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赴六百余年历史古村,为留守儿童点亮诗心

来源:红网 作者:胡慧玲 编辑:李丽 2023-08-15 14:45:12
时刻新闻
—分享—

QQ图片20230815142116_副本.jpg

红网时刻新闻8月15日讯(通讯员 胡慧玲)“烈日化身为一只白鹭飞走了/就像我的爸爸妈妈/要又一次出门远行……”这是官舟学堂的秦笑妍同学为立秋节气所写下的诗句。而在来自长沙的90后教师刘思理的讲授与引导下,官舟学堂的孩子们仿佛“打开了夏日的礼盒”,不仅写下了许多篇充满童真、可爱的现代诗,更意识到了自己对捕捉大自然的美所独具的天赋与意义。

官舟学堂为怀化市会同县团河镇官舟村自发成立的公益学堂,授课时间集中在周末和寒暑假,主要服务于本村的留守儿童。自2020年5月创立开始,学堂在当地乡贤及县政协委员的建设与宣传下,先后有画家、记者、摄影家、篮球教练、大学教师等不同行业的爱心人士自发来此参与志愿支教。而在这个夏天,官舟学堂迎来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位驻村作家刘思理。

刘思理老师为长沙县泉星小学语文教师,在校内主持听泉诗社的工作,教学中注重“情境”与“启发”。在得知官舟学堂后,刘老师第一时间联系了学堂负责人,并表示愿意在此支教一个月,教授孩子们诗歌写作。作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和民盟盟员,刘老师认为,这次支教既可以成为一次深入基层的文学采风,同样也是“烛光行动”助力乡村建设的一次教育实践。

QQ图片20230815142138_副本.jpg

7月15日上午九点,官舟学堂的诗歌课正式启动。根据孩子们的年龄范围及接受程度,刘老师对课程的主体进行了区分:十岁及以下的同学归为一个班,注重文学想象力的启发;十岁以上的同学另分为一个班,注重诗歌意象的精选和理论知识学习。上课时,刘老师会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教学经验,营造出“不拘一格”的课堂氛围,聊天、表演、随机组词、“开火车”接句子等等形式,都能成为同学们练习诗歌写作的独特灵感来源。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刘老师也将目光投射到更为广阔的室外,带领孩子们徜徉在更为自由而有趣的“自然课堂”之中。如带领孩子们走进村子里古朴雅洁的“雍正大院”,提示孩子们可以将这间几百年的屋子想象为沿途所见的一株荷花;又如某次途中遇雨,一行人便躲进村子里的葡萄园大棚里,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角度,对当时的环境展开了各种充满奇趣的想象。

官舟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六年,历代人杰辈出,人文底蕴深厚,是会同县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刘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更能呼应这里山水之间的文脉传承。本村乡贤、官舟学堂创始人之一的胡慧玲老师说:“每一次的户外采风课,我们会委派一至两名本村的志愿者随行,以便照顾到孩子们的安全。这样也能让刘老师可以更放心地、更自由地引导孩子观察和写作。”

其间,会同县文联主席张秀佳、会同县作协主席张秀云等一行领导赴官舟学堂考察,高度认同了刘思理老师远赴官舟村支教的奉献精神,并肯定了刘老师为会同县儿童文学创作事业所做的贡献。

刘老师表示,官舟村绝大部分的孩子为留守儿童,他们内心的敏感与孤独、对大自然的熟悉,都能成为他们写作的宝藏资源。在最后一次诗歌课堂上,刘老师向孩子们说:“我很高兴能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来此进行一场浪漫的教学。一个月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我不敢说能教你们把诗写得多好,但是,能在这段时间里引导大家对诗有更深一点的体会,那就是有价值的。今后你们仍然要爱自然、爱自己。诗歌是一条小小的曲径,它能指引着我们通向温暖和自信。”

来源:红网

作者:胡慧玲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42/59/129560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