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集体收入“薄弱村”到“百万元村”,湖南马家村之变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 作者:吕菊兰 编辑:宋芳 2023-07-24 09:49:04
时刻新闻
—分享—

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湖南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的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5月派出2.4万名干部组成10253支工作队进驻乡村,展开了一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接力赛”。

省政府办公厅驻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带领乡亲们蹚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振兴路子。2022年底,马家村集体经济达到202.28万元,比2021年5月增长近100倍,增量、增速均跃居怀化市前列。

从两三年前的集体收入“薄弱村”,到如今的“百万元村”,变化是如何发生的?盛夏时节,青山滴翠,溪水潺潺,记者来到马家村进行走访探寻。

图片

▲坐卧在绿水青山间的马家村。

图片

故事是从两年多前开始的。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2021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第一批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邵胜强和队员刘松、任轶,来到马家村开展驻村帮扶。

“省里来了一支工作队”的消息,在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的马家村不胫而走,但村民们更多的是观望。

“他们就三个人,能做什么事哦?”村民们摇摇头。虽然全村已实现整体脱贫,但马家村基础设施落后、集体产业几乎为零,还是远近闻名的“刺头村”……“底子”实在薄弱。大家决定先看看工作队的“表现”再说。

图片

▲马家村四面群山环绕。

没有着急给村里“开药方”,邵胜强带领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卷起裤腿、走下田埂,弯下腰来向群众拜师取经。

走家串户“查家底”。工作队走遍村里大大小小的山头,全村14个村民小组、453户,三个人跑了个遍,有些人家还去了两三趟。“家庭收入有哪些”“子女常回来看看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对村里发展有什么建议”……事无巨细,全都过问。不几天,村里老少就习惯了他们的问长问短。

上山下地“摸底细”。全村有多少田地、林地、水库?村里的传统产业、特色农产品是什么?县市周边农产品市场情况如何?工作队一一用脚底摸了个遍,还和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到长沙、隆回等地取经。

3个月时间调研下来,工作队把村里的“底细”摸了个遍,缺什么、补什么、怎么补的思路也慢慢明晰:马家村要发展,规划要先行,产业要振兴。

图片

▲马家村李家组田园风光。

对此,省政府办公厅党组高度重视,支持工作队邀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为马家村“量身打造”发展路线。2021年,马家村乡村振兴两年项目实施计划、五年发展规划出炉。

其中一条重要的方案,就是把村里的抛荒地复垦后搞发展。然而方案一出,村民们却一片哗然。

“把荒地再捡回来,哪那么容易啊!”由于村里劳动力不足,马家村不少土地已荒芜多年,杂树杂草长得比人都高,无路通行,平时根本不会有人来,更别说复垦了。

七八月正值炎热酷暑,为确定机耕道选线,工作队一头扎进了成片荒山上。每天早上6点多,戴着草帽、扛着锄头镰刀上山砍青,风雨无阻。有时候忙不赢,队员们就在山上匆匆忙忙吃口盒饭或泡面,继续干活。常常是天黑了,才灰头土脸下山。

工作队的带头行动、将心比心,被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每天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乡亲们就和工作队肩并肩上山。确定机耕道线路后,拓荒开地开始了……一边是机械轰鸣,一边是锄头挥舞,一派繁忙景象。

图片

▲勤劳的马家村民在集体劳作。

人心齐,泰山移。仅用四个月时间,马家村成片荒地被开垦成良田。两年后,一个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及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成,新潇湘腊制品加工厂、红色记忆生态农庄和300立方米的冷链仓库拔地而起。

图片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就想腰包鼓一点、生活好一点。”村民瞿三保说出了乡亲们对乡村振兴的期待。

图片

▲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后的马家村。

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也是工作队进村后着力最多的工作。

发展产业,首先要因地制宜。工作队在前期走访时发现,村里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专家现场勘测论证,当地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

明确方向,说干就干——买来石菖蒲、山银花等优质中药材苗木,发展村集体产业,以奖补方式发放给乡亲们种植;邀请省城农业专家和龙头企业技术员“传经送宝”……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小水果种植、腊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村民入股有股金、流转土地有租金、务工有薪金。2022年,马家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至13050元。看着乡亲们绽开的笑脸,工作队员们干劲十足:“我们还要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继续拓宽产品销路,让老百姓腰包更鼓。”

图片

▲村民自力更生发展集体产业。

在工作队的感召下,村民们创业的激情被激发出来。

村民梁伍生年轻时在外闯荡,走了不少弯路,后来回村待业。看到来来往往的客商、忙忙碌碌的乡亲们将村子装扮得生机勃勃,他也起了干事创业的心思。

“工作队把复耕的土地免费给我种,还修通了机耕道。”去年梁伍生种了150亩优质稻,今年已下种180亩,计划扩大到300亩。如今的他有2台拖拉机、1台收割机、1台插秧机和1台旋耕机,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村集体经济重点布局、村民自主创业遍地开花”的产业局面,在马家村精彩上演。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76岁的瞿继光是村里的劳动模范,去年,他靠在村上务工,就收入16000余元。

图片

图片

▲村民瞿运栋老人给自家门口题的对联。

充实的,不仅仅是百姓的腰包。

从修葺一新的村道步行数百米,便到了86岁的瞿运栋老人的家。一副鲜红簇新的对联映入眼帘: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

屋前,是为了解决村庄洪涝难题,正抓紧建设的兰溪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屋后,是荡漾着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儿童游乐场。

整治空心房、疏浚河道、打造美丽屋场,马家村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质,先后建成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宣传栏、党建活动室、新农村夜校,并对村部进行了改造。

“以前山洪一暴发,刘家溪里的水哗啦啦地灌进田里,不仅秧苗全泡了汤,附近的村民家中也经常被淹。”马明仁当了50多年的组长,他回忆,年年洪涝灾害,村里很多人不敢种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1年,工作队千方百计争取到有关部门支持,将刘家溪纳入沅陵兰溪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加固堤坝、疏浚水道,从根本上解决了山洪泛滥问题,马家村“吃饱饭”自给自足的问题得到根本保障。

图片

▲马家村入村主干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沥青路。

一路变化,一路惊喜。越来越多村民的“心事”,一一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

畅路之通、兴水之利、美村之貌,随着39项民生项目的落实落地,马家村面貌一新:修建村民入户便道6.7公里;入村主干道变成了宽阔平坦沥青路;新修15公里机耕道,全村实现农机化耕作;178户厕所完成改造;增设143盏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游乐场和篮球场……

“工作队还历尽艰辛推动县城自来水接入村里,对全村供水管网进行提质改造,我们家家户户终于喝上了放心水。”村子的变化,一点一滴打动着村民的心。

图片

▲马家村党建小广场。

党建引领“拨千斤”,为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供强大动力。

以党建为核心,马家村成立了“一约三会”,即村规民约、群团组织联合会、村经济组织理事会、幸福协会,实现村民创业自愿、管理自治;设立党群议事点,每周倾听群众心声,解决项目建设、人居环境等难题上千个;扎实推进“党建+微网格”,推选31名村民代表联系全村453户,确保户户有人联、户户情况清……

两年间,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基础上,马家村摸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产业融合、数字赋能、协会管理”的新时代乡村善治之路,打造现代基层治理的“沅陵模式”。今年,沅陵县28个村正积极推广马家村乡村治理模式,明年该县计划全面推广。

党心聚民心,马家村真正拧成了一股绳,成为“永远跟党走”的团结村、奋进村、同心村。

图片

今年5月19日,是省政府办公厅驻马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轮换的日子。

“邵队他们要回去了。”与两年前进村时截然不同的是,寂静的山村沸腾了,在村委会门口,村民们带着胸花、鞭炮、土鸡蛋自发聚集,送别乡村振兴工作队,邵胜强用军礼向乡亲们深情告别。

村民瞿继泉身着节日才穿的苗族服饰,唱起自己创作的山歌《众手浇开幸福花》:“千朵花,万朵花,比不上共产党栽的花,根深叶茂靠大家……”送别现场,乡亲们紧紧搂着工作队员,相拥而泣。

转身而去的是背影,传承下来的是精神。

这两年,工作队在马家村点点滴滴的付出,让村党支部书记宋海豁然开朗:“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核心是党建引领,夯实党的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图片

▲马家村天然的心型稻田。

新老交替,是薪火相传,更是全新启航。

送别的现场虽有不舍,却并无伤感,村民们都吃下了定心丸:省政府办公厅工作队将接续奋斗,再创佳绩。当天,第一批驻村工作队撤离,第二批驻村队正式驻村。老队长邵胜强带着新队长李迎军和新队员张韬、康俊以“参观家底”的方式进行“交棒”。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我们将按照《马家村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持续发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发展好产业、建设美丽屋场、推动乡风文明,让马家村更上一层楼!”李迎军胸有成竹、希冀满怀。

后记

图片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

两年来,省政府办公厅驻马家村工作队牢记“巩固脱贫成果当示范、推进乡村振兴立标杆”的殷殷嘱托,将乡村振兴工作当事业,把他乡当故乡,视村民如亲人,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在马家村山水之间,用心用情用力,以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成绩,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成为了全省驻村工作队的一支标杆。

“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说到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剖析马家村的嬗变之路,令我们深受启发:工作队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使得帮扶规划对症下药,帮扶措施恰如其分,经过两年的悉心帮扶,马家村的发展引来了源头活水,汇聚成振兴的澎湃浪潮。

“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马家村乡亲们朴实的话语,也是三湘大地千万个村庄的心声。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三湘儿女,必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奋斗华章!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

作者:吕菊兰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