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彰显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思想智慧。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是自然界最基础的物质,是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元素,人水和谐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约束性作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纵深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水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统筹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连续夺取防汛抗旱重大胜利,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由8.56%下降到0.63%;14项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库的工程已开工13项、完工7项,建成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水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建成45个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主要河湖控制断面生态基流全面达标,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年前分别下降50.1%、67.8%,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率先建立五级河湖长体系,打造乡镇样板河段4000余条,创建22个省级“水美湘村”,水土保持率达86%,水质优良率达97.3%,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我省河湖长制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生存又要生态,既要温饱又要环保,生态环境的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呈现出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愈加突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工作重点,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化水网。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谋划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强化蓄引提调、大中小微供水工程协调配套,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湖南水网。
二是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硬指标”,落实水资源监管“硬措施”,形成“四水四定”“硬约束”,建立节水制度与约束激励机制,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三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集中整治河湖“四乱”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水美湘村”示范创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持续改善河湖水生态面貌。
四是科学防御水旱灾害。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快补齐防洪工程体系短板,依法科学精细调度水工程,强化抢险救灾技术支撑,统筹抓好防旱抗旱工作,夯实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五是健全体制机制法治。进一步完善河湖长责任体系,健全“一湖四水”流域治理管理体制,加快水资源管理等重点领域立法进程,全面推进水权、水价、水利投融资、水利工程确权登记、水生态价值补偿等重点改革,建设智慧水利体系,努力营造全社会节水惜水爱水护水浓厚氛围,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湖南省委党校第63期中青一班学员、湖南省水利厅 朱毅)
来源:红网
作者:朱毅
编辑:江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