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⑧:烈士长眠邓家村红岭

来源:红网 作者:唐小峰 周镜忠 邓宏华 编辑:王杨 2022-12-26 10:19:08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3.jpg

邓家村红军无名烈士墓群及石碑。曾小玉/摄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唐小峰 周镜忠 邓宏华 道县报道

在道县白芒铺镇邓家村红岭上,有3个墓堆,呈一字形排开,3个墓堆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红军无名烈士墓群。

时光回溯到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86000名红军将士从江西于都出发,经湖南湘南继续西进。与红一军团共同担任前锋的红三军团在宁远县境内与敌人展开激战,击退了追敌,进行战略性撤退,于11月23日经过宁远的白水塘村、岭脚村进入道县的邓家村、西源村、小甲村一带。刚刚经历了恶战,红三军团的战士们身体疲惫,但不得不继续前进,因为追敌如饿狼,对红军虎视眈眈。

据村民邓爱才介绍,他小时候听伯伯讲:“红军来到我们这里,国民党的飞机就跟着追了过来,侦察红军的行军动向。飞机在天上发出的轰鸣声,把地都快掀翻过来,红军的马非常聪明,一听到飞机的响声,就跪在地上不动,等飞机飞走了才起身往前走。”红三军团的一支部队路过邓家村时,已经是傍晚了,红军饥寒交迫。红军在百姓家里喝水说感谢,在老百姓家里买东西都是付钱的,老百姓不收钱,红军就把买的东西退回。红军宁肯挨饿,也不乱拿群众一针一线。

这次,路过邓家村的红军有不少受伤的红军战士,他们有的拄着拐杖勉强自己行走,有的身上的伤口还在滴血,还有的重伤员是用担架抬着的。有3个重伤员到达邓家村时已经是奄奄一息,天刚黑下来,3个红军战士就停止了呼吸。红军因为急着赶路,委托邓家村的村民把牺牲的红军战士掩埋,一位连长拿出三块光洋,说是作为安葬三位红军的费用。因为村子里之前有红六军团的红军经过,红六军团的红军战士对老百姓十分友好,秋毫无犯,而且帮村子里清理了一口水井,解决了一个村子的饮水问题,村民们对红军这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十分感恩,于是,他们拒绝了这位红军连长给出的三块光洋。红军离开,邓家村村民集体决定将三名红军战士合葬在村后山“风水最好”的红岭上。

在道县,当时国民党清乡政策严厉。老百姓帮助红军,给其带路,相助其食物,窝藏救护红军等“通共通红通匪”行为会遭到严惩,被鞭打、关押、没收财产,甚至是枪决。在邓家村,乡亲们将3个红军战士埋葬,大家约定不再提及这件事情,对外要守口如瓶,不向外人道以实情,以免遭遇不测。在掩埋红军的地方,不留土堆,不立墓碑。过了几天,邓家村又先后在附近的庙石山(又称双龙岭)上发现两个受伤掉队的红军战士遗体。邓家村群众先后把两个红军安葬在红岭上,于是形成了3座红军墓。

图片2.jpg

邓家村庙石山(又称双龙岭)。周镜忠/摄

新中国成立后,民众自发到红军烈士墓地祭拜,大家怕日子久了,忘记了墓地所在位置,于是垒起了土堆,一年年,土堆越垒越大,越垒越高。1975年,道县按照湖南省委安排,成立了“红军长征历史情况调查和文物征集办公室(简称“道县长调办”),寻访散落红军战士。当地有民众反映了5位红军战士被埋在红岭上的事情。1988年,道县进行革命遗址普查,县文物管理所文物调查队经过大量取证,认定邓家村红岭上的3个墓堆为红军烈士墓群。1989年清明时节,邓家村民自发刻碑纪念,寄托哀思,祭奠行为延续至今。

相关链接: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①:红六军团急过茶园渡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②:红六军团激战蒋家岭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③:红六军团巧过清水关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④:先锋耿飚奔袭道州城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⑤:蔡如燕水南接应红军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⑥:敌人飞机坠落徂復村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⑦:红六军团深挖红军井

来源:红网

作者:唐小峰 周镜忠 邓宏华

编辑:王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656/60/121771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