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变迁志丨菖蒲塘村:穷沟沟蝶变成“果乡”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汪衡 曾小颖 编辑:姜姿 2022-11-07 12:20:14
时刻新闻
—分享—

幸福档案

湘西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2013年11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视察,作出“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指示,并嘱托乡亲们要“好好干,有奔头 !”。

通过做大做优水果产业,“水果之乡” 菖蒲塘村从卖果子,到卖技术,再到卖风景,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菖蒲塘样本”。

菖蒲是一种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的野草,生命力顽强,自古有“耐苦寒,安淡泊”的美称。菖蒲塘村的村名也因水塘边菖蒲 多而来。

3月份的菖蒲塘村,满山遍野的猕猴桃刚鼓起一点点芽苞。田中白色的萝卜花、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格外鲜艳。漂亮的小洋房一栋挨一 栋,在花丛的点缀下,显得静谧祥和。

曾经的菖蒲塘村因为缺地、少水,是附近有名的穷沟沟,甚至流传出“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长菖蒲草”的顺口溜。

图片4.png

菖蒲塘村。

为了摘掉“穷帽子”, 20世纪80年代, 王安全、丁青青等党员干部带头走出村子,学习技术、考察市场,率先在凤凰县发展水果产 业。最终,在村民的努力下,村里除了塘边的菖蒲草外,还有了漫山 遍野的水果树。村民开始过上了“甜蜜”的日子。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视察,为村里的发展指引方向、注入动力、提振信心,更加坚定了菖蒲塘村村民发展水 果产业的决心。

如今的菖蒲塘村,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延伸至果园深处。太阳能路灯、文体活动广场、便民超市先后“诞生”。大部分的农户建起小楼房,自来水和水泥路入户率达100%。昔日的穷山沟,如今变成了美丽富裕幸福的新村庄。

试种一亩多蜜橘,他成为村中“首”富

菖蒲塘村近几十年的发展史,浓缩起来就是一部“甜蜜史”。从蜜橘、西瓜、蜜柚,到如今的猕猴桃,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的发展理念,菖蒲塘村不断进行品种改良,一步步将水果产业发展起来,最终成为惠及全村乃至全县的“甜蜜”产业。

说起菖蒲塘村的水果产业,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王安全。

村道旁的一块坡地上,今年71岁的王安全还在山上忙碌着。“这里种了12种水果,今年主要想试试无花果。”他介绍,“无花果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还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我就试着培养,看能不能进行推广。”

“菖蒲塘过去穷,我们靠山吃山, 种植水果,一步步发展起来。”说起菖蒲塘村发展历史,王安全如数家珍、感受深刻。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菖蒲塘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受自然条件限制,村民们仅靠种植水稻、玉米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

日子过得苦,王安全第一个思变。 80年代初,去县农科所参观 后,他回来就试种了一亩多蜜橘。蜜橘挂果后,一亩地可赚2000多元,而当时一亩水稻的毛收入才700多元。

靠着种水果,王安全成了村里的“首”富。想着乡亲们的日子都不好过,王安全没有独享甜头,他免费给大家提供蜜橘种苗,还传授经验技术。

成功示范在前,村民们开始放心地跟着种。不到五年,菖蒲塘村就成为当时湘西有名的“橘园村”。全村人也将水果种植视为一份产业,大家互帮互助,一起把菖蒲塘的“甜蜜产业”做大做强。这份

水果种植产业帮助菖蒲塘村村民逐步过上甜滋滋的日子。

2011年,王安全当上村支书后,为了学习更先进的经验技术,让村民的日子更上一层楼,不仅成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的常客,还自费跑到重庆、郑州等地的果树研究所学习讨教。“不 能搞单一品种啊。一有新品种,就带回来试种。”

多年来,王安全家的地就是试种场、母本园、嫁接培训基地。 1988年,引进椪柑; 1995年,椪柑供大于求,引进“米良1号”猕猴桃;2002年,前往福建,引进平和琯溪蜜柚; 2007年,又引进四川广元苍溪红心猕猴桃……试种成功后,全村推广,不断改良,市场一步步打开。

就以村民王邦喜来说,三十多年来,他家屋后坡地上的那片老果园里,从老柑橘到红心柚,品种换了七次。

这个土家族汉子很出名。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菖蒲塘村的果园里调研时,看到王邦喜挑着柚子迎面而来,曾侧身为他让路。

图片5.png

村民在采摘猕猴桃。

“当时总书记看到我们树上长了很多柚子,就主动帮忙摘了两个柚子。我们要送柚子给总书记,总书记笑着说‘就拿一个’。”那天的事,王邦喜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时菖蒲塘村果园种的是普通蜜柚,王邦喜觉得有些遗憾。“要是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再来,就能尝尝菖蒲塘新种的红心蜜柚、橙 柚,更甜、更水润,好剥皮。”

走进村民朱友军的家,这是一栋6年前建的3层小楼房。依山而建的房子,宽敞而明亮,家中电器一应俱全。他欣喜地说,自己在村 里第一个装空调、买电脑,现在还买了台小车。

一家六口、一间土房,朱友军家曾经在村里“穷得有名”。1993年,朱友军的父母开始跟着王安全种果树,家中日子慢慢好转。 2000年,在浙江打工的朱友军回到家乡,开始跟着王安全种植水果。

现在,光他自己就种了7亩红心猕猴桃、 7亩蜜柚,还在外村租了5亩田地搞水果育苗,农闲时做点竹筒、葫芦加工,去年的收入加起来有二三十万元。“这比原来在外做车工每月工资3000元可要强多 了。”朱友军笑着说。

目前,菖蒲塘村共发展水果产业8000亩, 90%的果农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好好干,有奔头!”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菖蒲塘村的成功更多是“功夫在树外”。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视察,作出“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指示,并嘱托乡亲们要“好好干,有奔头!”。

在菖蒲塘村中,有一群特别的人,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电商青年军”。他们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在网上销售水果和 苗木,不仅带动全村及周边乡镇水果和苗木产业发展壮大,也成为菖 蒲塘村“依靠科技,开拓市场”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电商已经成为菖蒲塘村依靠科技、开拓市场的一张闪亮名片,不仅拓宽了市场销路,也提高了水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全村和 周边乡镇水果、苗木产业发展壮大!”凤凰县驻菖蒲塘村第一书记、 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唐金生说。

向黎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菖蒲塘村大学生村主干,也是电商创业的领头人。 2010年,她从长沙环保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放弃了大城市就业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2015年,向黎黎建立“凤凰古城红心猕猴桃基地”网站, 利用凤凰古城的名气,提升菖蒲塘村猕猴桃知名度。其间,她还跟老公一 起开发了自己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同年,她开始在网络上销售自家猕 猴桃,后渐渐扩展到收购村里的猕猴桃到网上卖。

“第一年我就赚了18万元, 把从银行借来做生意的10万元给还清了!”每次回忆起靠电商赚到第一桶金时的情景,向黎黎都不禁眼 泛泪光,难掩自己内心的激动。

2016年,除了卖水果,向黎黎开始种植苗木并在网上销售,销路越来越宽,生意越来越好。 2021年,她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苗木达20万株、猕猴桃达10万斤,销售总额达到60万元,创收40余万元,

客户遍布长沙、衡阳、邵阳、株洲、怀化、铜仁等地。

向黎黎的成功,带动村里其他年轻人纷纷向电商进军。目前,菖蒲塘村电商从业人数超过50人,年创收达300多万元。在电商等因素助力下,菖蒲塘村的水果产业日益壮大,销路越“走”越宽,品牌越“唱”越响,成为凤凰县甚至湘西地区的新气象。

为了延伸产业链,菖蒲塘更是成立了农村公司,加工生产猕猴桃果脯、蜂蜜柚子膏等产品。“熬制蜂蜜柚子膏的原料是柚子皮,我 们收购柚子次果做原材料。以往果农都是将次果直接丢掉,现在却能 变成钱。”菖蒲塘村现任党委书记周祖辉说。 2019年为了壮大集体经济,菖蒲塘村以“菖蒲塘”品牌入股公司,每年都分红20万元。 2021 年村集体经济达275万元。

随着水果产业一起发展的,还有菖蒲塘的旅游业。2016年,菖蒲塘村精品果园与乡村游景点—飞水谷景区之间建设了一条旅游观光道,实现农业产业和旅游观光的深度对接、单一业态向多业融合的 拓展升级。 2021年,飞水谷景区接待游客30万人,实现农副产品销售收入200多万元。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周祖辉高兴地说。以前,菖蒲塘 村只是做传统水果销售,如今通过科技和旅游做大做优水果产业。“水果之乡”菖蒲塘村从卖果子,到卖技术,再到卖风景,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菖蒲塘样本”。

输出“菖蒲塘模式”

随着菖蒲塘村的“甜蜜产业”不断发展,其龙头引领和带动作用也不断显现。如今,它不仅是凤凰县优质水果引种、示范、推广、 服务基地,更辐射带动了廖家桥镇、水打田乡、阿拉营镇、林峰乡、 落潮井乡等周边乡镇水果产业发展。菖蒲塘模式如同菖蒲草,在湘西大地上广泛繁殖。

凤凰县山江镇雄龙村距离菖蒲塘村有15公里,地形地貌跟菖蒲塘村相似,都以山地为主。近年来,山江镇开始学习菖蒲塘发展猕猴 桃产业,不仅迅速脱贫致富,而且村容村貌、产业发展都大变样了。

在农旅融合方面,山江镇也取经菖蒲塘村,依托本镇的老家寨、苗人谷等乡村游景点,把农业和旅游业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菖蒲村的女子嫁接队,是村里实现菖蒲塘模式输出的一张亮丽名片。她们从最初的16人发展到现在的247人,凭借高超的苗木嫁接技艺,常年奔走于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地,提供嫁接技术服务,年创收90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半边天”。

菖蒲塘村女子嫁接队队员雷志平刚嫁到村里时,家里连5元钱一双的凉鞋都买不起。学会嫁接技术后,雷志平收入节节高,如今,家里建起了三层高的小楼房。

“去外地干活,当地领导都会迎接我们。”雷志平自豪地说。2018年,女子嫁接队应邀到贵州遵义市提供嫁接技术服务。

2021年年初,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此次学习大潮中,菖蒲塘村成为湘西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被列为全国建党 100周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从2021年3月开始,湘西州各个单位纷纷赴菖蒲塘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菖蒲塘村的殷殷嘱托,见证菖蒲塘村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游客的增多,菖蒲塘的故事越传越远。周祖辉介绍,未来菖蒲塘将坚持以农旅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建设集研学、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郊农旅新型综合体,推进产业发展、生态 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着力打造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画上墙、绿上房、沟种花、荒种树。行走在菖蒲塘村,处处可以感受到这种喜人变化。到了夜晚,当500多盏路灯亮起时,不仅亮 了村民前行的路,更照亮了菖蒲塘幸福的方向。

美丽的菖蒲塘村,正在青山绿水间掘金致富,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总策划:贺弘联 王冠华

执行策划、统筹:陈海波 周逸峰 陕振萍 曾小颖

作者:汪衡曾小颖

责编:曾小颖

编辑:曾小颖

校读:刘颖思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汪衡 曾小颖

编辑:姜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656/63/121858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