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冷水滩:融入“一核两轴三圈”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唐东升 唐明 秦果甘 袁雨寒 编辑:陈小婷 2022-12-27 09:03:35
时刻新闻
—分享—

两会-<span style='background:#ffde47'><span style='background:#ffde47'>冷水滩</span></span>_副本.jpg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唐东升 唐明 秦果甘 袁雨寒 冷水滩报道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冷水滩区扛稳扛牢永州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的使命和担当,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建设“三区两城”、构建和融入“一核两轴三圈”区域经济格局,加快推动冷水滩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1-9月,冷水滩区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91.47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全市第3,总量全市第1;区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1%,排全市第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91亿元,同比增长3.1%。2022年全区预计将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05亿元(新市区财政体制口径),同比增长7%,较去年提升2.5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579元、16582元,预计全年增长10%。

回顾2022年工作,冷水滩区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呈现出一批亮点特色:

“三变三要”守牢粮食安全生命线

冷水滩区始终把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行小丘变大丘、单种变套种、自管变代管,实现了农田增量、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获评湖南2022年粮油“千亿产业”工程示范县区,一站式托管服务模式受到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的充分肯定。

小丘变大丘,向农田宜机化扩面要产量。在岚角山街道飞跃村实施整村推进试点,启动大规模农田宜机化改造工程,推动抛荒多年的旱土和高岸田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耕地抛荒和“非粮化”。今年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小丘变大丘’1.1万亩,全区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75万亩以上、总产量6.5亿斤以上。

单种变套种,向农耕立体化经营要收入。在普利桥镇鲁头碑村“瓜蒌地”推行“水稻+N”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水稻+养鱼、养虾、养泥鳅等),引导村民立体种养、一田多用、一举多得,既推进了“良田”回归“稻田”,又拓宽了增收渠道,为经营农户增收10余万元。全区以点带面打造“水稻+N”基地20余个5000余亩,并在全市推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永州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新闻微纪实《普利桥种粮记》引发全网关注,春耕篇和夏管篇两季共21集节目总播放量超过2亿次。

自管变代管,向农业精细化服务要效益。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推行“十代”(代育、代耕、代插、代植保、代管、代收、代烘、代检、代储、代销)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支持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全区服务组织302家、农机合作社37家,作业达212万亩次,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增长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7%以上,机械化水平达到81%以上,机插机抛率提高4%以上。

五曲同奏引金融“活水”

冷水滩区切实发挥金融血脉作用,引导全区金融机构持续做好总量支持的“加法”、融资成本的“减法”、政策效应的“乘法”和各项费用的“除法”,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今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669.76亿元,同比增速8.99%,全市占比29.3%,总量多年连续排全市第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全区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均多年连续位居全市第一。

奏好政策宣传“前奏曲”。坚持“一卡一信一栏一微一讲”五措联动、同步发力,即:制作金融支持政策“明白卡”、发放《致中小微企业的一封信》、园区设立融资宣传专栏、建立融资服务微信群、举办金融政策宣讲会,共发放卡(信)5万余份、更新政策宣传专栏12期、集中宣讲6次,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推介。

奏好优质服务“协同曲”。建立“一本账一张图一盘棋”服务机制,组织联企干部深入企业(项目),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建立工作台账;引导金融机构精细绘制融资审批流程图,做到申请条件、报送资料、业务流程、审批期限和对接方式“五清”;坚持政银企“一盘棋”,健全常态沟通对接机制和信息推送机制,常态开展“行长融资接待日”“行长下企业”和政银企融资座谈会等活动,“点对点”“面对面”“心贴心”收集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奏好项目建设“主题曲”。完善“一单一班一案一会一通报”项目融资对接机制,全力推进信贷融资高效落实,助力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今年来,全区金融机构为重点项目提供金融支持2.74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达5.878亿元。

奏好普惠金融“交响曲”。坚持“定、续、优、助”四字并举,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减费让利政策,优化审批流程,做到持续优“贷”;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丰富信贷产品,做到量身定“贷”;从严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助力实体经济纾困解难,做到高效续“贷”;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做到增信助“贷”。今年共发放普惠金融贷款61.55亿元、风补贷0.27亿元,帮助企业和个人延期偿还本金18.92亿元、缓收利息7.24亿元,新增融资担保项目390个、担保金额4.4亿元。

奏好企业上市“奋进曲”。制定出台《落实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十条措施》,建立重点企业上市“一名区级领导、一个帮扶后盾单位、一套上市工作方案、一个专业团队、一名营商环境监督员”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坚持“定期推进会办、及时交办督办、季度沟通对接、年度考核激励”“四举发力”,协调解决上市难题。目前,已新增上市辅导报备企业1家、新增“新四板”股改挂牌企业1家、申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6家。

“三稳三先”守好就业民生底线

今年以来,冷水滩区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不动摇,全力做好“三稳三先”文章,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守好就业民生底线。截至10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283人,完成年度任务91%;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稳定市场主体,惠企纾困“先行一着”。将“保就业”摆在首位,及时兑付政策稳定市场主体。对标国家减免“六税两费”等34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和省稳工业“26条”、促服务业“36条”“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16条”等措施,共减免税费7.1万户次、10.3亿元,为中小微企业缓缴“五税两费”6296万元、缓缴社保费2168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补贴154.3万元。出台《园区企业用工服务补助办法(试行)》,推出招工、稳岗、稳工措施12条,仅“春节期间”园区企业新招工3000余人。

稳住充分就业,上云赋能“先送一程”。以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等群体就业为重点,积极协调园区企业开设“宝妈岗”“大叔大婶岗”“青年见习岗”等特色岗位1000余个。大力推行“互联网+就业”新模式,通过大数据匹配就业岗位;大力依托“湘就业”“永就业”“冷水滩人社”等线上平台,52家园区重点企业运用线上智能表单征集岗位,并生成二维码,实现岗位信息数据“码上行”,以精准推送、精准对接促进精准就业。共举办各类招聘会44场,提供岗位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6200余人。

稳固基层基础,服务保障“先迈一步”。紧盯“三基六化”目标,不断织密区、乡、村三级“就近能办”的就业社保服务网络,18个乡镇(街道)204个行政村(社区)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获省人社厅充分肯定。完善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扶持体系,创新创业热潮迸发,新增创业主体9808户,带动就业2万余人。“永州潇湘汇创业孵化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湖南省备案众创空间。

建市场前沿堡垒 强事中事后监管

冷水滩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决策部署,以标准化规范化基层监管所创建为契机,探索建立和实行“五个一”机制,取得以市场监管公正高效带动市场主体跃升发展的良好效果。截至10月底,全区实有市场主体76348户,同比净增9808户。

“一张清单”统领,让监管工作“实起来”。实行职责清单、事项清单、服务清单、问题清单等“四单”管理,健全了科学合理、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基层监管体系,编制具体实操的《市场监管工作手册》,将综合检查、业务规范等18大类、62套事项汇总形成统一操作指南,促进干部职工依法履职,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一套系统”统办,让监管数据“跑起来”。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市场监管领域“多件事”合并为“一件事”,纳入“永州智慧市监”系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风险评级、僵尸企业标注等检查结果同步推送省局和国家公示系统公示,让18795项基层监管数据在线上系统多跑路、群众线下少跑腿,大幅提升群众办事效率。全区市场主体平均年报公示率97%,企业年报公示率94%。

“一个平台”统管,让监管效率“高起来”。建立智慧管理综合平台,将《监管手册》及市场监管领域相关200部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4套检查要点表全部录入平台生成“万能表格”。今年全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确定抽查事项清单1105项、执法人员824人、检查对象99339户,系统内制定及接收双随机抽查任务92组,抽取执法人员766人次,抽取检查对象1717批次,抽查结果录入公示率 100%。

“一网监控”统查,让监管距离“短起来”。将“智慧管理综合平台企业端”提供给市场主体无偿使用,配套安装监控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既解决了监管人手不足的问题,也促进了市场主体更好落实行业自律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各市场主体通过企业端线上自助核查8.7万余次,确保了辖区市场监管领域安全有序。

“一幅条码”统览,让监管惠民“活起来”。开展“社会共治”明厨亮灶建设试点,结合餐饮单位量化分级,将每个商户合规信息生成唯一智慧二维码并公示张贴,以笑脸引流量,消费者可以用手机微信扫码,实时观看“后厨直播”,让消费者更加直观了解后厨加工过程,同时也能看到经营户的许可审批、日常监管等信息,让消费者真正吃得安心、放心和舒心。

念好“三字诀” 下好“三步棋”

冷水滩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念好“快、稳、优”三字诀,实现“控占比、提质量、保平安”目标。2022年,全区调减民办义务教育学生13620人,完成率103.8%,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下降至5.95%。

“快”字当头,下好统筹谋划“先手棋”。将“规民”工作纳入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议事日程,第一时间为全区11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量身制定调减方案。完成1所学校转公,4所学校转设为民办普通高中,6所学校缩购买。今年秋季开学前,交付使用市十二中及长丰小学二期项目,新增公办学位3480个,为分流学生准备“位子”。

“稳”字为要,下好依法规范“关键棋”。按照“一校一策”要求和“三个一批”原则,严格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用好网上招生录取平台,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报名、统一时间、统一录取”。扎实推进“公参民”学校整治管理,全面规范公有教育资源使用,清退在民办学校任教公办教师151名。出台《冷水滩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方案》,制定17条具体措施并逐项跟踪问效,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行动有序推进,未发生重大舆情和上访事件。

“优”字托底,下好均衡发展“一盘棋”。实施集团化办学,按照“优质公办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民办学校”的组建模式成立5个教育集团,共建共享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做到城乡一体、多校协同、整体推进。利用舜德教育集团的“1+N”共研共建教研活动、梅湾教育集团“咏梅课堂”、凤凰教育集团“优课云课”以点带面,全力推动优质资源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创新落实林长制 助推乡村大振兴

冷水滩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健全完善区乡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一长三员”护林、“一键三网”管林、“一治三化”育林的新路子,实现了林业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提升,被新华社、《农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和《湖南日报》等省级权威媒体重点推荐。

“一长三员”护林。按村配备了标准化护林队伍(林长、护林员、执法员、监管员),实行“网格化”巡护制,将全区182个村(社区)和1个林场划分为231个村级网格,在网格内开展常态化巡林;探索“林长+N”协作制,建立“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科技特派员”协作机制,加强涉林部门的横向协作,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

“一键三网”管林。自全省林长制巡护系统上线试运行以来,全区对231名护林员全部安装巡护系统APP,通过一键启动,布局“三网”(信息网、巡护网、监督网),做到精准化调度、高效化运作。目前系统APP使用率达100%,上线巡护率达99%以上,巡护系统上报事件70起。

“一治三化”育林。整合6个部门力量,全面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严格追究相关责任,推进“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带动治理现代化、林业生态化、林下产业化。积极探索“以林养林、靠林增收”产业化新路,实施了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廊道、绿色村庄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明确了油茶、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重点;探索发展林下中药种植、碳汇经济等新型产业,全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为乡村大振兴贡献林业力量!

“四治四抓”浇树保苗护绿

近年来,冷水滩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河长制责任落实为抓手,大力开展“浇一棵树,保一株苗,护一片绿”行动,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有效防止大旱之年无大灾,得到了省长毛伟明的肯定。

河长“主”治,真抓真管。主要领导任“双总河长”,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定期调度,定期巡河。各级河湖长主动履职,积极开展巡河、治河、护河,做到巡河护河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现场解决在一线,形成了四套班子领导齐抓共管局面。

源头“严”治,常抓常管。持续推进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环境治理,辖区内4个省级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均为Ⅱ类以上,年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5个市级水功能区年度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强化采砂巡查监管,开展常规巡查42次,专项巡查8次,全区河道未发生非法采砂案件。

重拳“整”治,敢抓敢管。创新执法方式,建立并全面推行“河湖长+检察长”“河长制+警长”两项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执行不力、保障不足”执法难题。中央、省、市交办的8个问题全部整治到位,拆解各类“僵尸船”151艘,关闭5处非法砂石码头、堆场。

社会“共”治,善抓善管。深入推行“官方河长+民间河长”工作机制,让公众广泛参与河流管护工作。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扎实开展河长制教育“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小区”。在极端大旱之年,全区发放节水倡议书,倡导“浇一棵树,保一株苗,护一片绿”。全区3千多名志愿者化身河长制小卫士,做节约用水的践行者、示范者、宣传者,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

来源:红网

作者:唐东升 唐明 秦果甘 袁雨寒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656/63/1218557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