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湘地理丨神农谷为何成为珍稀植物的“隐居之地”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常立军 编辑:宋芳 2023-07-16 09:20:59
时刻新闻
—分享—

12631689436638124.jpg

人工种植的水杉林,已经成为神农谷的一部分。

卷首语·奇迹之地

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湘东南的大地传奇,长株潭唯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它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南罗霄山脉耸立群山的一部分。在这片群山里,海拔2115.2米的湖南最高峰酃峰,与它周围千米之上的100多座山峰,组成湖南的东南屏障、U字形地理格局的右侧一笔。在这个巨形分水岭的两侧,江西、湖南两省城市林立。赣江流域和湘江流域的重要城市都在罗霄山脉两侧。如果在高空俯瞰,就会看到这样一幅壮丽的地理场景:一片繁华城市,簇拥包围着一片巨大的山脉;抑或是一群巨大的山,护佑着一片繁华的城。

城市与群山,是两种不同的“繁华”。城市充满光明,山林幽暗深邃。它们都是巨大而复杂的存在。山野拥有极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放下以人类和城市为中心的视角,你会在这里感受到无数生命跃动的自然情境。

远在罗霄山脉南段的桃源洞有三重身份。它既是神农谷风景名胜区,同时又是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和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三重身份为我们带来了三种不同的体验。作为景区,它是绝佳的山水景观;作为国家森林公园,它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场所;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生命的庇护所,一个见证和体悟自然奇迹的神奇之地。

作为自然保护区属性的桃源洞是一个可以让人感受到生命奇迹的地方,这种体验,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难获得。自然保护区的哲学意义,正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超出日常体验的空间。神秘不语的群山、山间奔涌如江水的巨流、满眼叫不出名字的奇妙动植物,都会让人思考生命为何可以呈现如此美好的组合形态。理解了这种复杂性,便可以随之扩散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山河、城市、人类,都是有着复杂关系的存在,只是人类还无法做到像自然体系一般自动平衡。

自然保护区的存在,超越了科学与风景。诗意而天然,正是我们文明体系里最优质的基因。

82021689436189577.jpg

珠帘瀑布峡谷。组图/记者常立军

神农谷为何成为珍稀植物的“隐居之地”

在面积巨大的长株潭区域中,炎陵是唯一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方。极致的地理环境,成就极致的自然生态。和有着主观意志的人类不同,植物的物种分布是完全符合地理决定论的。不一样的山河,有着不一样的可能性。能够成为自然保护区的地方,往往有着一个区域内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它不仅丰富,而且独特。在远离了城市的深山,是那些精彩生命的隐居之地。

76501689436189593.jpg

成片的水杉林,是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大特色。图/受访者提供

湖南最多山的地方

炎陵有看不完的山。这是一个超级广阔的“山世界”,完全可以用“苍山如海”来形容。

这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6.9%,人均山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这样的数据,在湖南应当是首屈一指。山多人少,是这里最显著的特征。这里有湖南最高峰,海拔2115.2米的酃峰。炎陵是罗霄山脉与南岭山脉的交会之地,两大山脉聚拢成了Y字形的架构,也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

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3786平方公里,占了炎陵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还多。1993年,来这里考察的自然地理专家邓美成在第一次综合科学考察的报告中,将该地区的地貌特征归纳描述为:朝西倾斜的山窝态势;阶梯状递降的多层地形;交错镶嵌的沟壑谷地。这样的描述充分而科学地表达了炎陵地貌的复杂性,正是这种复杂性,成为了区域物种多样性的必要条件。山是复杂生态系统的载体。有山,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亿万年来,万洋山古陆的地貌的整体变化,是保护区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

从早古生代晚期的加里东构造运动致使万洋山巨型花岗岩体的形成,到中生代早期三叠纪印支褶皱运动致使海相沉积结束,万洋山古陆在这一阶段总体呈现间歇和缓抬升之势。到中生代晚期白垩纪,万洋山的整体轮廓至此已基本定型。后至第四纪以来,受喜山运动的影响,湘赣两省边境的断裂带与隆起带之间的地势高差也逐渐拉大,万洋山主体继续抬升。又因为受到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区内气候温暖湿润,导致河川发育,最终形成现今的地形地貌。

仅有山,生命依然无法诞生。山体表面的土壤,是真正孕育生命的大地。土壤是历史的自然体,在母岩和生物、气候、地形,以及亿万年时光的作用下,它们一点点地形成并累积,成为今天养育生命的土地。这样的过程,漫长而伟大。

这里的土壤也各不相同,保护区山地土壤类型有山地黄红壤、山地暗黄壤、山地黄棕壤及山地草甸土,还存在小部分山地沼泽土等。土壤类型的多样性,成因复杂,并因此形成生物分布的多样性。不同的土地上,生长不同的植物,这是朴素的真理。

68761689436189593.jpg

七叶一枝花。

湖南最多雨水的地方

水是生命之源,这样的话,听到过无数次。然而真正的深切体验,还是在桃源洞。

这里的水,虽然被称作溪水,却澎湃如江河。镜花溪是我见过的最壮观的溪谷。水势洪大湍急,发出雷鸣般的怒吼,甚至让人都有点不敢靠近。数百条溪水汇集成河,一路奔向山下,汇入洣水,直至湘江。这里有长达782公里的长河。年平均径流深1049.2mm,洣水能够成为湘江的第三大支流,桃源洞功不可没。

桃源洞所在的罗霄山脉,是湘赣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和发源地,东面江西境内属赣江水系,西面属湘江水系。河水流经陡峭的山崖,从半空跌落,形成形态各异的瀑布,飞珠溅玉,蔚为壮观。境内有大小瀑布千余处。其中珠帘瀑布(高48米)、东坑瀑布(高215米),都是著名的景观所在。

神农谷为什么会有如此多且水量巨大的河流?显然,雨水是最主要的来源。这里紧邻湖南的“雨都”桂东,湘东南是与安化山区几乎并列全省第一的暴雨区之一。降水越丰沛,生命越繁盛,这是显而易见的自然规律。

水的意义还在于塑造了山,形成无数的沟谷。这些沟谷,正是生命的摇篮。

区内桃花溪、太平溪、镜花溪、孟华溪等沟谷,都是河水的侵蚀基点。由于河流的切割常形成深邃的河谷,山体垂直高度的落差影响下,形成较为封闭的河谷环境,导致了一系列的小气候化,同时由于水热、土壤、岩石、腐殖质丰富程度等差异产生各种各异的生境变化,生态因子的多变导致植物群落分布的分异,并产生了较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及群落替代现象。沟谷里的生物,远比其他地貌环境更加丰富。

正是这些封闭的河谷环境,营造出了生命成长的伊甸园。

13771689436189593.jpg

大百合。

人和植物共同的“避暑胜地”

在旅行者的心中,神农谷是一个避暑胜地。这里是湖南的高海拔区,远离了城市热岛。这里的每个夏天都分外清凉。凉爽的气候,也为动植物提供了更好的生境。

东经113°56'30”~114°06'20”,北纬26°18'00”~26°35'30”,这是神农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精确地理范围。数据是枯燥的,但地理坐标却是决定生命环境的关键因素。这里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日照时间较短且多雾,冬季温和湿润。保护区内地形复杂,小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垂直变化较大,是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2.3℃,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2.9℃,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0.7℃,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9.3℃,年降雨量2292毫米。日照少,气温低,云雾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气候垂直变化大,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因此,这里气候舒适,清凉天气持续时间长,最宜避暑度假。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8.75%,这是真正的森林世界。

海拔影响着温度,也直接影响着动植物的分布。桃源洞地区的垂直海拔高度差可达1000米以上。海拔800米以下的生命世界,最为丰富。这里保存着极具代表性的沟谷季雨林,如九曲水区的大果马蹄荷-樟叶泡花树林,黑龙潭的红楠-亮叶槭林。

海拔升高到800~1400米地带,这里分布有多种群落类如梨树洲南方铁杉群落、洪水江台湾松-木荷混交林、镜花溪雷公鹅耳标群田心里银雀树群落等。

在海拔超过1400米以上的区域,植物也变得稀疏起来。相对物种多样性程度较低,群落分层现象不明显,尤其是林下层草本发育较为贫乏,常为交让木林、鹿角杜鹃-华东山柳、云锦杜鹃-白檀-杜鹃、红果树猎刺、台湾松、井冈寒竹等群落,在大坝里鸡公岩地区零星分布有金缕梅及紫茎群落。由此可见,植物的分布,并非越高越好,和人类一样,它们也需要一个适宜的高度。

44431689436189609.jpg

凤了蕨。

63081689436189609.jpg

中华蛇根草。

湘东地理制造的生命奇迹

湘东南的地理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因此成为生物繁衍的天堂。这里遍野生长着日常少见的奇花异草,它们的存在,反映出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到北部亚地带过渡地区,属罗霄山脉中部万洋山体,保存有较完好的原始次生林及其生态系统,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是华南、华中、华东等多种区系成分的交汇和过渡地。区内海拔差度较大,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众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一组详尽的数据足以证明它的丰厚。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境内有苔藓精物76科、249属、650种;蕨类植物40科、88属、240种。种子植物193科790属1770种,其中木本植物97科、303属、815种。种子植物区系中,有中国特有科5科,中国特有属有26属,中国特有种383种,占总种数的21.6%,属于100科217属。各类孑遗种110种,隶属于58科85属。

统计区内陆生脊椎动物351种,隶属4纲28目86科,其中两栖类2目8科34种、爬行类2目10科53种、鸟类16目48科214种、哺乳类8目20科49种。桃源洞区内动物多为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动物区系的代表种,动物种的组成显示出华中区系成分的典型性,其陆栖脊椎动物成分中,东洋界种占77.4%,古北界种占16%,广布种占6.6%,东洋界种占绝对优势,亦有向华南动物区系过渡的特点。同时经系统调查表明本区的动物种类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3种,二级保护动物23种,还有省级保护动物70余种。

无数静止或跃动的生命,为炎陵书写了一部关于自然的传奇故事。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常立军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