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年禁渔湖南行动丨洞庭渔家父子接力 守护江豚的微笑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李丽 2022-12-02 18:01:1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湖南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对全省45个水生保护区实施禁捕;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对“一江一湖四水”(长江湖南段、洞庭湖、湘资沅澧干流)等重点水域实施全面禁捕。一年多来,湖南各级各相关部门持续加强禁捕水域执法监管,构建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智慧渔政系统建设,禁捕水域秩序总体良好。近日,红网时刻新闻开设《十年禁渔湖南行动》专栏,记录湖南行动的生动剪影,梳理各地的有效举措,推介好经验、好方法,推动“十年禁渔”在湖南取得更好成效。

湖南省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志愿者何东顺正在巡湖。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jpg

湖南省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志愿者何东顺(图左)正在巡湖。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湖南省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会长何大明.jpg

湖南省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会长何大明。图/新华社

QQ图片20221202170956_副本.jpg

洞庭湖傍晚。图/何东顺

QQ图片20221202171009_副本.jpg

江豚。图/洪武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报道

在何东顺的朋友圈里,《岳阳楼记》中关于洞庭湖的描述,几乎穿越千年,触手可及。

坐在飞驰的快艇上,沙洲上的风景在倒退,落日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此为“浮光跃金”;

在偶尔停留时,清风拂过,湖面吹皱的涟漪逐渐弥散开来,巨大的湖面就像一面碧绿的镜子,是为“静影沉璧”。

洞庭的美是丰富多彩的。宽阔的湖面,成群鱼儿跃出水面,不远处湖滩上,“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这是他童年记忆中的洞庭湖。

何东顺是“渔三代”。他的爷爷就在洞庭湖打鱼为生,传给父亲何大明。何大明熟悉洞庭湖每一个港汊,身手敏捷,天生就是一把捕鱼的好手,年轻时在这一带远近闻名。

1995年,何东顺出生在洞庭湖。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父亲开船,自己坐在船顶上吹着风,看着广阔的湖面。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何东顺第一次见到圆乎乎胖墩墩的江豚,父亲告诉他,这就是渔民口中的“江猪子”。

那时的小男孩或许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会和江豚结下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洞庭湖的水草鲜美,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候鸟也会迁徙至此。然而,多年来的无序采砂破坏,湖区网箱和“迷魂阵”扎堆,鱼类栖息地生态遭到破坏,导致洞庭湖渔业资源持续减少。

何东顺回忆,2003年,何大明在捕鱼时遇到了一对江豚母子,它们受伤了,被困在芦苇荡中。这一次,渔民何大明做了一个特别的决定:他每天悉心照料这对母子,四个月后江豚康复。

“江猪子”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峻威胁,这件事触动了何大明的内心。

何大明和几个捕鱼的伙计一起商量,决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保护洞庭湖的工作。世代捕鱼为生的渔民明白,再变本加厉、不择手段地捕鱼,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差,湖里终将无鱼可捕。

他们加入环保公益组织,劝人们不要用“断子绝孙”的方式捕鱼,发现严重问题随即向渔政等部门报告。2015年,渔民们申请成立了湖南省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

那时,何东顺已是一名大学生,在省会长沙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他都会陪父亲巡湖。

为了挽救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2021年1月1日,长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正式开始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渔民上岸,开始了“人退鱼进”的历史转折。还有相当一部分上岸渔民加入“护鱼员”队伍,完成了从“捕鱼人”到“护鱼人”的转变。

大学毕业后,何东顺辞掉长沙的工作,向父亲郑重提出,要回到洞庭湖,继续生态保护事业。

上阵父子兵。何大明感到很欣慰。他知道东顺回来,是希望为母亲湖护出一个更好的未来。

渔民上岸后,何东顺发现有大量渔网遗弃在洞庭湖,水退之后,沉在湖洲上的渔网通常和湖草长在一起,鸟觅食时被渔网缠住受伤,很难继续在野外生存。他带领协会成员在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寻找渔网,找到后剪掉或烧毁。

在何东顺父子的努力下,2021年,洞庭湖煤炭湾水域建立了东洞庭湖黑鹳流动守护站。这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大约仅3000只,“去年冬天,我们发现有100来只黑鹳在这里栖息,包括东洞庭和南洞庭,这是个令人惊喜的数字。”

何东顺向父亲建议,保护工作范围应当慢慢扩大,逐步拓展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船舶空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关于生态环境公益宣传的工作也要着手做起来,带领小朋友从小就认识洞庭湖,热爱大自然。

“年轻人青出于蓝,有想法,有干劲!”何大明觉得很欣慰。

何东顺透露,现在洞庭湖大约有120头左右的江豚,而在2006年左右,这个数字只有85头左右。

得益于多年的巡护,只要何东顺下湖,就知道能在哪儿看到它们。

“通常它们都有自己的领域,一天在下午的时候游玩的范围会广一些,这时候下湖比较容易发现它们的踪迹。”江豚一般4-7月产崽,一胎通常只生一头。何东顺盘算着,过段时间,说不定又能看到小江豚了。

何东顺希望自己能继承父亲的衣钵,终生以保护洞庭湖为事业。同时,他也想象着不久的将来,找对象结婚生子,等孩子长大了,他也带着孩子去巡湖,去看“江猪子”。

“小朋友长大了,我就鼓励孩子做洞庭湖生物多样性研究。我们每一代人,都要把我们的母亲湖守护好,因为,这是我们的家。”

大江东流,奔腾不息。洞庭湖边,绿意盎然。

这幅“诗意地栖居”的生态画卷背后,是湖南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有效实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样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会变得越来越生动,越来越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656/94/121108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