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江教授。
红网时刻新闻12月15日讯(记者 赵悦杉 通讯员 程杰 范憬怡)针对疫情之下的“如何克服焦虑”“特殊人群如何放平心态”“家人如何帮助特殊人群疏解心情”等大家关注的心理性问题,12月15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教授、湘雅名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凌江和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抑郁症诊疗中心主任、副教授刘光亚为大家答疑解惑。
随着当前防控措施的调整,人们出现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焦虑、抑郁和失眠。如何调整好心态,适应当下生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教授、湘雅名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凌江表示要找到与病毒共存的方式,第一要关注官方的、科学的信息,如果关注不是官方的信息,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紧张;第二要有信心,相信这个疫情一定会过去;第三要调整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调整是行为、心态和理念的调整,如果还用以前的生活方式,就很难适应。
老年人、孕产妇、幼儿等特殊人群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易发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抑郁症诊疗中心主任、副教授刘光亚提出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心理焦虑情绪比较突出,心理不安,甚至影响睡眠和饮食;其次是行为异常,比如行为上关注网上信息、大家屯什么药,觉得自己嗓子不舒服,测个体温等等;第三是躯体不适更加敏感,还没有感染先感觉自己不舒服,这种不舒服是心理暗示下的症状;第四是认识上出现问题,常识性的问题灾难化,低估自己的应对能力。
刘光亚副教授。
那么作为家人,又该如何帮助这些特殊人群呢?刘光亚提出四点建议。首先,保证自己的情绪稳定,再帮助身为特殊人群的家人科学认识当前疫情,以免他们相信非科学的“偏方”“奇方”。第二,避免信息过载,建议大家每天限制浏览信息时间,比如每天早上选择权威信息浏览5-10分钟,晚上更新一轮。第三,对健康、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是因为很多东西的不确定性,我们要在这些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比如固定上班、进食、休息等,清楚给自己设一个目标,比如设立不感染的目标,不去聚集的场所,万一感染如何就医,做好这些焦虑自然就减少了。最后,自信可以提高免疫力有一定的道理,对这场疫情要有准备、有信心,主动做出行动,更容易战胜疫情。
来源:红网
作者:赵悦杉 程杰 范憬怡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