共达到3台,月收入达到4万多元,年收入达50多万。

从打工仔到包工头,刘文涛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转变。

民生账单:库区移民户当上村主任

“路平了,灯亮了,塘加固了,时不时还可到合作社做事,在家门口打工拿钱。”72岁的刘志成是白莲水库淹没区第一代移民,他时不时逢人就说,这得感谢党和政府,也要感谢村里合作社。

2012年,25岁的刘文涛收获人生的爱情,他和同村一位姑娘结婚。这一年,家乡东烟村换届,刘文涛作出人生最大的一次选择,他果断放弃发展很好的挖车生意,从县城回到家乡,当选成为东烟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常人看来,刘文涛在外生意做得好好的,没必要放弃。不过,刘文涛内心有一个愿望:个人改变了不算成功,家乡改变了才让人喜悦。

也正是看到并认可刘文涛这一愿望,东烟村村民全都投票给了这个25岁的小伙子,刘文涛也因此成为当时衡东最年轻的村主任。

愿望虽好,最终实干方能成事。东烟村是衡东有名的边界村,北与株洲渌口区朱亭接界,境内山峦起伏,交通不便,要改变不是说说就行,一番深思熟虑,年轻的刘文涛和村党总支书记谭祖春一道,在帮扶部门指导下,激情携手,开创新局。

民以食为天,田是铁,饭是钢。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村里先后想方设法筹资500多万元,着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000亩农田被平整,5000多米水渠被整修,2000多米农田机耕路得到改造,二口骨干塘全部硬化。

要致富,先修路。在县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支持下,村里争到整村推进项目资金,4.5公里路窄加宽,主进村路被油化,140多盏路灯竖起,村民休闲广场建成,议事凉亭建好。

产业是乡村振兴基础,思路决定出路,创业返乡的刘文涛明白这一道理。2015,他主动斥资成立衡东兴旺农业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水稻、油菜、林木等种植和猪、牛、鸡等家禽养殖所需生产资料及销售服务,合作社通过保底分红的方式,吸纳18户贫困户入股,带动他们脱贫致富。2019年,在国家政策和政府领引支持下,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建设15000平米标准化、现代化生猪场,可存栏13000头,年出栏26000头。同时利用东烟村山地资源禀赋,开垦荒山,流转600多亩山地种植油茶,100多亩田种植生态水稻。

如今的东烟村,山清水秀,高标准农田稻浪起伏,平坦的沥青路蜿蜒山间,入夜,盏盏路灯闪烁,乡亲生活正在日益富足,这种变化账单,虽说过去10年,刘文涛仍一一记在心里,当初的愿望和承诺正在兑现,这让他感到幸福。

让他幸福的,还有一个账单:合作社解决移民户就业100人,贫困户50多人。利用县移民事务中心推动东烟村整村推进项目的30万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合作社生猪养殖,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村集体21000元。

振兴账单:产业发展在脚下土地上

2020年,33岁的刘文涛迎来人生的又一次抉择:他果断放弃村主任职务,一心一意扑到产业发展上。

8年村主任,刘文涛入了党,也主动到衡东电大学习充电,提高思想素养,完善知识储备,这让他视野更开阔,责任感更强。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如何更好把合作社的产业做好,通过合作社带动乡村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刘文涛一直在捉摸,思考,最终的答案不在外面,而在脚下土地里。

2019年,刘文涛的兴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迎来发展的新机遇,这一年,非洲猪瘟过后,国家出台政策,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刘文涛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养猪场,与福建傲龙合作,当年就出栏一万多头肥猪,合作社发展展开新的一页,同时在生态稻种植、油茶开发方面也形成特色,初具规模。已过而立之年,刘文涛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他要的就是扎根这片水土的合作社产业兴旺,要的是通过产业带动乡亲们一起就在家门口发展,共同致富。但要真正达到,还得要自己一步步去实干,去奋斗,否则弄不好,开出去的弓,收不到有效果的“箭”。

时间过去二年,2022年,35岁的刘文涛又有了新的幸福账单:目前,养猪场规模已达25000头,产值达5000多万元;流转的100多亩生态水稻田,利用养猪场肥料进行绿色循环种植,产值达到30多万;600多亩油茶开始挂果,当时的荒山就要变为‘金山’。

“这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外找工作不容易,而我在家门口就能做事拿钱,还能照料好家里老人和小孩,真是爽极了。”32岁的刘文武是库区移民户第三代,不仅在合作社入股,还负责合作社财务,至今已4年。4年来,他一共收入达到20多万,比起同村在外打工的人,毫不逊色。

在东烟村,和刘文武一样在合作社打工的,还有100多人。这些人有的在田里负责耕种生态水稻,有的在山上照料油茶,有的工作在养猪场,就像一个工厂的工人一样,每天工作生活在家庭和合作社里。

这是让刘文涛更为看重的幸福账单,从小在外打工,他深知远离故乡的不易,他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用切切实实的产业发展,让村里从中得到实惠,实现“其实不用去远方,家门口就是致富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让刘文涛干劲更足,“我是一个库区移民户的儿子,这几年搭帮党和国家政策好,一心一意在家乡干事业,还能帮助乡亲们就业致富,农村就是个广阔的大天地,真正脚踏实地干,前景肯定会更好。

9年打工生涯的,8年村主任,3年乡村产业发展经验,刘文涛已从当初的青涩少年,成长为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他的愿景还在放大,一幅产业图景正在东烟村有力展开。他的幸福账单还会更丰满,更幸福。

来源:红网

作者:谭如茵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655/74/1210433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